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10Ti钢不同原始组织冷拔变形对织构形成及发展的影响。表明:对经过50%冷拔变形的试样,进行1150℃淬火和1150℃预淬+750℃亚温淬火,不产生相变织构;进行750℃亚温淬火,产生再结晶织构。淬火马氏体和层片状双层组织,冷拔后产生〈110〉丝织构。与双相组织相比,单相组织和变形协调性较好,织构发展和完善程度高;层片状双相组织比岛状双相组织织构发展的完善,表明其变形协调性优于后者;岛状双相组织冷拔后,织构没有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 众所周知,亚温淬火的强韧化效果之一是抑制钢的可逆回火脆性。然而,其效果因具体情况不同而异。如工作[3、4]得出,亚温淬火能抑制40CrNi钢的可逆回火脆性,但对40Cr钢无能为力,其原因不详。工作[5]得出,亚温淬火对抑制30CrMnSi钢的可逆回火脆性颇有裨益,而国内有些单位亦用30CrMnSi钢试验却未获重演。A.H.Ucisik等用杂质不同的Ni-Cr钢进行了试验,所用普通热处理规范为1200℃、1050℃和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亚温淬火是应用马氏体十铁素体复合组织的一种强韧化工艺。目前在亚温淬火工艺发展完善的同时,又逐渐派生出其它亚温处理工艺。亚温等温淬火以强韧性较好的下贝氏体(或下贝氏体+马氏体)为基体组织,且具有残存铁素体及晶粒细化等有益因素,将有可能获得更加优异的强韧化效果。本试验对40Cr钢进行亚温等温淬火处理,分析组织和性能变化,以便了解亚温等温淬火的相变规律和强韧化效果,探讨该工艺的强韧化机理及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正> 制造机床零件的材料当中,45、45Cr钢比例较大。有些零件由于本身结构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常规热处理工艺不易保证质量,常常需要返修,甚至报废。本文对45、45Cr钢机床零件进行了亚温淬火试验。 试样有两种,一种为带键槽的圆柱试样,见图1,用于测定直径和缺口尺寸的变化;第二种试样为薄壁圆筒试样,见图2,用于测定变形程度。  相似文献   

5.
<正> 五、试验结果和分析讨论——低温回火态1.复合组织的常规力学性能和断裂韧性亚温淬火所得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复合组织经200℃2小时低温回火后得到铁素体和回火马氏体组织,仍保留亚温淬火后的组织形态。表4为低温回火状态下30CrMnSiA钢含不同铁素体量的各种复合组织的常规力学  相似文献   

6.
<正> 一、前言 亚温淬火做为结构钢一种有效的强韧化工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低碳板条马氏体具有良好的强韧性,但试验研究表明:低碳合金钢经亚温淬火后,在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分布少量纤维状铁素体,强韧性尚可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亚温淬火不仅对中碳合金钢,而且对低碳合金钢也是发挥强韧性潜力的有效手段。影响亚温淬火强韧化效果的  相似文献   

7.
60Si2Mn钢的冲击磨料磨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0Si2Mn钢的冲击磨料磨损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指出,在≤1.0J冲击功下,60Si2Mn钢的亚温淬火组织和等温淬火组织耐磨性较好,为低合金高碳钢代替高锰钢制作磨损零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构钢强韧性及断裂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30CrMnSiA钢亚温淬火强韧性变化规律和机制。用金相分析和定量金相分析研究了亚温淬火后的各种组织形态,用硬度、冲击、拉伸、断裂韧性试验方法测定了相应的强韧性变化规律,用扫描电镜断口形貌分析和断口剖面金相分析研究了裂纹扩展特点。结果表明,亚温淬火后若经高温回火,针状复合组织中的裂纹系通过相界面和剪断铁素体而交替扩展;小颗粒状组织中的裂纹仅沿相界面而扩展;大颗粒状组织中的裂纹则以解理断裂方式通过铁素体。亚温淬火后若经低温回火,无论对于何种形态的复合组织,裂纹均系通过铁素体本身解理断裂而形成,并以解理方式通过铁素体而扩展。  相似文献   

9.
<正> 决定钢淬火质量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它的冷却规范。同时,研究两个临界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条件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奥氏体最不稳定的区域(600~500℃),另一个是马氏体转变区(M_H~M_K点)。在前一温度范围内,必须冷却得快而且均匀。因为冷却速度快,能保证淬火后硬度高和淬透性高,而冷却均匀则可以减少变形。因为这时钢的组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 亚温淬火利用韧性相铁素体的存在而获得复合细化组织从而发挥其强韧性的威力。对结构钢进行高温亚温淬火(加热温度接近于Ac_3)可以获得在马氏体基体上保留少量弥散分布的细小铁素体组织,从而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1.提高钢在室温和低温下的冲击韧性,因而扩大材料的使用范围;2.降低钢的冷脆转折温度,与常规淬火相比,使材料可在更低的温度下处于韧性状态,3.抑制钢的可逆回火脆性,因而可降低调质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某型无源干扰发射装置中45钢零件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止零件淬火开裂常用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分析了减少45钢零件淬火开裂的典型案例,以减小45钢淬火开裂倾向,提高装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27SiMnA钢进行亚温等温淬火得到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占50%)复相组织,这种组织具有理想的强韧性配合。亚温等温复相组织中的贝氏体类似低温上贝氏体(B_Ⅱ)。马氏体晶体外貌除了有条状外,还有枣核状。被强化的未溶铁素体呈不连续块状分布。马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晶体细小、马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中碳化物弥散分布以及少量薄膜状形式分布的残余奥氏体是亚温等温淬火复相组织(B+M+F)强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某型无源干扰发射装置中45钢零件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止零件淬火开裂常用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分析了减少45钢零件淬火开裂的典型案例,以减小45钢淬火开裂倾向,提高装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前言 铬镍钼钒钢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高强度钢种之一,以往人们对它的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得很多。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现象,如钢中镍、铬、钼含量变化对性能的影响,有时就很难用固溶强化和沉淀硬化理论予以解释。自透射电镜金属薄膜技术问世后,人们用该技术对淬火钢的亚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淬火钢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亚结构——位错亚结构和孪晶亚结构,也找出了影响亚结构类型的一些因素。但是具体地把钢淬火亚结构差别与回火组织及力学性能联系起来的工作并不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前 言 随着透射电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高强度钢强韧性机理的研究更加深入了。马氏体形态及其亚结构研究是其中一重要课题。许多研究结果指出,在相同的屈服强度下,板条马氏体比片状马氏体有好得多的韧性。近十年来,一些研究工作指出,对某些高强度钢采取比正常淬火温度高出100~300℃淬火,可在不降低强度的条件下,使断裂  相似文献   

16.
将40Cr高强度螺栓的常规淬火工艺改进为亚温淬火工艺,使螺栓在保证较高强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韧性,经过亚温淬火的螺栓,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达到了产品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改变一系列热处理参数,并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层片型双相组织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发现改变预先淬火温度和亚温淬火温度,对层片型双相组织的形成和组织形态起着重要作用。欲获得典型的层片状发达的双相组织,存在最佳的预先淬火温度和亚温淬火温度,亚温加热时间对组织形态也有一定影响,提出了获得典型层片型双相组织的必要条件并探讨了在相同条件下岛型和层片型双相组织中马氏体体积分量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介绍20CrMnMo钢的热处理工艺优化试验过程。在试验中采用新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下20CrMnMo钢的力学性能。通过试验找到了适合此钢的亚温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使它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达到产品所要求的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并且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X-Y函数记录仪(LM20A-200型),测定30#机油及油基-碳纳米管(CNTs)纳米流体淬火液冷却特性曲线。研究CNT含量的变化对油基-CNT纳米流体淬火液冷却特性曲线及45#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纳米流体的冷却能力逐渐增大;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油基-碳纳米管纳米流体淬火液和30#机油分别对45#钢进行淬火处理,经油基-碳纳米管纳米流体淬火液淬火后45#钢的硬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奥氏体化对3Cr-3Mo-Nb二次硬化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淬火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3Cr-3Mo-Nb二次硬化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微合金化元素Nb的加入有效阻止了淬火保温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当淬火温度高于1100℃时,奥氏体晶粒才显著长大.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溶解更充分,强度和硬度增加,塑韧性在1100℃出现峰值.1050℃淬火保温时间少于30min时,碳化物未充分溶解,强度和塑性都较低.因此,为保证回火时有足够的M2C型二次硬化碳化物析出,最佳淬火温度为1050~1100℃,保温时间为30~6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