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节假日之后,许多小宝宝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香,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哭闹、呕吐的现象……看着宝宝面色越来越黄,妈妈们都急坏了:难道是饭菜不好吃?宝宝缺营养?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2.
方凤 《饮食科学》2009,(1):25-25
睿一宝宝15个月了,小牙儿出了不少,能自己吃东西了。给他牛奶.他抱着奶瓶自己喝;给他鸡蛋羹或米糊,他用小匙一勺一勺地吃。可是,当碗里的食物变成肉丁或蔬菜后,睿一吃得就不那么痛快了,食物塞在他嘴里,他随便地嚼几下,便吐出来了。睿一妈妈不明白为什么宝宝吃“软”不吃“硬”呢,难道是宝宝不会咀嚼吗?  相似文献   

3.
食物有“酸甜苦辣咸”五味,苦是其中之一。爱甜怕苦,是人的共性,甚至哺乳动物也不例外。说来也怪有意思,食物中凡是甜的,大都能吃,凡是苦味的东西,大都有毒不能吃,似乎食物中不应有苦味。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不吃苦,多吃甜,已无可非议。但是,苦也是有益处的,能吃的苦味食物也不少,适当地找点“苦”吃,对人的健康和延年益寿是大有好处的。而且,吃“苦”对调节人的精神、情绪也是大有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烹调中使用淀粉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的味觉与食物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成分有关,而物理状态如湿度、黏度、温度、嫩度等因素又会影响食物的味道。食物因和人的舌头接触时产生的冷、热和接触时间长短等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味道。例如油爆肚这道莱,趁热吃味道是香、脆、嫩,若凉了,肚仁就会吐“浆”、“回生”,不脆也不香了。炸里脊,趁热吃味道又香又脆,嫩美多汁。  相似文献   

5.
宋宪章 《美食》2006,(1):28-28
中国人吃菜讲究味道.其实这“味道”不光是鲜、咸、淡、甜、辣、麻等等,还有另外一些感觉也属于“味道”的.比如吃的食物与牙齿摩擦的感觉:现代学大师林语堂在《饮食》一中说:“我们吃东西是吃它的组织肌理.它给我们牙齿松脆或富有弹性的感觉……”。又说“竹笋之所以深受人们青睬,是因为嫩竹(即笋一笔注)能给我们牙齿以一种细微的抵抗。”另外,  相似文献   

6.
方凤 《饮食科学》2009,(4):26-26
邻居家的小宝宝亮亮快1岁了.长得虎头虎脑.活泼可爱.一见人就会露出无“齿”的笑容。但这笑容在亮亮妈看来是够愁人的。别人家和亮亮同月龄的宝宝已经出好几颗牙齿了,亮亮的牙齿却迟迟不肯萌出。别的宝宝能吃一些块状食物了.而亮亮还停留在吃泥状食物的阶段。虽然亮亮的身高体重并不落后.但妈妈还是心急如焚.宝宝出牙为何就比别人慢半拍呢?  相似文献   

7.
秀秀 《饮食科学》2007,(6):64-65
为了宝宝吃得好,长得壮,每位妈妈都处心积虑地为他们设置美食“陷阱”,希望他们无意中陷进去后,“不能自拔”。可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又有哪种食物能成为他们的“诱饵”呢?别急,试试馅饼,没准儿,它就是一个美食“陷阱”。[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玉新 《烹调知识》2011,(7):75-75
酸、甜、苦、辣、咸……食物有各种各样的味道。这些丰富的味道让我们的每一次进食变成丰富多彩的体验。可你有没有想过,食物的不同味道还意味着包含营养的不同呢?  相似文献   

9.
正说到中国菜,且不说八大菜系和煎炒烹炸的烹饪二十八法技艺,光是色、香、味就能让我们站在食物链的顶端睥睨天下!味道可分为酸、甜、苦、咸、鲜五味,但很多人表示,无法表述"鲜味"这种味道。酸、甜、苦、咸,这些味道在不同的食物中都非常相似,但"鲜"作为与它们并列的第五种味觉,在不同食物中的感受却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冬冬是六个月大的宝宝.白天妈妈上班,冬冬就由奶奶带着。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冬冬很乖,能吃能睡。可妈妈一回到家.冬冬就变了.赖在妈妈的怀里.嘴巴在妈妈的胸前拱来拱去.要吃妈妈的奶水。虽然奶水不多,妈妈还是希望冬冬能多吃一天就多吃一天,因为对宝宝来说.母乳毕竟是最好的食物。可是.冬冬对母乳有强烈的依赖,每天夜里都要醒三四次要吃妈妈的奶,  相似文献   

11.
徐纯聪 《饮食科学》2008,(11):26-26
最近,小艾频频光顾书店。同事觉得奇怪,小艾平时被孩子缠得根本没时间看书.怎么想起买书来了?小艾笑着回答同事的疑问:“我的宝宝4个月了.妈妈说得给宝宝吃点辅食了。我问妈妈吃什么好,妈妈说我小的时候就吃些鸡蛋糕啊烂面条啊,也没什么特殊的。这怎么行啊,孩子那么小.怎么能吃大人的食物啊。所以.我就去书店找这方面的书.然后照着书去做。不瞒你们说.我已经给儿子定好一周的食谱了.鸡鸭鱼肉、水果蔬菜.基本面面俱到了。”  相似文献   

12.
木土  赵杰  彭涛 《烹调知识》2012,(6):30-31
何谓酸味食物?何谓酸性食物?酸味,指的是食物的味道,而味道是指食物作用于舌头味蕾的感觉。诸如:酸、甜、苦、辣、成等。酸性食物的概念是这样的,判断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根据人们的味觉,也不是根据食物溶于水中的化学性,而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生成的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而定。如果食物代谢后所产生的磷酸根、  相似文献   

13.
母乳喂养到底会不会造成身材走样是很多妈妈都顾虑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的白领妈妈们十分爱美,担心给宝宝喂奶造成乳房下垂.或者担心为了催奶吃很多而被“催肥”。  相似文献   

14.
在皖之茶     
崔国发 《饮食科学》2008,(11):59-59
在皖之茶.我以为是很出名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霍山黄芽以及祁门的红茶、屯溪的绿茶.名闻遐迩,备受广大茶友之交口称誉。沏上一杯绿茗.品悟清味时,忽然想起散文家周作人的茶道。他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这八个字的解说,真是透彻巧妙极了。除了解渴时的牛饮,多数时候.人们在闲暇之中的吃茶.未必意在止渴与果腹,而是在赏鉴其香与色.以及大自然赋予给我们的某种韵味。这种韵味是一种什么味道呢?起先可能只是微苦.苦尽甘来.苦后回甘.苦到极处,便也是甜到极处,甜在苦中.而乐从中来。  相似文献   

15.
育儿沙龙     
《饮食科学》2012,(9):21-21
面对“初来乍到”的宝宝。每个妈妈都不免忐忑。他的吃、喝、拉、撒、睡.样样都会产生成串的问号,需要妈妈去解决。求助老人?过去的育儿方式往往不适合现在的育儿“行情”。求助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经常让新妈妈无所适从。那怎么办呢?不妨登陆我们的育儿QQ平台:93436564。在这里.您会得到专业的、科学的、全面的育儿指导。您的一系列育儿烦恼也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朋友的宝宝自从生下来后就比别的宝宝能吃.别的宝宝喝100毫升奶时.她的宝宝要喝150毫升.别的宝宝吃150毫升奶时,她的宝宝就要喝250毫升。朋友曾试图故意少给宝宝喂一些.结果宝宝“哭死相拼”,非得喝到心满意足.嗝声连连。朋友又担心又不解,难道自己的宝宝是个“大胃王”?  相似文献   

17.
金锋 《饮食科学》2006,(8):30-30
8个月大的然然,此时正安静地坐在童车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妈妈做的鱼松拌米粥。妈妈说.然然、每天都会吃这样的一顿饭.对于鱼松的味道.然然一直很喜欢。在宝宝小的时候,很多妈妈都喜欢把鱼松作为副食.一是因为鱼松肉质细腻,容易消化.优质蛋白含量也比较高;二是因为吃鱼可以补钙。但很多妈妈忽略了.鱼松中含有钙,同时也含有氟,而氟这种物质又具有双面性。  相似文献   

18.
育儿沙龙     
《饮食科学》2012,(5):21-21
面对“初来乍到”的宝宝.每个妈妈都不免忐忑。他的吃、喝、拉、撒、睡。样样都会产生成串的问号,需要妈妈去解决。求助老人?过去的育儿方式往往不适合现在的育儿“行情”。求助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经常让新妈妈无所适从。那怎么办呢?不妨登陆我们的育儿QQ平台:93436564.在这里。您会得到专业的、科学的、全面的育儿指导。您的一系列育儿烦恼也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吃“苦”被人们视为最时尚的选择,苦味能促进食欲,因为其味苦而清香可口。我国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的经验之谈。酸、甜、苦、辣、咸,五味之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是甜还是辣?是苦还是甜?营养学专家告诉我们,从现代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来说,自讨“苦”吃可以  相似文献   

20.
育儿沙龙     
《饮食科学》2013,(12):23-23
面对“初来乍到”的宝宝,每个妈妈都不免忐忑。他的吃、喝、拉、撒、睡,样样都会产生成串的问号,需要妈妈去解决。求助老人?过去的育儿方式往往不适合现在的育儿“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