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马荣  朱毅 《山西建筑》2015,(3):222-223
论述了徽派传统建筑形成的自然与社会因素,并通过对徽派建筑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工艺的详细分析,总结出了徽派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特点,对徽派民居建筑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徽派建筑作为徽州的一种特色,直接体现这生存文化价值以及背景韵味,其样式多样化,拥有的着大量的美学元素,本文从多角度对徽派建筑进行分析,如:装饰、造型、环境等。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徽派建筑装饰中砖雕、石雕、木雕及色彩画这四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介绍,对传统徽派建筑装饰艺术进行深入分析,在装饰艺术方面,蕴含着深厚的艺术特色。并对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玲玲 《山西建筑》2012,38(26):11-12
结合徽州发展历史及当地祠堂建筑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对徽派建筑中的"三雕"技艺进行了分析,分别介绍了砖雕、木雕、石雕的艺术表现形式,风格特色及雕刻手法等,为促进传统建筑的文化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谈徽派建筑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佳 《南方建筑》2006,(10):102-104
徽派建筑中国明清时期江淮地区民间建筑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徽派建筑的整体布局、徽派民居的外观造型、徽派民居的内部结构和装饰等几方面探讨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徽派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经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徽派建筑的美学趋向,是古徽州独特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艺术结晶、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7,(1)
徽派建筑在中国的古舆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明朝开始,经历了三百多年文化的熏陶养成了徽派建筑独有的清幽、山水画、古朴自然的田园气息。徽派建筑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传统宗法制度和儒学思想的影响,在建筑中也应用了"风水"的观念,是中国乃至世界古典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从徽派建筑造型、徽派建筑的色彩和徽派建筑的环境等角度对徽派建筑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深入的了解徽派建筑所固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徽派建筑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徽派建筑的理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建筑和文化的发展。将徽派建筑的理念与与现代建筑技术有机融合,有利于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民族特色建筑。  相似文献   

8.
徽派建筑特色风格探讨:古朴淳真和谐典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故从徽派建筑的渊源、徽派建筑的外观造型、徽派建筑的典型装饰风格等几方面探讨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徽州建筑在皖南地区自然人文的影响下,形成自然古质、典雅灵秀、封闭围合的建筑风格。“天井”构造,是徽派建筑中很有实际意义的一项构思。受皖南地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文化的影响,徽派建筑整体封闭性很高,而天井作为建筑院落空间中唯一可以与外界自然相交接的通道,不仅具有建筑采光、通风、调温等基本功能,同时也是徽州人天人合一的理念的载体。本文从徽派建筑中天井的形成过程以及徽派天井成院的样式、功能、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其在设计中的功能性和其文化性,进而分析在现代建筑中的适用性,以呼吁人们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蔡芝明 《安徽建筑》2014,21(6):24-24
徽派建筑是明清时期徽州府辖区内及相对集中的流播地区、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建筑形态,它以其独特方式强化并传承了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建筑文化.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建筑材料、营造技法及文化时尚、经济条件、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与中国其他民系的传统建筑相比,徽派建筑表现出鲜明的特征.文章将针对徽派建筑人文氛围营造设计与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操瑞峰 《安徽建筑》2012,19(5):26-27
徽州建筑自成一派.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筑派别,融古雅、简洁和富丽于一体。无论是民居、祠堂、牌坊、亭榭、街道、园林,还是桥梁、寺观等的选址、布局、造型、结构、功能到装饰美化等都别具一格,成为徽派建筑艺术。文章首先分析徽派建筑的形态与构造,进而介绍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审美,最后重点探讨徽派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特点,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徽派古民居建筑文化审美文化内涵着手,分析了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徽派建筑特点,充分表现出徽派建筑文化的丰富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重要的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徽派建筑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约下的产物,带着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的。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9)
该文探讨文化传承和人的精神需求对徽派建筑再生研究的推动作用,研究徽派建筑的再生方式,包括徽派建筑的生态化再生、徽派建筑元素的符号化再生、徽派建筑的气韵再生。对于徽派建筑进行再生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同时给予安徽当代建筑设计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发扬——黄山市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表征,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并作为乡村建筑的代表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新酌历史时期,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黄山市传承与发扬徽派建筑风格,提出了“保徽、建徽、改徽”的构想,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风貌。  相似文献   

16.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主要出现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在徽州地区迄今为止,存有大量的徽派古代建筑遗址,散座于徽州村落之中。现存的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都体现着建筑的精妙技术和造型特色。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徽派建筑以及徽文化与现代建筑怎样有机的融合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秀美徽州孕育着勤劳智慧的徽州人民,同时也衍生出了灿烂的建筑文化结晶---徽派建筑。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以其民族性、地域性、艺术性及丰富的人文思想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徽派建筑元素的介绍,分析徽派建筑元素与室内设计的交融点,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现代的室内设计中。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我国徽派建筑的火灾风险及应对方法,选择 3处典型的徽派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年来我国文物建筑火灾形势、致灾原因以及徽派建筑中现存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从可燃物现状、防火间距、建筑防火、消防设施及救援能力等方面探究徽派建筑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选取江西某徽派建筑与其周边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 FDS 建立火灾模型模拟火灾场景。提出可行性较大的相关改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徽派建筑是中国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通过对瑶里古镇民居的马头墙、三雕和天井等徽派建筑元素学习、考察,对其设计理念进行了初浅的分析,徽派建筑构思设计巧妙,建筑工艺精堪,体现自然及人于一体的完美结合,对现在建筑设计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儒家思想对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的研究,儒家思想是徽派民居建筑的思想核心,它的影响体现在徽派民居的选址对周围环境的尊重和融入以及建筑充分遵从儒家的等级秩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