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粮食的安全储存需要对粮食的温度、湿度、压力、黏度、密度等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的信息采集。本系统通过采用无线无源声表面波温度检测技术实现了仓储环境温度信息数据的采集。系统采用无线无源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作为对粮仓温度采集的终端,通过自身声波频率的变化,获得输出信号频率或幅度上的差异,实现粮食仓储环境温度变化的监测并实现无线无源方式频率信号的传输,即通过温度变化时引起的频率变化及温度信息处理的算法的优化,进而实现对实时温度数据的数字化。该技术有效提高了对粮仓温度信息的采集,快速获取仓储环境的温度监测点信息,对解决因粮仓环境变化造成的粮食发霉、腐烂等现象造成的损失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粮食在仓储过程中,对其内的温度进行监控是防止其霉烂、变质的基本措施之一.为了实时监测粮仓室内温度,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 C51单片机的温度监测系统.使用AD590作为温度传感器对粮仓内温度进行监测,实时显示温度.系统对温度的控制合理、有效,具有调试方便、精度高和可靠性好等优点,解决了传统人工测量粮仓温度效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以PC机为中心控制单元的粮仓温度自动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利用电子矩阵进行多点温度实时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粮食仓储环境监测对于实现粮食减损、降耗、保鲜至关重要。针对单一传感器采集数据片面、易造成误报、漏报等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粮仓环境监测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对粮仓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粮仓环境信息监测智能化水平,确保了粮仓存储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粮仓存储更安全,系统以NRF905为无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传感器STH71为检测器件,结合低功耗单片机Atmega16设计开发了一种无线粮仓自动监控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了预期效果,温度能有效地控制在20℃以下,湿度可以控制在65%以下,节省人工近60%。该方案可以提高粮仓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6.
对储粮生态系统特点、粮仓温度对象特点做了详细的叙述。指出了粮库生态系统是外界自然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从粮仓仓型、温湿迁移、外部环境因素、粮仓所处地理位置等方面阐述影响粮仓温度场演变的结果。介绍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建立粮仓温度数学模型的原理及依据,对主要数学模型及相应研究方法例如CFD、有限元法及应用做了系统的阐述。指出了目前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粮仓温度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以PC机为中心控制单元的粮仓温度自动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阐述了利用电子矩阵进行多点温度实时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线程并行技术的粮仓害虫图像传输提取系统的优化设计是通过分布式的无线图像传感器网络,实现粮仓害虫图像的传输与监测,保证了每个采集到的害虫图像清晰可靠地传输到监测终端,避免因温度、湿度等仓储环境对图像信息传输的影响,在图像的提取与传输上采用了多线程异步数据传输模式,实现主机与前置机的通信连接。另外利用该系统对害虫图像信息进行建档、电子钥匙授权、实时历史查询等设计。并采用DES加密等保证图像的有线传输。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粮食信息处理中的压缩感知技术,发现单一粮仓中的温度数据变化幅度平缓,在DCT域表现出较好的稀疏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每个粮仓单独进行压缩采样,将所有粮仓采样值进行发送,在接收端通过OMP算法重构出每个粮仓中的温度数据.仿真验证不同粮仓温度数据在DCT域下的稀疏效果与重构误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压缩感知应用于粮食信息处理中可有效降低数据的存储及发送量.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圆形地下粮仓温度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筋混凝土圆形地下粮仓,研究其在储粮期间仓内温度场的变化情况,进而研究分析仓内粮情变化,为地下粮仓仓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地下仓仓外与仓内埋设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气温、地温、仓温、粮温等数据,通过跟踪记录地下粮仓一年内气温、地温、仓温、粮温等数据,分析研究钢筋混凝土圆形地下粮仓温度场在宏观及纵向的温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圆形地下粮仓仓内粮温全年稳定在20℃以下,符合准低温仓的特点。试验仓仓内粮温在纵向存在明显分层现象,上部(1层、2层)粮温(埋地深度4 m以上)波动幅度高于下部粮温。上部(1层、2层)粮温夏季温度在22℃左右,冬季温度在15℃左右,年温度变化幅度约7℃,波动幅度较大;随着季节变化,气温影响地温、仓温及粮温;仓内粮堆内部随着周围温度的变化也不停地进行着热质交换;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呈现一致性及滞后性,仓温及粮温滞后为2个月。研究得出了地温、仓温、粮温随气温、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控制上层粮温受气温影响大的应对措施,为以后地下粮仓的温度场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系统论述了现存动态测量密度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精度低、响应慢、试样大 .提出了一种新的密度测量方法 :相位差测量技术 ,克服了现存密度计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维形状测量方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许多领域越来越多地提出了对三给工件尺寸和形状参数测量的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目前三维形状测量的主要测量方法,对每种方法在基本原理与主要优缺点及精度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们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范围,并对需要干涉研究和发展的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测量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网络测量对网络研究与发展十分重要。分析了网络的常用方法,论述了网络测量的体系结构和研究现状。同时还指出了端到端时延模型、“噪声”分组过滤、测试点最优选择、业务模型分析和时钟偏移影响的消除等网络测量的关键技术。最后说明网络测量在研究网络行为学、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研究网络的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的误差传递特性,建立了单发射站方位角/俯仰角测量模型及双发射站单元坐标测量模型。提出了以扫描角测量误差为基础的精度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扫描角与方位角/俯仰角之间的测量误差传递关系优化了激光发射站的几何结构。推导了双发射站单元坐标测量误差传递函数,并通过对坐标测量误差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求出了双发射站单元的最佳测量位置。使用两台发射站测量了某大型夹具顶端平台的位移,并通过与激光跟踪仪进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得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扫描角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时,双发射站系统可在5m×5m×3m的空间内实现优于0.25mm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光测胶片实现目标三维姿态测量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靶场现有光测设备大多通过测量目标方位角、高低角参量,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胶片上,通过事后处理,得到目标的外弹道参数.而无法得到反映目标飞行状态的三维姿态参数.本文简要阐述利用光测胶片实现飞行目标三维姿态测量的几种方法,并对其可行性、测量精度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在我们实验室建立的频率在8.2—12.4GHz的精密电介质测量系统,其中较详细论述了设计单模TE_(01n)螺旋腔的原理性问题及结构。该系统可用频率调谐法或长度调谐法来测量。按我们已发表的计算方法,对固体材料测量结果的部分数据和相应的理论误差分析数据,分别用图、表给出,从分析中得出一些对电介质测量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此外,也给出了用频率调谐法测得的螺旋波导在某些典型频率下对TE_(01)模的衰减数据。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对金属光洁精密零件的厚度和柱、球的直径进行不接触测量的方法。这是用一组固定的麦克尔逊干涉系统和另一组可在精密导轨上移动的麦克尔逊干涉系统组成,利用白光零级干涉条纹不接触定位进行测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这种方法可行并有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基于PSD的三角法激光测距原理和CCD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遥测宽方法。本文介绍了这种测宽的原理、组成结构、测量过程、性能及误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说明测量膜盒特性的传统方法,阐述了我们研制的智能微压膜盒特性自动测试系统.分析讨论了智能膜盒特性自动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多功能测时仪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了一种用单片机实现的测时仪 .该测时仪的四个输入通道分别记录该通道输入脉冲信号的时刻值 .配接线圈靶、天幕靶和光幕靶等区截装置 ,四个通道两两任意配对即可实现对飞行弹丸速度的测试 ,速度值可直接在仪器面板上显示 ;如果配接四个天幕靶 ,可实现弹丸着靶位置的测试 .本仪器既可室内使用 ,也可野外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