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公司Φ4.8m×72m回转窑于2013年2月停窑检修后,回转窑点火升温,在准备连续转窑投料时,现场发现窑筒体变形。具体现象如下:窑轮带与托轮接触时有时无,且Ⅱ档轮带和2个托轮都不接触时,Ⅰ和Ⅲ档轮带和托轮全面接触;Ⅱ档轮带和托轮全面接触时,Ⅰ档轮带和右边托轮、Ⅲ档轮带和左边托轮不接触,且轮带与托轮不接触时,最大间距>20mm。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1#生产线于2007年投产,由于设计较早,窑托轮没有设计安装加热设备,每到冬季托轮油都会因温度低而流动性变差,托轮瓦座内时常会发生油勺挂翻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托轮瓦发热,必须停窑修复处理。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有两条1000t/d生产线,1号窑2002年7月投产,2号窑2003年6月投产.两台窑投产后,经常出现托轮瓦发热现象. 1 托轮瓦发热问题分析 我们不断地从托轮系统的制造质量、结构、润滑及冷却等各方面进行排查和调整,一直到2003年10月,托轮瓦温可以稳定在52℃左右,窑运转正常.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回转窑是个绕自身轴旋转的钢圆筒,里面砌有耐火砖,物料在其中煅烧;窑浮放在3个基础的6个托轮上,托轮可随窑转动,托轮座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窑的荷载经托轮传给基础。 回转窑在运转过程中,由于荷载不均、温度变化、基础变形(包括地基)等原因,窑体会发生变形,使托轮受力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对广州某厂回转窑作全面动态测量和在线调整的情况,其工作内容有:窑轴线、轮带间隙及直径、托轮水平位置及直径、大齿圈偏摆;调窑方案和窑在运转中调整托轮的过程。调窑后再次复测了窑轴线,证实托轮调整数值正确。同时厂方数据也表明:在同等正常生产条件下,窑驱动电机峰值电流比值由调整前的50.4%下降到40.9%,托轮轴瓦温度正常。调窑后齿轮传动状况明显改善,窑运行平稳,证明这次动态测量和在线调整很成功。  相似文献   

6.
马远征 《水泥》2005,(7):64-65
1故障现象及分析我公司Φ3.1m/2.5m×78m湿法回转窑窑体斜度3.5%,四档支撑,标定产量8.5t/h,原窑型是Φ2.5m×78m,1985年投入生产,1991年改成热端扩大型,改造时只把窑头位置的Ⅰ号墩托轮直径加大,其余托轮均未改变。2001年9月,操作工发现窑尾处的Ⅳ号墩托轮组3号、4号轴承座支承  相似文献   

7.
托轮是回转窑体的支承部件,其材质一般由ZG35构成,托轮回转表面由于接触疲劳应力作用或岗位工未能及时正确调整托轮,在窑体上下窜动较大时,会出现明显台阶。托轮表面出现这些台阶影响窑的安全运转,如不及时修复,有时会拱碎窑的挡轮,造成停窑的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8.
我公司5 000t/d生产线的回转窑规格为Φ4.8m×72m,三档托轮支撑,于2005年3月投产。投产后初始几年,Ⅱ档托轮轴瓦经常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通过抽瓦刮研、调整托轮位置及使用52号过热汽缸油等方法,在其后近三年时间托轮运行保持正常,没有出现过轴瓦温度过高的事件。但在2012年夏末,停窑维修了近十天,重新启动回转窑后,Ⅲ档托轮轴瓦温度频繁升高。为消除该故障,曾采取优化启窑工艺、抽瓦刮研、淋冷油、风冷和水冷研等多种措施,最终使瓦温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9.
常剑廷 《水泥》2013,(2):63
回转窑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窑头正压并伴有窑前飞砂的现象,长期运行后,不但影响窑头罩及窑头密封的使用寿命,同时飞扬的砂料黏附在头档托轮上、吸入轮带冷却风机,会导致托轮和风机风叶磨损加剧。为抑制飞砂的飞扬,我公司在窑头密封处安装了一个飞砂料收集箱装置。  相似文献   

10.
石景辉  孙敏志 《水泥》2008,(1):58-59
我公司现有2台Ф4m×60m回转窑,三档支撑,窑尾档采用液压挡轮控制回转窑上下行.其中一台窑于2003年4月10日开始运行后,由于液压挡轮不能正常使用以及各档托轮调整不当等原因,造成轮带和托轮接触面产生凹凸现象,最严重的中档处,轮带中间高出边缘5mm,托轮两侧高出中间7mm,使窑不能正常运转.为此,我公司于2007年8月对中档支撑装置进行现场车削.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φ3.95 m×56 m回转窑,采用三档支撑。在一次生产运行中,二档6号托轮温度上升迅速,20 min 后升至100℃,止料慢转冷窑,经现场检查发现6号托轮轴油膜形成不好,托轮轴表面上有几处干白的条带,轻微有挂铜现象。待简体温度降下来后,我们停窑打开6号托轮轴的上端盖,用塞尺测了一下托轮轴与轴瓦的接触角、轴瓦导油槽、瓦口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检查附属设施未见异常。我们决定不需停窑重新刮研轴瓦,在回转窑正常运转的情况下, 托轮轴和轴瓦磨合。启窑正常投料,向外调整6号托轮底座顶丝,使6号托轮减轻受力,把6号托轮内的润滑油放出来,用二硫化钼锂基脂和白厚漆(白  相似文献   

12.
回转窑轮带与托轮接触面在长期运转中被磨成为中间凹、两边凸的形状。如不更换托轮,则会影响回转窑的正常运转;如更换托轮,不仅带来托轮过早报废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带来停窑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公司回转窑转速3.5r/min,轮带直径4.06m,托轮直径1.2m,托轮线速度0.74m/s,托轮材质ZG35SiMn,硬度HB=207~241,满足车削加工的条件,可以利用窑的回转对托轮实施现场车削。  相似文献   

13.
压铅丝试验法在托轮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厂维护回转窑的经验中得出 ,要保证回转窑机械设备长期安全运转 ,正确调整托轮是关键之一。下面介绍用“压铅丝试验法”来判断窑托轮受力情况及窑轴线弯曲状况的分析方法。此方法本来是一种古老的检验方法 ,虽不精确但简单易行 ,系统应用仍可作为窑托轮受力情况定性分析的简易手段 ,对回转窑的日常维护很有帮助。1调整托轮使窑体产生上窜力托轮轴线与窑轴线在垂直面上的投影不平行称为倾斜 ,在水平面(严格说是窑安装在斜平面)上的投影不平行称为歪斜。设置普通挡轮时 ,需靠托轮轴线相对于滚圈 ,歪斜产生使窑体上窜力 ,当它大于窑体自…  相似文献   

14.
1 情况介绍 我公司一台中3m×48m带捷克普列洛夫型立筒预热器窑原设计产量为360t/d,2005年改造为1000t/d的带管道式分解炉的五级旋风预热器的窑外分解窑。改后多次出现托轮轴承发热现象,影响了窑的正常运行。经分析认为,虽然改造时对回转窑进行了调整,但毕竟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轮带、托轮、托轮轴及轴瓦等都有一定的磨损,窑简体中心线也不可能调整得较直,整个窑不可能达到较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回转窑在长周期运转后中心线产生偏差,并且托轮表面存在大量的凹坑和裂纹,采用常规托轮调整方法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提出新的调整办法,采用更换损坏托轮减小垫板厚度的方法综合对窑中心线进行调整,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新的窑现场情况提供一种新的调窑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厂共有7台回转窑,其托轮经过长时间运转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特别是在筒体弯曲变形,托轮摆放不正确的情况下,托轮受力不均匀,会加速磨损,一般情况下,托轮表面磨损形成凸凹台,但是当轮带表面磨损不均匀后,也会使托轮表面产生不规则的弧形面。因此除了对托轮加强保养,及时调窑等改善托轮的运转情况外,还要在不停窑的情况下,对磨损托轮表面进行车削修复,保持托轮的相对稳定,上、下窜动自如。当托轮表面形成凸凹台,凸凹高度差达2~3mm之间时,就需要对托轮表面车削;当托轮表面形成弧形面,一般高低差在4~5mm之间时;需要对托轮表面车…  相似文献   

17.
从生产实践中了解到回转窑常见的机械故障有:(1)停窑后,不能再次起动;(2)托轮轴断裂;(3)传动功率增大;(4)轮带、托轮工作表面磨损;(5)窑头、窑尾密封失效;(6)窑衬磨蚀得过薄或脱落,造成“红窑”。这些故障大都与托轮位置不正确(包括托轮  相似文献   

18.
杨杰  刘章义 《水泥》2000,(12):50-50
0 引言 我公司Φ3 5m×145m湿法回转窑设有6组托轮,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托轮不均匀磨损、摩擦系数、窑内热工制度、天气、基础沉降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托轮负荷,引起托轮面与轮带摩擦力的改变,造成窑体中心线偏移.故往往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适当调整托轮(一般采用正向调整法),使托轮与轮带的接触面≥75%,尽力保持托轮中心线与窑体中心线平行,使托轮的承受负荷均衡,轮带与托轮均匀磨损,从而保证回转窑的安全运转.但有时正向调整并不能解决托轮故障,以下介绍采用逆向调整消除托轮振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表面为干摩擦时,摩擦系数f=0.15~0.20,有润滑油时,f=0.05~0.1,代入上式,F>>G_2,说明静止时,窑体不会下滑。 但当窑回转时,摩擦系数f≈0.006(称当量摩擦系数),此时F相似文献   

20.
回转窑托轮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友刚  孟琳  赵先琼  李斌 《水泥》2004,(1):34-37
应用ANSYS对箱型和新型托轮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出了箱型和新型托轮的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幅孔对箱型托轮应力分布的影响,找到了箱形托轮峰值应力远大于新型托轮峰值应力的原因,为现场进行托轮应力应变电测仪器的零时不必顶窑实测托轮应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