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服务器的性能 NAS是“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简称,中文名称为网络附加存储,在NAS存储结构中,存储系统不再附属于某个特定的服务器或客户机,而是直接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直接相连,用户通过网络来访问,并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管理。  相似文献   

2.
海信计算机公司服务器事业部推出一款存储新品——海信SN100 NAS服务器。NAS是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英文缩写,它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内嵌系统软件,可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功能。NAS设备完全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有效释放带宽,大大提高了网络整体性能。海信的这款SN100 NAS服务器预装了专门的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在实现网络存储的同时,还提供了强大的服务器管理功能。可以对服务器的硬件,如硬盘、内存、CPU、UPS、风扇等提供实时的监控。该…  相似文献   

3.
数据中心是由一个高速度,高需求的网络通信系统组成,能够处理SAN(储存区域网络),NAS(网络附加存储),文件/应用/网络服务器群,和位于受控环境中的其他组成部分间的通讯。  相似文献   

4.
乐宁 《通信世界》2004,(19):45-45
自从去年底微软WSS2003发布之后,随着浪潮等一批国内存储厂商在其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NAS存储服务器的解决方案面市,极大地增强了NAS产品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空间,使NAS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存放数据的硬件设备,同时可完成强大的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史建伟  卢戈 《通信工程》2006,(1):29-31,38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是一个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网络,是存储区域中最流行的技术。本文分析了存储体系结构中DAS、NAS、SAN三种存储技术的发展及特点;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基于iSCSI协议的IPSAN环境;然后讨论了SAN的另一种实现方式——IPSAN与InfiniBand服务器结构的整合,最后预测了SAN存储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NAS,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服务器。NAS能够满足那些希望降低存储成本但又无法承受SAN昂贵价格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具有相当好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7.
选存储 选NAS     
对于准备组建网络的用户来说,由于NAS已经是一部性能优越的文件服务器了,在网络中使用NAS设备意味着不必再购买传统意义上的文件服务器,这可以大幅降低用户的总拥有成本。同时,NAS设备还可以与应用服务器进行很好的配合,达到提升网络整体性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宁雷 《电子测试》2001,(12):119-120
网络存储是一种类似于普通局域网的高速存储网络,它通过专用的集线器、交换机和网关建立起与服务器和磁盘阵列之间的直接连接。SAN不是一种产品,而是配置网络化存储的一种方法。这种网络技术支持远距离通信,并允许存储设备真正与服务器隔离,使存储成为可由所有服务器共享的资源。SAN也允许各个存储子系统,如磁盘阵列和磁带库,无需通过专用的中间服务器即  相似文献   

9.
What is 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对此起源于美国硅谷的新名词,我们称为:网络磁盘阵列。近年来,这一名词随着专用网络服务器的普及而迅速地扩大其知名度。在美国、欧洲、日本,IT业界也称其为数字化时代的网络服务器。◆Why NAS? 让我们先看看NAS成为数字化时代的网络服务器的背景。背景1 爆发性增长的数据、急剧扩大的市场据美国IDC权威人士的预测,1999年、2001年的NAS市场规模分别为图1、图2、图3所示: 市场增长特征 NAS——网络专用服务器 99年不到10亿美元的市场总额;2001年急剧增加到67亿美元的市场总额。2年扩大、增长7倍以上! 通用服务器——IBM、SUN、HP、SGI等(用于文件服务器)  相似文献   

10.
(3)UIT BA680 NAS存储体 在线存储体另一个选型为UIT BA680 NAS存储体。BA680基于UIT UniSToR专用存储操作系统.并在此专用操作系统上开发了全新的专用文件系统UniFS,UniFS是64位日志文AIX。  相似文献   

11.
城域网中的网络存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数据的存储,传统的方式是采用直接附加存储(DAS)技术体由于这种方式要求每一个客户机类型都要有一个服务器,因此,大大增加了存储管理的难度。一旦服务器发生故障,就很难再从存储设备上获得数据。为了获得分布式的管理,以网络为中心的存储业务应运而生。它们是存储区域网络技术(SAN,Storage Area Network)和网络附加存储技术(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相似文献   

12.
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架构可扩展性数据量的迅速增长为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本文简要的介绍了NAS和SAN架构形式、安全性和管理及NAS架构和SAN架构优缺点和互补性进行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融合NAS和SAN的存储网络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德志  余顺争  谢长生 《电子学报》2006,34(11):2012-2017
针对目前两种主流网络存储系统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和实现了一种在IP协议下融合NAS和SAN的统一存储网络系统.通过全局多协议文件系统,统一存储网络能同时支持文件协议和块协议,实现了NAS设备和SAN设备在IP上的无缝融合,满足了应用开放性、高扩展和海量存储的需求;通过iSCSI软件实现模块,统一存储网络能同时为客户提供文件I/O和块I/O服务,具有NAS和SAN二者的优点;通过自主存储代理文件系统,统一存储网络能同时通过服务器通道或高速附网通道向客户机提供数据,提高了系统的I/O响应速度,减少了服务器瓶颈.实验结果显示,统一存储网络系统具有超高速的文件I/O和块I/O响应速度,能为网络提供性能、扩展性、兼容性、性价比都更好的海量存储系统.  相似文献   

14.
日前,后期制作解决方案提供商强氧公司宣布推出高性价比媒资管理系统产品线——MediaCube。揭秘媒资管理应用,媒资管理不再神秘。强氧MediaCube是由媒资管理服务器和存储网络(SAN或NAS)组成的一套完整的媒  相似文献   

15.
《新潮电子》2010,(3):164-165
从2003年拥有第一台数码相机索尼F717开始至今存储在台式电脑硬盘里的照片数量已经接近7万张。但因为平时主要使用笔记本电脑。为了观看照片,不得不跑到书房打开台式电脑。于是,我产生了购买一台专用的网络服务器的想法,用以存储不断膨胀的照片和视频,  相似文献   

16.
存储与计算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当前存储应用的新特性,认为以服务器为中心的DAS访问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存储应用的需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访问模式从以服务器为中心转化为以数据和网络为中心,这推动存储与计算的分离。接着介绍了存储与计算的差异和日前存储资源与计算资源分离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分离方式和分离后的模式等。认为传统的DAS存储模式已经开始衰落,而新的以NAS/SAN为代表的网络存储系统已经开始迅速增长;NAS和SAN并非相互竞争,而是相互补充。只有将二者融合,才能够将各自的扰势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结构的弊端入手,分析介绍了NAS和SAN两种网络存储系统的特点和优势,阐述了在网络媒体时代来临之际,面对按需服务的广电新格局,NAS和SAN相结合的网络存储架构最适合构筑满足电视台内部应用需求,可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双向互动的电视台数据业务平台,同时列举了NAS和SAN在电视台的应用实例。预测在未来几年内,NAS和SAN将会引起广电业的普遍关注,在电视台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付雪华  刘晔 《电子技术》2007,34(3):64-68
随着网络的发展,时虚拟设备需求层出不穷,文章提出了在嵌入式工业网络服务器实现虚拟设备硬件设计思想和解决方案。嵌入式工业网络服务器项目的开发目的是构建一个以Client/ Server模式工作的工业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其前端是一个嵌入式服务器,它安装在工作现场,当系统需要相应的数据时,可以通过虚拟设备(如虚拟CD-ROM或者是虚拟软驱),通过网络访问访问所需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理想的网络存储系统为服务器提供一种共享式存储结构,它通过同时为每个服务器提供共享存储空间,而减少所需的存储器总数,而且与各自独立的存储系统相比自动简化基本的网络存储结构如右图所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用户访问虚拟专用网络支持以安全的方式通过公共互联网络远程访问企业资源,与使用专线拨打长途或(1—800)电话连接企业的网络接入服务器(NAS)不同,虚拟专用网络用户首先拨通本地ISP的NAS,然后VPN软件利用与本地ISP建立的连接在拨号用户和企业VPN服务器之间创建一个跨越Internet或其它公共互联网络的虚拟专用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