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影响薄规格钢板生产的因素,如精轧机轧制温度控制、板形控制、厚度控制等,开发出批量生产薄规格钢板的技术措施,如优化加热炉温度控制,提高精轧机温度保障能力;优化精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实现薄规格钢板高精度厚度自动控制;优化精轧机辊型和轧制策略,提高板形控制能力等。成功开发出6 mm×3 000 mm极限薄规格钢板,并具备了薄规格钢板批量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2 690 mm+3 000 mm轧机生产线轧制薄规格钢板影响板形的各种因素,通过调整轧机设备参数和轧制工艺等措施,提高了轧制稳定性,改善了钢板板形。  相似文献   

3.
<正>宽厚板事业部成功实现6 mm×3 960 mm超薄宽幅规格钢板批量生产,这是继6 mm×3 720 mm规格批量生产后,极限规格的又一突破。面对轧制温降快、终轧温度控制困难,轧制负荷大,板形难以控制、展宽比大,头尾宽度波动大等技术难点,技术人员通过优化加热温度、调整中间坯厚度等技术措施,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6 mm×3 960 mm钢板的成功批量生产,进一步巩固了莱钢在超薄宽  相似文献   

4.
结合安钢1 780 mm热连轧机组设备和工艺执行情况,分析了3mm及其以下薄规格板卷在轧制过程中板形改判和轧制故障原因.通过优化轧制工艺参数,如温度制度、速度制度、活套张力值等措施,从而提高了薄规格板卷板形控制能力,在降低薄规格板卷轧制事故率的同时,大幅减少了薄规格板卷的改判率,使得薄规格板卷得以大批量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5.
秦港 《中国冶金》2012,22(11):50-52
通过道次冻结功能的应用,实现了道次数的合理调控,解决了薄规格中厚板在轧制过程中温降大、增加道次、终轧温度低、板形差的工艺难点。应用此功能,莱钢4300 mm宽厚板线成功实现了在组板长度达到38 m的情况下,6 mm×3000 mm、8 mm×4150 mm等极限规格的稳定轧制。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山钢集团莱钢宽厚板事业部在热处理线成功试制出8 mm超薄规格耐磨钢,进一步丰富了莱钢宽厚板创效产品名录,同时也标志着莱钢耐磨钢生产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8 mm薄规格耐磨钢属于盈利性产品,之前莱钢最薄规格耐磨钢淬火板形只试制成功到10 mm,但对于10 mm以下超薄规格耐磨钢生产仍存在整体板形浪形瓢曲、头扣尾翘等淬火板形控制难题,无法承接订单销  相似文献   

7.
随着结构件减量化的推进,市场对高强度、薄规格的热轧板材需求量持续增加,尤其是在以热代冷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同时对板形、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要求更高。涟钢CSP线发挥生产薄规格板材优势,近年来在设备精度管理、控制系统优化和精整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技术提升,成功解决了高强度薄规格钢轧制力偏大,轧制板形差等技术难题。可稳定批量生产强度大于600MPa、厚度1.2mm的薄规格产品,且板形和表面质量良好,完全满足客户使用要求,广泛应用于车辆、家电、集装箱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半无头轧制1.0 mm厚带钢存在的问题、单块轧制1.0 mm热轧带钢的生产难点,唐钢1810UTSP生产线为单块轧制1.0 mm厚带钢进行的工艺技术研究,开发了薄规格带钢轧制的成套技术.应用这些轧制技术生产的1.0 mm厚带钢已达到批量生产水平,产品的力学性能、尺寸精度及板形控制能够满足用户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板形锁定法在轧制宽薄中厚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度控制系统特别是AGC系统对中厚板板形的开环控制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刚度偏小的轧机在轧制宽薄中厚板时容易出现边浪。为此提出一种针对轧制宽薄中厚板的板形控制策略——板形锁定法,即在轧制宽薄中厚板的最后一两个道次,AGC不投入,而改用APC控制,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该策略对保证中厚板的板形有一定效果,而且对厚度精度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对影响6 mm薄规格耐磨板淬火板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保证原始板形和抛丸质量,控制热处理保温和淬火工序,改善了6 mm薄规格耐磨板的淬火板形.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半无头轧制飞剪的工作状态分析与控制、半无头轧制与辊缝润滑的联合应用等关键设备与技术分析,以及半无头轧制对薄规格及超薄规格产品组织性能和板带出口厚度偏差、板凸度及楔形度等板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无头轧制超长带钢的组织性能具有高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在保证超长带钢板厚精度和板形质量以及扩大薄带钢规格范围方面,半无头轧制比常规短坯轧制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指出,半无头轧制薄规格产品在“以热代冷”方面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2.
总结安钢3500 mm炉卷机组采用卷轧工艺生产的12.5 mm规格L450M管线钢存在的缺点,分析采用平轧工艺生产的难点,结合产品工艺要点,采取有效的轧制工艺措施,实现了薄规格管线钢产品的平轧工艺,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板形质量和性能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酒钢CSP薄规格热轧板轧制工艺生产实践,研究了PSC模型、PCFC模型、轧辊热凸度及轧辊磨损计算模型,通过生产数据比对、效果验证,提出热轧薄规格带材稳定生产的控制措施,解决了CSP生产线薄规格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了薄规格热轧板的高比例、高质量、高效化的生产,突破了酒钢CSP单套辊役轧制宽钢带厚1.4mm300t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在钢板的生产工序过程中,宽薄规格淬火板板形控制是其中一项技术难题。本文结合中厚板卷厂现场生产实际,从设备改造、电气自动化程序升级及淬火工艺优化等方面着手,对中厚板卷厂淬火板形控制技术进行攻关,以求提高厚度12 mm及以下规格钢板淬火板形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以唐钢1 810 mm平整机平整薄规格板卷板形控制过程为研究对象,找出了提高薄规格板形控制能力的要素;从管理方面对各要素控制做出了要求,从而使板形控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保证了板卷板形的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薄规格钢板的轧制,主要是利用轧机的特性,掌握变形规律,轧制出符合厚度公差要求和板形良好的钢板。薄规格钢板的轧制特点是成品厚度薄,变形抗力大,温降快,不均匀变形敏感性强;反映到轧机上则弹跳值大,轧辊弹性变形增加,加速了轧辊的磨损。因此,在轧制时由  相似文献   

17.
以首钢某热轧生产线为研究对象,为提高生产线的制造能力,分析了薄规格集装箱板轧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运用PDA等数据分析工具,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各类影响薄规格轧制稳定性的问题,如过程温度控制、速度控制、板形控制等关键参数,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该生产线实现了薄规格集装箱板的批量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炉卷轧机支持辊辊形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并根据韶钢热轧宽板厂的实际轧制工艺情况,开发了3450mm四辊炉卷轧机的变接触支持辊辊形VCR,并进行了工业实验,实验效果表明:新支持辊技术明显改善了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提高了薄规格钢板的横向同板差水平和成材率,工作辊换辊周期延长,消除了轧辊剥落现象。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限元软件ABQUS/Explicit根据轧辊直径1160 mm、轧制速度1 000~3 000 mm/s和坯料规格(mm)150×1 550×2 520等轧制参数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Q235钢中厚板折叠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轧制速度、轧件温差(30~70℃)和压下量(12~22 mm)对轧制头部压扁量的影响。得出随温差、轧制速度、压下量增大,轧件头部压扁量增大,在后续的轧制过程会产生折叠缺陷。为减少折叠发生,应避免上下表面出现较大温差;当温差较大时应采用小压下量低速轧制。  相似文献   

20.
<正>宽厚板事业部MULPIC实现首批10 mm×3 140 mm规格X52M管线钢水冷工艺调试,经检验,性能合格率100%。超薄宽幅水冷钢板可以进一步降低合金,但板形控制一直是该规格系列批量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事业部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MULPIC设备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提出了"加快钢板运行速度+控制A区单独开水"模式。经现场试制,所有薄规格钢板终冷温度控制准确,出水板形控制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