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东北黑土区的土壤侵蚀现状及危害;在阐述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黑土区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内容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东北黑土区已成为中国六大水土流失地区之一。文章通过对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类型、地貌及年季分布特征的讨论,探索土壤侵蚀分布的规律性,为该区的土壤侵蚀研究、监测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黑土区被誉为国家粮食生产与供给的"稳压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与利用、保护不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东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的疏理与分析,总结出当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概述了在漫川漫岗区、丘陵沟壑区和农牧交错区推广应用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角度,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和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东北典型黑土区乌裕尔河中游泥沙输移月年时间尺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的统一体.东北黑土区有关河流泥沙输移时间尺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揭示黑土区土壤侵蚀规律和泥沙运移机制.本文以典型黑土区乌裕尔河中游依安水文站为研究对象,利用该站1957-1989年33年月、年时间尺度上的水沙数据,对黑土区河流泥沙输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月时间尺度上,水沙关系松散,径流量对泥沙量的决定系数为53.8%;年内月泥沙量存在着两个峰值,分别发生在春季的5月份和夏季的7月份,流域泥沙存在"存储-释放"的过程.流域泥沙量年际尺度差异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957年以来,泥沙量和径流产沙能力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问题是影响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之一。近年,东北黑土区实施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在遏制侵蚀沟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介绍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并分别从实施管理、措施效果、措施效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阐明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导致土壤侵蚀的发生,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灾害频繁。文章分析了这一地区土壤侵蚀的原因、危害,提出了水土保持是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洪水灾害之本。  相似文献   

7.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沟道侵蚀加剧了珍贵黑土资源的流失,造成耕地面积缩减,严重威胁到东北黑土区粮食生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稳定发展。本文论述了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类型、侵蚀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侵蚀沟道发育机理,评述了目前主要研究方法及防治技术,提出了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未来有待加强的研究领域及方向,为继续深入开展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防治与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有三大块黑土带,其中一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松嫩平原及四周的台地低丘区。1998年以黑土区为主体的孙吴县黑龙江流域出现了特大洪水,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面对严重的灾情,人们在思考,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水灾?如何防御或减少水灾危害?笔者认为,严重土壤侵蚀是引发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才能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洪水灾害。  相似文献   

9.
文中通过对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重点章节的分析,提出目前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从主体工程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及措施设计、水土保持监测等四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根据相关经验,提出了针对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球上有三大黑土带,其中一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松嫩平原及四周的台地低丘区。在1998年黑龙江流域大洪水中,孙吴县的黑土带因冲蚀损失严重。如何防御或减少水灾危害?专家们众说不一。笔者认为,严重的土壤侵蚀是引发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侵蚀,是减少洪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下红壤果园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团聚体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果园土壤容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以施用多量有机质肥的果园变化最为明显;对照总孔隙度与采取营建措施果园的无明显差异,但整个土壤剖面上其非毛管孔隙显著低小.(2)在干筛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2mm粒径为主,总体呈现出随粒径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而在湿筛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0.25mm粒径为主,呈现出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3)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果园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总体上呈现多量有机质肥<少量有机质肥<稻草覆盖<清耕<对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辽西淋溶褐土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推导及验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土壤水动力学参数对指导农业生产、水利和水保工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运用RETC软件,由土壤机械组成和容重推导出vanGenuchten模型的土壤持水曲线方程和土壤传导率方程,然后再对土壤持水曲线方程进行求导得出土壤比水容量方程,最后用实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θ(h)、土壤导水率K(h)计算值与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均随着水势的降低而减小,土壤含水量的相对误差较土壤导水率低,且均小于10%,土壤导水率的相对误差范围在18%~39%。因此,运用RETC软件推导出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膨胀性土壤吸水后易膨胀变形,从而影响到土壤水分的运动参数。为了研究土壤膨胀性对土壤饱和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装置分析了不同土壤厚度(2,4,6,8,10,15,20,25,30,35,40,45,50,55 cm)对3种土壤(沙土、黄绵土、娄土)土壤容重、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饱和导水系数的影响,并分别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① 土壤饱和膨胀率、饱和比容积、饱和含水量和饱和导水系数均随土壤厚度增加而减小。② 通过3种函数拟合效果对比发现,幂函数具有最佳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质地的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泉  罗浩 《吉林水利》2010,(11):30-32
本文以头屯河灌区农十二师头屯河农场试验区为依托开展试验研究,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通过分析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建立其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质地的条件下,膜下滴灌棉田土壤含水率的空间结构性不同;粘土土壤含水率的随机因素带来的空间变异性大于壤土的。  相似文献   

15.
紫色土和红壤坡面径流分离速度与水动力学参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剥蚀是土壤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子过程,对其定量研究是建立具有明确物理意义侵蚀模型的理论基础.采用放水冲刷法,在3.0m长、1.0m宽的土槽上,通过4个不同坡度(5°、10°、15°、20 °)、5个不同放水流量(1.31/min、3.01/min、5.5L/min、6.5L/min、8.5L/min)的组合实验,对红壤和紫色土坡面径流分离速度与径流剪切力、单位水流功率、水流功率、过水断面单位能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坡度条件下,分离速度随放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相同的放水流量,分离速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有随放水流量的增大达到峰值的时间有提前趋势.径流剪切力、单位水流功率、过水断面单位能量及水流功率四个参数与分离速度均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但相对而言,水流功率更能准确反应坡面分离速度的变化情况.实验条件下,红壤坡面土壤剥蚀的临界水流功率值为0.0083N/(m·s),紫色土坡面土壤剥蚀的临界水流功率值为0.062N/(m·s).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壤土和砂壤土两种土样的素土与水泥土渗透试验的对比试验,得出了素土与水泥土渗透系数的对比结果,并从三个水泥配比中找出一个最佳水泥配比,用该配比制备的水泥土试样测试出的渗透系数小。  相似文献   

17.
土体固化/稳定技术与固化土性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体固化/稳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建设中.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典型土体(滩涂淤泥及滨海软土、盐渍土、膨胀土、粉质黏土和粉砂土、湿陷性黄土和沙漠风积沙等)的固化/稳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包括土体固化剂选取与配置、固化机理、固化土性质、固化土本构模型及其强度预测等,指出了今后土体固化/稳定技术与固化土性质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借助土箱试验观测研究土壤剧烈扰动条件下的土壤呼吸,并分析灌溉管理与土壤扰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土壤剧烈扰动导致土壤呼吸通量出现短期的迅速增加,土壤剧烈扰动后两个处理的土壤呼吸峰值均超过800 mg/(m2·h),而且大部分时间在300 mg/(m2·h),高于大部分相关报道。对于SI处理,在适宜的水分条件(102%WHC)和土壤剧烈扰动的协同作用下,使土壤CO2呼吸峰值超过了900 mg/(m2·h)。对于SDI+SI处理,由于剧烈扰动的影响在非适宜的水分条件下出现了800 mg/(m2·h)以上的CO2排放峰值,土壤剧烈扰动后灌溉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呼吸通量,灌水后随水分达到适宜范围(98%WHC),出现水分调控导致的另一个小高峰,但本研究中水分高峰仅为土壤剧烈扰动后峰值的67%。  相似文献   

19.
20.
九三垦区试点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为核心,以改善生态与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