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幼才 《城市勘测》1994,(3):13-15,5
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贮存和提取.综合分析处理以及图表的输出等方面大大优于传统的方法。但是由于人们在设计GIS中忽略了GIS处理过程中所带来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因此由CIS生成的各种源亮图件往往与其内在的的质量不相符合.由于缺乏评定GIS产品质量的精度指标而导致决策者的失误.人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GIS数据误差分析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CAD与GIS空间数据转换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恒  刘群 《城市勘测》2009,(4):38-40
讨论了基于CAD环境的GIS数据采集方案,分别采用DXF格式文件和SuperMap数据泵技术实现了用户对CAD图形要素的提取,探讨了在GIS环境下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链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采用微机进行地图数字化处理并进行地图制版的方法,阐述了其优越性。该技术可广泛用于各种地图产品的制版生产。  相似文献   

4.
FME在城市基础空间数据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明 《福建建筑》2006,(5):179-180
近年来随“数字城市”热潮的兴起,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地位越来越重要,需要的格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快速生产与更新基础空间数据需求越来越迫切。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办法必须尽快建立不同格式空间数据之间的互转机制与平台。基于FME(要素处理引擎)的空间数据转换平台正是为解决该问题而建设的。  相似文献   

5.
邱建康 《城市勘测》2010,(6):120-122
在AutoCAD下实现了矢量数据栅格化处理,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又有效解决了AutoCAD格式矢量数据的传阅和共享,为大面积范围矢量数据的共享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7,(11):52-54
城市居住适宜性主要包含生态宜居与生活宜居两大内容,以往基于问卷调查的评价方式所需的只是公众参与,对二者数据的采集无太大区别。大数据环境下基于GIS对二者评价所需数据有所差异:生态宜居评价多是基于DEM及其衍生的栅格数据进行分析,生活宜居往往采用城市POI等矢量数据研究,二者有所不同但又相辅相成。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从两个角度构建评价体系,研究其居住适宜性,在提出发展建议的同时,也为利用开源数据辅助城市规划探寻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引进目前在GNSS&IMU&SLAM技术融合集成上处国际领先的Pegasus:Backpack移动背包扫描系统,分别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典型地下空间场景进行数据获取,研究了GNSS&IMU&SLAM融合定位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下空间信息化数据获取中的应用,得出了数据获取过程关键工作要点、影响因素及优化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在城市各行各业信息化道路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各部门的多元业务数据与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有机集成、融合、关联在一起,可为城市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整合与调度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城市地理空间数据与监控、部件、案宗、人口等业务数据的有效集成,能够用地理空间视角去审视城市各类事件空间分布的特征,有效提高政府部门之间协作水平,进而指导城市的智慧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建  吕楠  刘寓 《城市勘测》2013,(1):48-50
介绍了空间数据实时同步的技术路线与运行模式,并以该技术在重庆市公安局"金盾工程"二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建设中的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分布式空间数据库之间的同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实验表明,该同步技术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其他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空间数据同步实现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空间数据和GIS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丹 《工程勘察》2001,(1):67-70
基于最近在全国城市进行的一次调查 ,首先评介了我国城市空间数据和 GIS应用的现状 ,然后分析了 2 1世纪城市发展对 GIS的需求和 GIS技术面临的挑战 ,进而介绍了为主动迎接挑战已经或正在采取的一些行动 ,最后对未来前景做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som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GIS and spatial data analysis since the early 1950s. Although GIS and spatial data analysis started out as two more or less separate area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hey have grown closer together over time. We argue that the two areas meet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with each supporting and adding value to the other. The article starts off providing a critical retrospective of developments over the past 50 years. Subsequently, we reflect on current challenges and speculate about the future. Finally, we comment on the potential for convergence of developments in GIS and spatial data analysis under the rubric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GIScience).JEL Classification: C1, C31, C8  相似文献   

12.
闫永慧  胡伍生 《山西建筑》2009,35(14):363-365
针对原始空间数据存在的问题及空间数据挖掘模型对输入数据集的要求和期望,提出了一个面向空间数据挖掘的数据预处理工作流程,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实现了面向空间数据挖掘的数据预处理模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耿佳琪  张卫东 《山西建筑》2010,36(33):72-73
介绍了大跨斜拉空间结构的国内发展状况及特点,研究了大跨空间结构关于设计理论、稳定性、风振和抗震性能方面的问题,从而为大跨斜拉空间结构的性能分析提供指导,促进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范海洋 《山西建筑》2014,(22):136-137
结合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现状,对A/O污水处理工艺与生物膜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空间数据仓库在空间信息方面的应用,介绍了其具有的特征、体系结构以及功能流程,阐明了空间数据仓库将成为我国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干混砂浆的原料组成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干混砂浆的原料组成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干混砂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FRP管混凝土组合柱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抗震性能、节约模板等优点,在各种结构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除常规的FRP管混凝土柱外,还包括FRP管钢筋混凝土柱、FRP管钢骨混凝土柱以及FRP管-混凝土-钢管组合柱。本文回顾了FRP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包括轴压、偏压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获取遥感数据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如何综合各种类型的遥感影像信息,提高遥感数据的利用效益已成为遥感应用的瓶颈问题。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遥感信息融合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研究中引入了多种融合方法,在此基础上以QuickBird自身的多光谱和全色波段影像为实验对象,从光谱质量和空间信息的角度出发对融合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出了比较适合于QuickBird卫星的高分辨率影像融合的处理方法。最后给出了关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婷 《山西建筑》2007,33(28):39-40
对当今西方现代世界设计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与论述,对欧美各国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并对国内外设计史研究的差异提出了看法,借鉴建筑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研究西方设计史的几种研究方法,以期为国内设计史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袁媛 《山西建筑》2010,36(22):234-235
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和基本要求,针对目前桩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闭门造车"做资料"、竣工图不规范、签字不严肃等问题,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指导实践,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