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血管瘤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应用激光治疗血管瘤主要是通过它的热效应和生物刺激效应来达到治疗的目的。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21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75例,女141例。年龄:1岁以下163例,1—3岁36例,3岁以上者17例。皮损分类:单纯性血管瘤192例,海绵状血管瘤13例,混合性血管瘤11例。皮损大小:最大直径为4cm,最小直径为0.5cm。皮损部位:颜面、头颈部163例,躯干、四肢53例。采用吉林省激光研究所生产的DS-3000型CO2医疗机,根据血管瘤类型采用激光照射功率密度为7-25W/cm2不等,通常所用的每一光斑能量约为14-50J/cm2,光斑直径约0.5~0.8cm,每光斑照射1~3S。单纯性血管瘤光凝治疗时CO2激光的功率密度宜偏高,每光斑照射时间则偏短;海绵状及混合性血管瘤光凝时的激光功率密度宜偏低,每光斑照射时间则偏长。治疗前常规消毒,治疗时,术者手持光纤,垂直对准病灶,光照至局部变白或灰褐色,有规则地移动光点,直径在2cm以下者一次性治疗完毕,直径在2cm以上者可分区分次泊疗。治疗后,创面一般采取暴露形式,可外敷湿润烫伤膏,适当口服抗生素及维生素类药物,以使色素改变及瘢痕生成的可能性降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光源面分布对激光针灸经穴组织的漫反射传输影响,利用激光针炙在穴位组织中虚拟点源的镜像点源分布函数、并引入格林响应函数,外推边界条件求解得到点光源的漫射方程解,由人体穴位4层介质组织的一系列虚拟点源的响应得到不同空间分布光源下人体穴位的激光针炙漫反射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圆平面、光纤及高斯分布的面光源激光针灸。结果表明,无光斑时3种光源的径向光能主要集中在近激光针灸点区域,径向距离大于0.135cm,3种光源卷积曲线重合,圆平面和高斯光源的轴向光能呈负指数衰减,光纤光源呈直线下降;存在光斑时面光源的漫反射与光斑面积成反比,等光斑面积下圆屏光斑比圆环光斑的组织漫反射大,光斑垂直投影处漫反射曲线存在明显畸变,投影外畸变与距离成反比,达到0.5个光斑半径距离时畸变基本消除。该结果可为穴位针灸的光源选取与针灸定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圆形光斑和矩形光斑下,采用7kWCO2激光器,对17-4PH不锈钢做了激光固溶的工艺实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仪分别检测了激光处理后强化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激光固溶层存在高密度的马氏体组织,圆光斑下的固溶层平均显微硬度为360HV0.2,矩形光斑下的为400HV0.2.气蚀实验中,圆光斑激光固溶时效后的试样气蚀累计损失量为基体的0.8倍,矩形光斑下的为0.6倍.最后讨论并分析了影响固溶强化效果的四个主要因素,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光束质量以及光斑几何形状.  相似文献   

4.
杨超  陶晓苹  刘林 《激光杂志》2003,24(4):33-33
1 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我科采用CndeLa公司生产的SPTL—Ib激光系统 ,波长 5 85nm ,脉宽 3 0 0~ 5 0 0ms ,脉冲速率 :单式或 1Hz,手术器能量密度 3J/cm2 ~ 10 .0J cm2 。治疗血管瘤 5 0例 ,均为婴幼儿 ,年龄为 1月至 2岁半。出生时或出生后 3~ 5周内发病 ,其中草莓状血管瘤 2 9例 ,混合型血管瘤16例 ,海缠状血管瘤 5例 ,皮损共 72块 ,最大面积为 7× 4cm2 ,最小面积为 1× 0 .5cm2 ,形状不一、面、颈、头部居多 ,其次是躯干。根据皮损面积、颜色、部位、年龄、厚薄选择手术器和能量密度 ,光斑之间可重复 10 %~ 2 0 %左右 ,选择能量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Nd:YAG激光治疗草莓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342例草莓状血管瘤采用Nd:YAG激光对血管瘤病变组织照射或插入治疗,平均治疗2至3次。结果:Nd:YAG激光治疗342例草莓状血管瘤总有效率达到95%以上,对控制血管瘤的发展效果满意。结论:Nd:YAG激光治疗草莓状血管瘤疗效满意,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钛金属激光焊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光斑直径的减小或功率的增加,接头熔深增加,强度提高;并且随着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大,接头强度呈增大趋势。进一步从激光功率密度的角度分析,光斑直径比激光功率对接头强度的影响更大,激光光斑直径为0.7mm、功率1.6kW时,获得接头性能较佳。金相组织观察显示,接头组织致密,未发现有夹杂和微裂纹等缺陷,接头拉伸断口呈韧性断裂特征,断裂区有大量的韧窝存在。  相似文献   

7.
基于响应面法设计方法对离体皮肤组织进行脉冲激光焊接实验,获得了组织切口的抗张强度和峰值温度数据;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以激光功率、光斑移动速率、激光频率作为3个影响因子,建立多元非线性数学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该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切口抗张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9131,切口峰值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9985。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光斑移动速率和激光频率3个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对切口性能具有很大影响,对切口抗张强度影响最大的主效应为激光功率,交互效应为激光功率与光斑移动速率;对切口峰值温度影响最大的主效应为激光功率,交互效应为激光功率与光斑移动速率、激光功率与激光频率、光斑移动速率与激光频率。最后依据回归模型得出了最优激光工艺参数组合,回归模型预测响应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且切口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激光能量密度对激光弯曲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弯曲成形是一种热应力成形塑性加工技术.光斑的能量密度的大小对弯曲角度和材料的组织性能影响很大.增加能量密度,板料的弯曲角度显著增大.对于一种材料,总存在一组特定的工艺参数(光束输出功率、扫描速度、光斑大小等)使板料的弯曲角度最大.而且通过合理控制光斑的能量密度,可以显著改善变形区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9.
刘雷  刘霞  单宁 《激光与红外》2021,51(10):1286-1293
激光以其优异的性能在输电线路异物清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安全、高效地清除输电线异物,须对激光与异物组织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本文分析讨论了激光与尼龙材料的热作用机理,建立了激光束切割尼龙材料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激光移动速度和光斑尺寸下尼龙材料三维动态烧蚀形貌,分析研究了激光移动速度和光斑尺寸对材料烧蚀深度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和光斑尺寸一定时,材料烧蚀的最高温度和烧蚀深度与激光移动速度成反比;激光功率和移动速度一定时,材料烧蚀的最高温度和烧蚀深度与光斑尺寸成反比。当激光功率为100W、光斑半径1cm时,烧蚀过程中不发生明火的激光最小移动速度为05cm/s。当激光移动速度为2cm/s、功率为100W 时,不发生明火的光斑最小直径为03cm。  相似文献   

10.
王锋  罗建军  李明  邓玥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43(12):3937-3940
为了消除红外激光光斑图像中的后向散射现象或使光斑的灰度分布更加均匀以便于观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斑重心的后向散射抑制算法和一种激光光斑灰度值补偿的算法。基于光斑重心的后向散射抑制算法是在提取光斑重心位置的基础上,确定光斑的半径,最后通过设定的阈值决定图像的灰度值。光斑灰度值补偿算法要在确定光斑边缘点的基础上,计算出光斑中心,再通过光斑的区域能量来修正中心位置并确定光斑半径,最后以光斑中心和半径来矫正光斑区域图像的灰度值。给出两种算法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研究证明算法可以基本全部去除光斑图像中的后向散射现象,较好的修正光斑区域的灰度值分布情况,经算法处理后的图像适合应用于进一步的工程实验分析中或是进行实时图像观测。  相似文献   

11.
对亚纳秒脉宽激光脉冲进行了双通放大的实验研究。双通放大器增益介质掺杂原子数分数为1.0%,3 mm×120 mm的Nd:YAG棒。为了消除自激振荡和放大自发辐射(ASE)效应,Nd:YAG棒两端面采用1.5°倾角设计。为了获得较高的能量提取效率,通过选择合适的扩束镜倍率,保证主振荡器输出的种子激光光斑面积大约为晶体棒端面面积的80%。主振荡器输出的单脉冲能量为0.16 mJ,重复频率为5 Hz,脉冲宽度为0.964 ns,M2为1.5的种子激光,经过Nd:YAG双通放大后,得到了单脉冲能量88 mJ,脉宽0.975 ns,M2为1.7,不稳定度小于±3%,550倍的稳定高增益亚纳秒激光双通放大输出。  相似文献   

12.
孙保定  顾绍庭 《中国激光》1994,21(10):799-803
报道了Nd:YAG倍频激光的光纤传输整形研究,实现了发散角为60°的均匀片光输出。研究表明,该系统可满足0.6m及1.1m风洞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Nd,Tb,Ce):YAG晶体是我们最近研制的一种新激光晶体.本文将给出在风冷条件下,(Nd,Ce):YAG和常用的Nd:YAG及(Nd,Ce):YAG在不同重复频率下的激光输出,束散角和光束质量因子的测试结果.对比这些结果,可以看到(Nd,Tb,Ce):YAG晶体的效率不低于(Nd,Ce):YAG,而在热畸变和热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Nd:YAG和(Nd,Ce):YAG.  相似文献   

14.
李斌成 《激光技术》2007,31(2):144-144
报道了一种使用1mm直径Nd:YAG激光棒和单一二极管激光模块侧面抽运的简单激光腔设计。通过使用小口径激光棒抑制高阶横模振荡、曲面后反镜和负透镜组合补偿热透镜效应和实验优化后反镜的曲率半径、负透镜的焦距以及激光腔腔长等结构参数使激光器输出功率和光束圆率同时达到最大,实现了平均功率10.8W、脉冲宽度15ns、光束圆率98.80.8%、M2值1.1的近衍射极限光束输出。  相似文献   

15.
硅基光电集成技术是当代高速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为了研究制备在硅衬底上的新型发光材料,突破Nd:YAG固体激光工作物质主要是晶体、透明陶瓷等固体形态的限制,采用电子束蒸发沉积工艺,在硅(100)衬底上制备了Nd:YAG薄膜,并对Nd:YAG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光学特性进行了测试。X射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显示,Nd:YAG薄膜经1100℃真空高温退火处理1h后有效结晶,采用钛蓝宝石激光器输出808nm激光激发,液氮冷却的InGaAs阵列探测器室温下得到Nd:YAG薄膜的1064nm主荧光峰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采用电子束蒸发沉积和后续高温退火工艺可以在硅衬底上制备Nd:YAG晶体薄膜。  相似文献   

16.
李斌成 《激光技术》2007,31(2):144-146
为了实现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的高输出光束质量,使用1mm直径Nd:YAG激光棒和单一二极管激光模块侧面抽运的简单激光腔设计来实现功率高于10W、光束质量接近衍射极限的TEM00模输出。通过使用小口径激光棒抑制高阶横模振荡、曲面后反镜和负透镜组合补偿热透镜效应和实验优化后反镜的曲率半径、负透镜的焦距以及激光腔腔长等结构参数使激光器输出功率和光束圆率同时达到最大,实现了平均功率10.8W、脉冲宽度15ns、光斑圆率98.8%±0.8%、M2值为1.1的近衍射极限光束输出。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小口径激光棒提高激光器输出光束质量工程上可行。  相似文献   

17.
探讨应用Nd:YAG激光治疗顽固性慢性鼻前庭炎。方法:采用Nd:YAG激光鼻前庭照射、凝固,治疗顽固性慢性鼻前庭炎,随访2-9年。结果:31例病人中,5例失访;11例反复发作者中仅有一例2年后复发,再次Nd-YAG激光治疗。治疗随访的26例病人,至今病变无再复发。结论:Nd-YAG激光治疗顽固性慢性鼻前庭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激光划片是半导体工业中一种有效的划片方法。目前在半导体材料划片中多采用调 Q Nd: Y A G 激光器。脉冲重复频率是这种激光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影响着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脉冲峰值功率以及脉冲宽度等特性。因此,脉冲重复频率对激光划片效果有重要影响。研究了利用调 Q Nd: Y A G 激光对 In Sb 的激光划片,得出了刻槽深度和宽度与脉冲重复频率之间的关系。还从理论上探讨了划片时激光束和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分析了各种刻槽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无水冷Nd:YAG激光器采用一种双拱形激光二极管阵列对双棒串接的Nd:YAG进行同心泵浦,将双拱形激光二极管面阵发出的光作高斯光束处理,利用高斯光束通过光学系统的变换规律,借助计算机模拟,研究了钕离子掺杂浓度对LD泵浦的无水冷Nd:YAG激光器的荧光分布、激光建立时间、输出能量及脉宽等输出特性的影响.搭建双半环形LDA侧面泵浦的低频无水冷电光调O Nd:YAG激光器的实验平台,对Nd3+掺杂浓度分别为1%、0.8%、0.6%的激光晶体进行实验测试,给出了LD泵浦的无水冷Nd:YAG激光器的Nd3+掺杂浓度与激光建立时间、输出能量、脉宽等参量的定量关系曲线,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杨若琪  王新兵  兰慧 《激光技术》2016,40(2):223-226
为了研究激光光源对极紫外(EUV)等离子体碎屑的影响,采用脉冲Nd:YAG激光与CO2激光激发Sn产生等离子体,基于直接成像法,研究了等离子体羽辉在低气压中的膨胀特性。通过确定等离子体边界,计算出各个角度的等离子体羽辉膨胀边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运动动能随运动路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压为10Pa时,在相同激光能量密度(2.5106mJ/cm2)的条件下,CO2脉冲激光作用锡靶产生EUV的等离子体动能小于Nd:YAG脉冲激光作用锡靶产生的等离子体动能;在减缓离子碎屑的研究中,CO2脉冲激光作为EUV的产生光源要优于Nd:YAG脉冲激光。这一结果对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的应用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