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华南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对高水分稻谷(含水量为1796~22%)储存的工艺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力求延长稻谷的存放时间,从而延长稻谷的干燥加工期,提高干燥设备的使用率,为稻谷干燥开辟一种新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秋收期间稻谷入仓率,对高水分稻谷(含水量为20%)储存的工艺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力求延长稻谷的存放时间,从而延长稻谷的干燥期,提高干燥设备的使用率,为提高稻谷入库率寻求一种新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3.
稻谷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收储安全至关重要。为避免稻谷发热霉变造成粮食损失,新收获的高水分稻谷需干燥至安全水分才能长期储存。传统的热风干燥是目前粮食干燥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但是存在能源损耗高、效率低及干燥后稻谷品质变差等缺点。微波干燥是一项高效、环保的新型干燥技术,目前已在果蔬等农产品中有较多研究,但是在稻谷这一热敏性粮食上的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文章简要介绍了微波干燥稻谷的工艺,从稻谷干燥动力学、稻谷品质、外观、结构及有害生物方面重点归纳了微波干燥对稻谷的影响,并对微波干燥技术在稻谷中的研究进行分析及展望,以期为我国稻谷的保质干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稻谷干燥速率和改善干燥后品质,将玻璃化转变理论应用于稻谷变温干燥工艺,分析变温和恒温干燥工艺中初始含水率、变温幅度和热风风速对稻谷干燥速率和干燥后品质(爆腰增率和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恒温干燥工艺,橡胶态变温干燥工艺的干燥速率高,稻谷干燥后品质明显改善;玻璃态变温工艺干燥速率最慢,其干燥后品质优于稻谷橡胶态变温干燥和恒温干燥的。综合考虑稻谷干燥速率和干燥后品质变化,橡胶态变温干燥工艺可有效提高稻谷干燥速率,改善稻谷干燥后品质。  相似文献   

5.
比较稻谷热风与真空干燥特性及对其加工品质的影响,为有效改善稻谷加工品质提供依据。通过对初始水分为26.5%的稻谷进行热风和真空干燥试验,研究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对稻谷的干燥特性和其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稻谷的平均降水速率越大,且真空干燥平均最大降水速率大于热风干燥平均最大降水速率;热风干燥在干燥开始后的5~10min降水速率出现最大值,真空干燥在干燥开始后的5~15min降水速率出现最大值。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稻谷的爆腰率上升,出糙率和整精米率下降;相同的干燥温度下,真空干燥稻谷的加工品质优于热风干燥稻谷的,其中爆腰率最为明显。对于高水分稻谷采用真空干燥可以提高稻谷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稻谷流化床干燥工艺,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干燥温度、降水幅度、缓苏时间对稻谷流化床干燥降水速率和干燥稻谷爆腰增率、垩白粒率、脂肪酸值、硬度、黏着性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和降水幅度水平的增加,稻谷降水速率、爆腰增率、垩白粒率和米饭硬度增加,脂肪酸值和米饭黏着性降低;随着缓苏时间延长,稻谷降水速率、爆腰增率、脂肪酸值和米饭硬度降低,米饭黏着性增加。而在较低的干燥温度条件下,缓苏时间延长,稻谷的爆腰增率和垩白粒率降低并不明显。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的流化床最优干燥参数为降水幅度2.50%(干基)、干燥温度45 ℃、缓苏时间3 h,此时隶属度综合分达最大值0.75。验证实验结果与拟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化结果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米的品质、味道与品种、产地、气象、栽培、收获、干燥、调整、流通、贮藏、加工等因素有关。本文仅对提高米的品质与味道的新的干燥技术作一个介绍。 鲜稻谷的干燥 鲜稻谷的乾燥方式有连续干燥、间断干燥、预备干燥等。近年,由于优良品种集中栽培,收获作业机械化、省力化进展,收获时大量鲜稻谷集中,稻谷水分含量相当高。高水分含量的鲜稻谷容易变质,贮藏中水分含量越高,呼吸越快,一般认为贮藏稻谷最适的水分含量是14—15%。为此,干燥技术要以大量快速干燥鲜稻谷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收获的高水分稻谷分别放置于自制的就仓干燥模拟仓内,研究通风量分别为80、92、104m3/h条件下处于仓内底部、中部、表层的稻谷水分迁移规律。应用8种常用干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确定最适干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稻谷各层水分比随着通风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其中最底层稻谷水分比最小,底层稻谷在前期(2 d内)水分迅速下降,后期下降速度逐渐平缓,而上层稻谷水分比依次增大,降水速率较下层相对较慢;稻谷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0.092~0.43×10-3 m2/d,其中80 m3/h通风条件下,粮堆各层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均小于其他两种通风条件;而相同通风条件下,稻谷粮层距粮面60~90 cm范围内,扩散系数相对其他层较大。通过对比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确定Wang et al.模型为通风条件下稻谷各粮层水分扩散系数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高水分稻谷烘干生产线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南方地区稻谷收获季节短,需及时干燥高水分稻谷的市场要求,设计了与联合收割机配套使用的高水分稻谷烘干生产线。分析了生产工艺及其特点,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采用低温干燥工艺,加强稻谷烘干前的清理以及烘干过程的自动控制和水分在线检测,从而改善了稻谷的烘后品质;以稻壳为热源,降低干燥成本。对建立和完善高水分稻谷烘干生产线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LF-NMR对稻谷干燥过程中水分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稻谷干燥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稻谷中所含的结合水最多,占80%以上,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很少,分别为8.6%和4.7%;在干燥过程中,随着干燥时间延长稻谷中的水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稻谷中不同状态的水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转换与渗透;水泥地晾晒与篾席晾晒对稻谷中不同状态的水分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