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们各种信息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部分地区从小学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最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而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的应用。将自主学习的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本文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起改革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建立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有效教学体系,准确定位教学、有效优化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发挥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有效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一、强化信息技术作用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对于许多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不足,并非因为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不够重视,而是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  相似文献   

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有着其自身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学科的要求是要让学生获得利用计算机通过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报表、网络浏览器来猎取、加工、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误区,本文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互联网+”背景下比较热门的学科,与传统语数外学科相比,其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互联网+”可以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主题资源,通过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内容与目标,有效整合和优化网络资源。本文简要阐述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客观分析了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微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路径,希望能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教育教学制度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更加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应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切实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与意识,从而为学生的长久发展夯实基础。本文首先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内涵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客观分析确定培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点,重点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意识与能力,同时为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资源技术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将整合为一个整体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构建。这种产生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已逐渐成为了各大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构建让教师能够更加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化的环境。本文将对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行阐述,分析和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课整合的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新的教学形势,也为解决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文章从探究式教学角度入手,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契合点、优势、现状以及实施的具体策略,以帮助学生学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全面提升其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8.
童小平 《电子世界》2014,(18):463-46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时代性的学科,如何切实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让课堂活起来,优化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让学生"主动学"、"热爱学"、"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是当下教学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现状出发展开讨论,思考了针对新课改形势下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孙春阳 《中国新通信》2023,(24):131-13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求教育从育才教育转变为育人教育。在此教育理念下,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每一门学科都具有极大的育人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形成。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使学生逐渐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全面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存在,以及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所独有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阶段特征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得学生在高中阶段获得相应的信息技术技能,这将有利于促进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受益,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打好基础,一直是高中信息技课程教师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研究了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教师的关注。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例,探讨了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微课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论证了微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和建议,为教师开展微课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每一门学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思维及信息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科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也能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导。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基于三位一体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  相似文献   

14.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走近生活,将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建立基于生活化理念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利用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5.
生金辉 《通讯世界》2016,(2):117-118
随着目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计算机技术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高中的课程中,需要突出计算机课程中的有效性教学.但是,在目前的一些高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中,往往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形,而且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师生的重视.在计算机教学的师资方面也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的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何红波 《通讯世界》2016,(3):222-222
高中信息课程教学与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信息应用能力、信息素养等有密切的关系,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多元智力理论融合了语言智力、运动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等七大项智力,突破了传统智力模式的局限性。多元智力视域下的课程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多种智力的培养和应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结合多元智力理论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需要从综合性角度出发,提升课程教学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劳动技术教育、基础文化课程、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生活多样性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生活中的指导作用,积极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于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给各个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非高考的必修科,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探究,把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融入到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特点,体现了信息技术在通用技术课堂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雒全霞 《中国新通信》2023,(10):134-13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度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重视。我国正面临巨大信息技术人才缺口,如何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利用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广大一线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者的共同研讨课题。文章基于此论述,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为案例,以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为目的,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意义与有效策略,与广大教育者共勉。  相似文献   

20.
陈艳 《中国新通信》2023,(17):236-238
本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运用情况,分析其在教学引导和实践训练中的应用。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更可以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能更直观、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