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浅谈人类聚居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关于生存空间的活动包括居住和聚集两大类型,居住与建筑对应,聚集则与环境场所相关。以新的角度审视当代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种种问题,寻求有效的手段,确立崭新的建设观念,从而创造良好的聚居环境,这是我们今天对人类聚居环境进行研究与实践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静 《室内设计》2002,(1):13-18
一、从传统社区建筑走向社区聚居环境 人类追求生存空间的活动包括居住和聚集两种。居住与建筑对应,聚集则与环境场所相关。 对于“居”,大家都能理解,对于“聚”,我们则可以形象化的把它理解为当人们走出自己的住房外,走出带有屋顶的建筑之外,在开敞的空间环境里的活动聚集。经历数千年的建筑活动,人类不仅解决了造房筑屋、遮风避雨的基本需求而且从结构材料到体量形态,已是无所不能。“居”,对于  相似文献   

3.
鼓浪屿作为鼓浪屿-万石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著名的岛屿旅游地和环境优美的居住地,在旅游发展大潮中面临着发展风景旅游与保护人居环境的矛盾冲突.该文基于鼓浪屿居住环境、聚集环境、聚居环境特征与现状问题分析,从聚居比概念含义的深入分析入手,探讨在鼓浪屿开发建设量、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如何通过调整聚居活动的比例与强度关系,达到风景旅游拓展与人居环境保护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老龄人群居住环境,顾名思义,是老龄人群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老年人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环境。它的范围涉及自然系统、支撑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人类系统等,因此研究老龄人群的居住环境,必须从研究整个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开始。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7,(1)
"人居环境"一词最早出现于1968年道萨迪亚斯所著《人类聚居学》一书中。国内吴良镛院士所提出的人居环境继承和发展了"人类聚居学",为"人居环境"建立起了以五大系统,五大层次和五大原则为核心的研究基本框架。其中五大系统,就是对道氏的五个基本因素的深化和扩充。"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的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与社会系统构成五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存在于一个完整体内部。  相似文献   

6.
郑曦 《风景园林》2022,29(3):8-9
尽管全球正在经历普遍的、广泛的城市化,乡村依然是人类聚居的基本环境类型.2020年全球总人口达76亿,其中有约34亿人居住在乡村.相比于高度人工化的城市地区,全球乡村面积更为广阔,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乡村聚落及所依附的农耕、渔业、林业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营建智慧和本土景观特色,同时乡村人居环境的统筹发展是国...  相似文献   

7.
重塑人居环境的诗意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凌波  魏薇 《山西建筑》2009,35(36):33-35
针对当前城市设计与发展所缺少的创意和公众意识的问题,通过分析好莱坞影片中的人类聚居环境的设定,提出向好莱坞学习人类聚居环境设计的主题性、细节性、趣味性和生态性,以创造适应未来危机和面向未来的诗意聚居环境,进一步指出好莱坞影片的优点根源于面向全球公众参与评判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人类聚居学是以人和经济、社会、政治、管理、技术的关系为前提的所有与人类聚居有关的科学,是一个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科学,最终目标是建立"使居民能够幸福、安全的生活"的聚居。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围绕人居环境建设在地区开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在内多学科研究的科学群体,是研究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不断寻求自身最大的居住发展空间,而与自然生态系统共存、共生的临界域无疑是最佳的生存点——诗意地栖居。因此,塑造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便成为人与自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我国武陵山脉聚居的土家族先民一直致力于编织人居环境的美丽图景,土家族传统人居环境经历了千百  相似文献   

10.
“祖屋”     
曾益海 《中外建筑》2013,(10):I0001-I0001
“祖屋”,未必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法律的概念,而确需要一个积极的建筑学的定义。从人居环境科学以及世界聚落研究的角度审视,“祖屋”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住宅”或者“居住单元”是指物理性的容器,可以供人们居住的掩蔽所。当代城市公寓就是“居住单元”盒子叠加的密集型住宅。人类的聚居研究则涵盖聚居环境、聚居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木兰 《城乡建设》2009,(3):74-76
城市是间大客厅 刘艺鸿说:当今的设计师要有一种大环境设计观。 从广义上讲,“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的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在空间上,它可分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就内容而言,又可包括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大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从人际关系谈居住小区房地产开发何重义一、居住环境的人际关系1.人类聚落文化人类穴居──部落──村庄──城市社会,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所积淀下的文化,是一部群居生活相互依存与自然环境,外来侵敌斗争的史诗。人类文化的发展无不打下聚居生活的烙印。古代社会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开发》2004,(7):68-69
1993年前后由吴良镛、周干峙、林志群三人,结合中国国情和建筑业现状适时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该学科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村庄、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人类聚居环境的演变与人类理想环境的追求进行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是如何在自然改造中营造美感,最终得出人类的理想聚居环境只能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论断,并对此提出了几点设想,也为构建合理的人地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7,(1)
人类聚居学是研究人居环境的科学,通过对人类聚居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以探讨人居环境的营造手段。本文概述人类聚居学的理论背景,分析大城市的必然性,浅谈大城市的人居环境改善途径,以期对今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吴良镛 《规划师》2001,17(4):10-13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而不是象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是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人类聚居环境学引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阐述人类聚居环境理论研究的缘起及其思想蕴含,以及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基本概念思想、理论与技术;对所提出的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工程体系的核心层面:人类聚居环境的深层结构-场域理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以及CEQ(容量调查-质量控制-演化预测)工程,予以论述.并以国际上实施的3R(节约、再利用、循环)计划及CEQ工程为例,揭示了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研究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居区形成机制为切入点,将流动人口聚居区划分为自发聚居、简易安置、集中安置3个类型。通过现场察看以及对典型的流动人口聚居区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流动人口自发聚居区居住环境恶劣、公共服务缺乏,聚居者之间沟通较少,社会矛盾突出;简易安置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尽管物质条件简陋,但管理规范、配套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居住群体之间有较强的认同感,聚居区治安状况、邻里融洽度均较好;而集中安置的聚居区居住环境较好,服务设施完善,且聚居人员文化背景趋同,较易形成认同感,该类聚居区已成为未来改善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状况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陈莉  徐苏宁  谢略 《华中建筑》2011,29(2):134-137
人口的迁徙聚居形成城市.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大量流动,人的聚居使得东北地区迅速实现城市化,城市形态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该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从中国传统的居住形式转向现代居住形式的过程中,居住模式变化对传统城市道路结构、空间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蜀遗韵--北川李家大院测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大院是近期发现典型的川西北清代民居.该文就李家大院的聚居环境、建筑特点、院落布局及结构功能、艺术处理及细部装饰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于总结川西北地区传统聚居经验、居住文化、建筑特色,补充和完善中国民居系谱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