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交解调误差对宽带波束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宁  汤俊  彭应宁 《电子学报》2009,37(6):1338-1342
 宽带相控阵雷达中解调误差的存在会对自适应宽带波束形成造成影响.论文以宽带信号和正交解调误差模型为基础,求解了时域和频域宽带波束形成中自相关矩阵的表达式.通过对自相关矩阵的分析论文指出,误差会引起干扰自由度增加、波束形成性能下降.在宽带波束形成中需要更多的空间自由度.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光纤光栅解调算法的精度,设计了3 dB带宽在1~3 nm之间的宽带布拉格光栅与自相关算法解调系统,使用线阵CCD检测光谱,进行波长寻峰分析与实验验证。线阵CCD离散像素点之间波长间距固定,宽带布拉格光栅可得到更多有效像素数据点;自相关算法只考虑传感测量时光谱的偏移程度,可抵消背景噪声,消除光栅刻写或封装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光谱异常的影响,从而提高光栅中心波长解调精度。温度测量结果表明,使用自相关算法解调啁啾光栅与宽带光栅,误差较高斯算法分别减少54.05%和40.87%,此算法可以使啁啾光栅达到正常光栅的解调精度。并且,使用宽带光栅的解调误差仅为啁啾光栅的50%。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时宽带宽积信号模拟正交解调时难以工程实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双中频并行采样的正交解调方法和结构。该方法和结构是模拟正交解调的推广,通过对包含相同回波信息的两路中频信号在特定时刻采样,以及对两采样序列作简单的符号转换来获取数字I/Q信号,解决了大时宽带宽积信号模拟正交解调时性能较差以及需要复杂的数字校正过程等问题,且易于工程实现与实时处理。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法和结构在大时宽带宽积信号时获取的数字I/Q信号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
针对天线产生的和差信号,重点介绍了宽带和窄带信号的合成和接收解调处理技术,并给出了实现方案和解调方法。  相似文献   

5.
梁学梅 《电子技术》2009,36(12):11-13
本文首先讲述了四通道数字下变频器ISL5216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要点,然后详细介绍了使用其进行FM解调和宽带信号解调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洋 《电讯技术》2020,60(5):549-553
针对宽带调制解调技术中广泛存在的IQ不平衡问题,在IQ不平衡模型及补偿原理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宽带数字接收机IQ不平衡估计与自适应补偿算法。首先利用解调数据对IQ不平衡参数进行实时估计,然后利用估计参数对接收信号进行自适应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宽带调制解调系统中普遍存在的IQ不平衡问题,提升系统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宽带 C D M A 上行链路含有导频信道/导频符号的调制方式,分别给出相应的相干解调模型。分析和比较,含导频信道/导频符号的相干解调与非相干解调的性能。并推导出导频信号功率占信号总功率的比例与所获信噪比增益大小,及与系统容量关系。表明宽带 C D M A 在上行链路采用含导频的相干解调技术,可以带来上行链路容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数字通信系统中的混沌调制解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具有类噪声的宽带功率谱,在当今的宽带数字通信系统中,利用混沌信号进行调制解调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分析了混沌调制解调的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现有的几种混沌调制技术:CSK、COOK、DCSK及FM-DCSK,并根据实际情况介绍了相应的非相干解调方式。最后,归纳了混沌调制解调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数字中频正交解调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宽带通信系统的数字中频解调实现方案,结合具体实例构建了一个通用硬件平台,并在这个通用硬件平台上通过调用不同的软件实现多种传输速率、多种调制方式的解调功能,该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数字化多频段多模式电台(MBMMR)、宽带CDMA、软件无线电等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光纤光栅传感解调系统的波长校准技术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通常是将固定波长的FBG固定在恒温箱中,以此作为光纤光栅传感解调系统的参考元件.此方法占用了宽带光源的某个波长范围,从而制约了解调系统的波长扫描范围.构建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系统,将FP滤波器的驱动锯齿信号转变为方波信号,以此作为同步处理所需参考信号,省去了这个固定波长的FBG传感器,充分地利用了宽带光源的波长范围,并使得解调技术简单,同时提高了外接FBG传感器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宽带数字下变频(DDC)和重采样处理可应用于成像雷达和电子对抗宽带侦查等领域的新型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中,讨论了基于多相滤波结构的宽带DDC和重采样滤波处理的高效实现方式,并通过一个设计实例进行Matlab仿真和FPGA实现,给出了仿真和实现结果,该方法可应用于当前新型宽带数字接收机宽带数字解调设计。  相似文献   

12.
激光外差干涉信号属于宽带高频信号,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激光外差干涉信号的高频调制信号解调系统。在AD8302相位解调方法的基础上,锁相环的设计可以消除解调结果中的差频信号。结果表明,相比于MATLAB软件解调和AD8302直接解调,该解调系统可以更准确地解调出样品表面1MHz的微振动信号。 因此,本系统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相位解调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系统信号解调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纤光栅是近年来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波长编码信号解调是实现光纤光栅分布式传感网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系统信号解调的一般原理,总结了系统信号解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分类评述了几种典型的解调技术的工作机理,并重点分析了其特点和性能,同时提出了一种宽带光源/副载波解调技术.该技术具有实时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何维  张超 《电视技术》2015,39(9):108-112
针对频移键控在通信系统应用中其调制解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FSK数字解调方法,称作反正切差分解调.该方法基于正交反正切算法,正交信号直接相除消除了幅度调制成分.新的方法适用于窄带和宽带的FSK信号并适合于数字接收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解调FSK信号,并适合于多种制式的FSK信号.  相似文献   

15.
波长编码信号解调是实现光纤光栅多参量、多点分布式传感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总结了光纤光栅传感信号解调的一般原理和技术难点,分类评述了常用解调方法的工作机理、特点和性能。同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宽带光源和可调谐光滤波器(TOF)构成的可调谐窄带光源,对测量光栅阵列和参考光栅进行波长扫描,借助光电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实现复用传感系统的解调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基于图像传感器的FBG解调系统精细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使用非切趾FBG测量弱信号的方法。设计出了非切趾FBG反射谱近似模型,采用对数放大的方法提高非切趾FBG的旁瓣,在较宽的光栅频谱范围内,进行光谱相关解调并给出解调算法。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对非切趾光栅测量仿真,并搭建实验系统对非切趾FBG、宽带高斯光栅进行对比测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非切趾FBG的弱信号测量方法可有效提高波长测量精度,通过相关解调,可使测量精度达到宽带光栅的2倍。  相似文献   

17.
刘立  向新  孙晔  王锋 《光通信研究》2012,38(4):26-28
针对FM(调频)信号数字化解调中叉积鉴频法存在占用资源大、精度低和只适用于窄带信号解调的缺点,采用了一种改进的解调算法,该算法通过改变对I路和Q路信号的处理方法,避免计算近似反正切值,最大限度降低了算法复杂程度,实现了占用资源小、精度高和满足窄带和宽带信号的解调。经MATLAB软件仿真并利用Quartus II 11.0软件基于Cyclone III芯片设计仿真,验证了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用电视机终端来连接宽带网络,开发宽带业务新的增值空间成为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具有10/100Mbit/s以太网等宽带网络通信接口和调制解调模块的机顶盒(本文简称宽带机顶盒)的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满足广大用户的上网需求和提高宽带城域网运营效益提供了可能。1机顶盒的概念及功能介绍机顶盒(SetTopBox,STB)是用来连接公用信息网络和电视机等视听家电的附加处理装置。它将接收到的来自公用信息网的数字信息进行接收、放大、选择、解调、处理以及转换,使其成为视听家电能够显示的声音、图像和文字,有的甚至能将用户的反…  相似文献   

19.
程龙旺  王德刚  李为  魏急波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8):149-151,154
宽带超短波射频前端是软件无线电通信平台的关键部分之一。在此介绍了集成宽带调制芯片TRF372017和解调芯片ADRF6850,设计了宽带超短波射频模块的实现方案。基于这两款芯片分别实现了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并结合软件无线电基带处理平台加载了宽带通信波形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射频模块具有较好的性能,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增益控制范围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三种目前应用广泛的功率谱估计的典型算法。提出一种将功率谱估计应用在调制解调领域的技术。通过Matlab仿真了调制解调过程,分析了三种功率谱估计算法对解调误码性能的影响。证明通过AR参考模型方法对接收信号进行功率谱估计,能够得到较为平滑的谱曲线,解调时能更有效的抑制宽带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