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葛洲坝某机组定子绕组端部电晕现象的深入分析,主要原因是防晕结构缺陷。针对每一槽电晕特点,详细研究其电晕产生机理和要素,最终按电晕产生机理划归为四类,分别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低高阻防晕结构重塑、低阻防晕结构修复、层间电晕防晕修复、小间隙电晕及运行电位7kV以上电晕预防。处理后试验效果明显,在1.5Un下未起晕,机组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轮发电机电压等级的提高,定子线棒端部、通风槽口等部位由于电场分布不均匀,局部场强过高,易发生电晕现象。电晕产生的热效应和臭氧会腐蚀线棒绝缘材料,从而危及发电机的正常运行。本文介绍了发电机定子线棒的防晕结构以及影响电晕的因素,并阐述了定子线棒端部电晕的现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轮发电机组的容量越来越大,定子绕组端部电晕现象越来越普遍。发电机定子线棒出现电晕现象严重威胁发电机组的的安全可靠运行。从电晕的概念、电晕分类、防晕工艺等多个方面并介绍某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端部电晕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本某水电站1号发电机组2008年开始运行,于2023年开展发电机定子绕组修前电气预防性试验,发现A相泄漏电流值是B、C相泄漏电流值的4.3倍。检修人员现场对定子绕组上下端部外观全面检查,发现绕组上端部第31槽下层线棒和第129槽下层线棒外层表面有分散灰白色粉末现象。后经发电机设备制造厂家现场对定子绕组情况全面检查,最终确认线棒外层表面白斑为电晕痕迹。本文就如何发现定子线棒端部电晕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方法并组织进行处理,为水电站解决同类型定子线棒电晕处理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型发电机组局部场强过强,导致附近空气电离,产生电晕。定子线棒防晕保护与修复包括线棒内部、外部、端部及其搭接区防晕保护和修复,是定子线棒防晕处理与保护的主要方式,电晕处理和施工应严格有效,并经定子线棒整体三相一起加压试验,判断定子绕组交直流实验数据符合要求,以保证发电机组可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赵贵前 《水力发电》2006,32(7):83-84
发电机定子绕组防晕不仅是对发电机制造工艺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运行检修重点监测的项目。在绕组端部区域,由于电场强度相对较大且极不均匀,最容易发生电晕。对十三陵蓄能电厂3号机组定子绕组防晕层的故障作了分析,并采取了检修处理,其方法为电力行业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流域某电厂发电运行1年后,检修检查6台发电机定子,在线棒端部、端箍、斜边垫块处均发现有明显的电晕电腐蚀白色斑点、放电灼烧变色痕迹。在后续检修中从施工工艺的改善和更改绕组接线2个方面对发电机端部电晕及放电进行处理,基本消除了端部放电,本文从安装工艺方面阐述工艺对电晕的影响及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8.
鉴于发电机定子各部位由于设计、制造、安装以及现场运行条件等因素影响,会使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受机、电、磁、热的综合作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电晕放电,针对常见的电晕现象,对电晕产生机理及危害、监测方法、防晕措施及产生电晕后的处理方法等进行概括总结,可供发电机电晕现象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水布垭电厂发电机定子绕组各种电晕故障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分别制定了解决方案。处理完成后,发电机各相绕组起晕电压均有明显提高,成功避免了电晕进一步发展进而破坏发电机线棒主绝缘的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10.
在额定电压20 k V以上的大型水轮机组运行中,发电机定子端部电晕是较为常见的一类缺陷。通过对某电站一大型发电机定子端部电晕现象的分析、处理与跟踪,认为该电站ALSTOM机组定子端部电晕主要由斜边垫块绑扎工艺、强电场及其环境污染造成,经技术人员除尖端、去毛刺以及填充绝缘面漆处理,有效防止和减轻了该机组定子端部电晕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