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检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rs481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分布,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73例并发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114例未发生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和286例正常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探针方法检测COMT基因多态rs481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的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rs4818 G/G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6,df=3,P=0.0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D组患者rs4818 G/G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df=3,P=0.048);非TD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9,df=2,P=0.044);TD组与非TD组比较,rs481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4,df=2,P=0.426;χ2=0.848,df=3,P=0.654).结论: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联,但与精神分裂症TD的发生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E211 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关联性,为汉族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发病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79例和正常女性志愿者80例分为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组和女性正常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扩增出AR-E211 G>A基因多态位点的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StuⅠ进行酶切,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确定G>A基因的3种基因型,即GG、GA、AA,观察两组基因型频数和等位基因型频数分布的差异.结果: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组GA+AA基因型频数低于对照组(P=0.028,OR=0.937,95% CI=0.885~0.992).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组A等位基因频数低于对照组(P=0.029,OR=0.968,95% CI=0.941~0.996).结论:AR-E211 A等位基因的存在使青春期后女性患痤疮的风险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回族人群中Tim-3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联性,为RA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2种方法检测113例RA患者及111例健康个体Tim-3基因-574、-882、-1541和4259共4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宁夏回族健康人群和RA患者中,Tim-3基因-574、-882、-1541基因型频数和等位基因频数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5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组G等位基因频数(6.36%)显著高于健康组(1.58%).结论:宁夏回族人群Tim-3基因-574、-882、-1541和4259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其中4259T>G的变异与宁夏回族人群RA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抵抗素(RETN)-420C/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80例样本[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组60例,单纯T2DM组60例,正常对照(ND)组60例],进行基因分型及频率测定.结果: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组及单纯T2DM组等位基因频率及CC/GC+GG基因型分布与N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组等位基因频率及CC/GC+GG基因型分布与单纯T2DM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组GC+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结论:RETN-420C/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 HPSE) Arg307Lys多态性与成年人急性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按照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中国北方地区10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病例组,100名中国北方地区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检测观察对象外周血HPSE Arg307Lys基因多态性。结果成年ALL病例组和对照组Lys/Lys、Arg/Lys、Arg/Ar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0%、16%、4%和75%、2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P= 0.79; x2= 0,08,P= 0.78)。AML病例组Lys/Lys、Arg/Lys、Arg/Ar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5%、1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3,P=0.08;x2=3.15,P=0.08)。携带HPSE Arg307Lys突变基因(AA/AA+AG)的个体不增加AML及ALL的发病风险(AML:x2= 3.13,P=0.07,OR= 1.89,95%CI 0.93~3.83;AL:x 2=0.27,P=0.60,OR= 1.33,95 %CI 0.45~ 3.90)。结论HPSE Arg307Lys与中国北方地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Aα亚基基因PPP2R1A启动子区的遗传多态性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随机选取部分广东汉族人群,获取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获得PPP2R1A基因5'-侧翼区的目的片段产物直接再测序,筛查并确证潜在的基因多态性位点,采用HaploView软件进行该人群多态性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分析、并与HapMap结果进行分布特征比较.结果:PCR扩增和成功测序63例健康人(126条染色体)PPP2R1A基因-1 844~+201 nt的目的片段,序列比对发现该人群中6个已知多态性位点及其人群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 039 G>T(+Ins)(rs10414793,但其中T等位基因型含有29个碱基片段的插入)(8.73%)、-568 G>A(rs1864007)(25.40%)、-241 -/G(rs11453459)(26.90%)、+87 T>C(rs13344984)(7.94%)、+107 -/C(rs3833207)(30.16%)和+108 A>G(rs17554825)(7.94%);且其中2个位点在该人群中的分布与HapMap公布的国外人群数据存在不同(P<0.05);同时,该人群中还发现-512 G>A(2.38%)的潜在新多态性位点.结论:筛查PPPwR1A基因5'-侧翼区在中国广东汉族人群中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为进一步开展多态性功能性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荷斯坦种公牛HSF1和HSBP1基因多态性.[方法]通过DNA测序技术对牛HSF1和HSBP1基因进行SNPs位点扫描,利用CRS-PCR和PCR-RFLP方法对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基因型分型,分析162头荷斯坦种公牛HSF1和HSBP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扫描结果表明,在HSF1基因1451(G/T)处发现1个新SNP.在HSBP1基因第2内含子上发现3个新SNPs,分别为324(G/C)、589(C/T)和651(C/G).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HSF1基因1451(G/T)住点的SNP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优势等住基因为A,而HSBP1基因3个SNP频率最高的基因型分别为AB、AA和BB,优势等位基因589(C/T)为A,而324(G/C)和651(C/G)均为B.χ<'2>适合性检验表明,HSF1基因1451(G/T)位点在荷斯坦种公牛群体中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HSBP1基因324(G/C)、589(C/T)和651(C/G)位点的突变在荷斯坦种公牛群体中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HSF1和HSBP1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肿瘤抑制基因PTEN、混合系白血病(MLL)基因等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用76例T-LBL/ALl患者淋巴结存档蜡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 PTEN标记,用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标本作正常对照.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MLL基因所在1 1q23染色体的断裂和扩增情况.结果 76例T-LBL/ALL中,PTEN的表达率为64.47%(49/76),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100%(20/20)(λ2=19.220,P<0.05).PTEN表达与临床分期、Ki-67、乳酸脱氢酶(LDH)呈负相关(P<0.05).76例T-LBL/ALL中,MLL基因发生1 1q23染色体断裂13例(17.11%),扩增18例(23.68%).MLL基因断裂组总体生存率(25.0%)低于非断裂组(43.6%)(λ2=11.357,P<0.05).MLL基因扩增组总体生存率(17.1%)低于非扩增组(42.7%)(λ2=4.533,P<0.05).结论 抑癌基因PTEN表达降低在T-LBL/AL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MLL基因发生染色体1 1q23断裂和扩增有助于对T-LBL/ALL预后的判断,发生MLL基因断裂或扩增的T-LBL/ALL预后较差,提示MLL基因断裂或扩增可能为T-LBL/ALL的一种分子亚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ER2基因状态的一致性,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HC法及FISH法分别检测77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的HER2蛋白表达和HER2基因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7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用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阳性者37例,占总数的48.05%(37/77);表达阴性者40例,占51.95%(40/77).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32例,占41.56%(32/77);基因非扩增45例,占58.44%(45/77).37例HER2蛋白为阳性的患者中,HER2基因扩增30例,符合率为81.08%(30/37);40例HER2蛋白为阴性的患者中,HER2基因非扩增38例,符合率为95.00%(38/4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P=0.1824).Kappa检验结果,κ=0.7647,表明一致性较好.结论:IHC检测乳腺癌HER2蛋白与FISH检测HER2基因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外周血与骨髓移植物中Ⅰ型树突状细胞(DC1)、Ⅱ型树突状细胞(DC2)的数量及DC2/DC1比例的影响.方法 以G-CSF每天10μg/kg动员5 d后,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1例G-CSF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物及20例G-CSF动员的异基因骨髓移植物中的DC1、DC2数量及DC2/DC1比例,并与8例正常供者动员前外周血及10例健康者动员前骨髓进行比较.结果 动员前后骨髓DC2由14.37×106/L增至29.68×106/L(t=2.433,P=0.022),而骨髓DC1分别为13.77×10a/L和18.88×106/L(t=0.625,P=0.541);DC2/DC1比例在动员后为1.83±0.81,较动员前的1.12±0.32明显升高(t=2.685,P=0.013).正常供者以G-CSF动员前、后移植物中外周血DC2数量分别为14.92×106/L和26.76×106/L(t=2.390,P=0.029),DC2/DC1比例分别为1.00±0.37和2.02±1.43(t=2.158,P=0.044),但外周血DC1分别为14.21×106/L和18.02×106/L(t=0.625,P=0.541).结论 移植前以G-CSF动员正常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供者,可选择性提高外周血及骨髓移植物中DC2的数量,而DC1数量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