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矿井排水设计中,多台水泵工作,要涉及到水泵并联运行在1趟管路中的问题。水泵要不要并联运行,以往设计中常常是因为管路趟数太多,巷道和井筒不好布置的情况下,才考虑并联运行。同时认为由于水泵并联后,每台水泵均达不到单独运行的额定流量,因而排等量的涌水量,并联运行的台数要多于单独运行的台数。例如由一机部四院编制的《四大件选型设计手册》认为“一般常设为水泵之额  相似文献   

2.
一、并联排水计算的必要性并联排水有两个意思:其一是水泵可以是同型号的,也可以是不同型号的两台及两台以上并联运行.其二是管路可以是等直径、等长度的几趟并联,也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几趟并联;可以是排水管的并联,也可以是吸水管的并联.如果将水泵和管路的这些不同情况加以组合则有无数种并联排水系统.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并联排水的问题.例如在涌水量为中等的矿井,大多是设置三台同型号的水泵和两趟管路.有时为了  相似文献   

3.
唐汝明  解同信 《矿山机械》2001,29(12):70-71
在矿山排水系统中,单台泵单趟管路的工作方式虽然 存在,但随着涌水量的变化,多台水泵并联和多趟管路并联组成的排水系统却更为普遍。矿山排水设备是煤矿生产的大型设备,对矿井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矿山排水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l 水泵并联工作和管路并联工作 1.1 水泵并联工作 本文以最简单的一种情况来分析,即两台同性能水泵的并联工作。 图1是两台相同水泵并联运转示意图,水泵Ⅰ、Ⅱ的扬程特性曲线用Ⅰ、Ⅱ表示。在同一扬程下,把曲线Ⅰ和Ⅱ的横坐标相加,即得并联运转时的合…  相似文献   

4.
煤矿主排水常采用并联排水管路系统。管路并联排水,需要正确建立管路特性方程进行管路流动阻力计算,以准确确定水泵工况点。通过分析,给出了并联管路特性阻力损失的计算公式,正确确定了水泵工况点,并校验了系统运行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正> 进行矿山排水方案设计,首先要根据矿山条件及设计要求初步确定排水系统概况。例如:在正常涌水量期间考虑几台泵工作;系统敷设几条排水管路;是否考虑多台泵并联运行等。其次才是选择水泵的规格型号,确定排水管管径。设计中,由于可考虑不同的系统构成,又可以选择不同规格型号的水泵和不同的排水管中水的流速,所以优化设计需要进行多个设计方案的计算和比较。这  相似文献   

6.
实测单台水泵通过一条管路排水的技术性能,分析影响流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实测每2台水泵通过1条管路排水的技术性能,分析水泵并联运行的效果,从而总结出水泵联合运行时合理匹配、提高并联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简化采区排水系统,根据水泵及管路系统的特性,对其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及校验计算。分析结果确定,选用4台200D43×6型水泵,最大涌水量时,3台泵工作,1台泵备用检修;在采区回风下山设置2趟排水管路,3台水泵出水管接成环形管。经过现场实际应用证明,满足了排水要求,确保了采区正常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矿山排水设备的选型设计,首要任务是合理选择水泵和排水管路,这两者关系密切,应一并考虑.笔者认为,有的选型设计方法中只按旧钢管阻力系数(λ=0.021/d~(0.3))计算管路扬程损失,用这种方法做出的管路特性曲线与水泵特性曲线的交点,虽然可以作为校核水泵和管路是否符合安全的要求,但未考虑到在管路使用初期新钢管阻力系数较小时,水泵工况流量可能超过最大合理工况流量(Q_m),从而使允许吸水高度降低,产生气蚀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正>城郊煤矿副井深550 m,井底主排水房设计安装10台D580-70×8 1 250 kW水泵,采用3趟φ426 mm排水管进行排水。主泵房内3趟循环管路采用预埋的悬臂梁吊挂,每台水泵出水口上安装有1台波纹补偿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双管路并联排水新汶矿务局潘西矿闫家华我矿近几年来,在排水节能上采用了双管路并联无底阀排水,并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取得了显著的节电效果,使吨水百米电耗平均下降到0.41kW·h。提高水泵的运行效率能可对矿井排水节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水泵在最高效率点上运行时...  相似文献   

11.
刘维敏 《矿山机械》2004,32(1):76-77
老屋基矿年设计能力90万t,副井为罐笼井,单绳提升,提升高度245m,装备一对3t矿车单层单车普通罐笼;井筒直径f6.5m,采用38kg/m钢轨罐道,钢质滑动罐耳,罐道水平间距1590mm,25#工字钢罐道梁,川字形层格布置,每层3根共60层;罐道梁层间距4.168m,水平间距2.0m。井筒中布置有梯子间和两趟f273mm×8mm排水管路。副井筒排水管路自安装至今已运行28年了。加之副井筒为进风井,氧气充足,相对湿度大,管路及附件长期处在淋水、雾气浸蚀中,尤其井筒上部气化带,锈蚀较为严重。我矿于2002年11月对副井两趟273×8mm的排水管路进行了更换。1拆卸旧管路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龙固煤矿投产多年来,经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确定为水文地质复杂类型矿井,现有排水系统难以满足矿井排水需求.根据矿井排水系统现状,提出了井筒敷设排水管与直排钻孔相结合的排水方法,通过扩建排水泵房、扩建排水仓增加水泵数量及增设直排钻孔排水管路的方法来提高矿井的排水能力,满足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我局近两年来,在排水节能上采取了多种办法,如减少地面水向井下渗透、无底阀排水、多管路并联排水等,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节电效果,使吨煤电耗平均下降8度.一、多管路并联排水的意义矿井排水节能,过去的着眼点主要放在提高泵本身的运行效率上,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泵在最高效率点运行是否为排水系统的最佳状态,结论不是完全肯定的.从理论上分析,离心泵排Vm~3水的电耗为:  相似文献   

14.
《煤矿设计》1987年第1期刊登的《煤矿排水设备效率分析》一文,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述了排水设备的效率这一问题,提出了当水泵工况点效率与管路效率乘积值最大时为水泵最佳运转点的观点,并从节能的观点出发提出了降低经济流速的规定值的建议。 可以肯定,对于生产矿井通过采取某种可能的措施,以使水泵工况点效率与管路效率的乘积值最大,这无疑会在节电方面带来颇大的收益。但是在排水设备的选型设计中,能否在水泵选定后,以工况点的水泵效率与对应的管路效率的乘积值最大为原则选择管路直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富森 《煤矿机电》1992,(3):49-49,58
<正> 排水在煤矿生产用电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南方一些煤矿,排水用电占煤矿生产用电的30~50%,因此排水用电应当作为煤矿节电的重点之一。煤矿排水节电必须保证安全,我矿排水的主要节电措施是:减少矿井水源;合理利用自然压头;减少管路的水头损失;提高水泵的效率;改善水泵的运行性能;加强排水系统的管理等综合考虑。这些措施的实施,减轻了排水设备的负荷,提高  相似文献   

16.
辽宁人道壕煤矿斜井延深工程设计是1966年完成的.原设计在一220米水平设集中排水泵房,两条管路敷设在斜井井筒内,其中一条工作,斜长1240米,垂深290米,选用库存8DC7×6型水泵三台,电机功率500千瓦,电压3000伏.排水管路选用φ250毫米的钢管.由于实际到货为φ219×7的钢管,与设计不符,根据验算,水泵扬程要增  相似文献   

17.
 鉴于磁西超千米深井排水的困难性和复杂性,为确保磁西超千米深井能够如期完成建设并正常投产,根据该矿副井深度和-1150m水平涌水量,提出两种排水方案。方案一,采用一级排水方式,直接从-1150m水平将水排至地面;方案二,采用二级排水方式,将水从-1150m水平排至风井井筒-500m水平腰泵房内,之后接力将水排至地面。经过多方调研国内大容量、高扬程水泵的生产情况以及分析该矿副井深度大、排水困难、涌水量大、开采技术难点多等特点,比较两种排水方式,最后得出:副井确定采用二级排水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并经过选型计算由水泵的扬程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计算出的水泵工况点、工况点效率、水泵和排水管路各参数均能满足要求。最终磁西超千米矿井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解决了排水问题,确保了矿井排水装置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地下开采的矿山,矿井排水的经营费用占矿石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据估计,矿井排水用电量约占矿山耗电量的20~27%左右,因此,努力降低矿井排水用电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水泵的工况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能和它所在的管路性能,改变其中任一因素,水泵工况就会发生变化。排水系统的耗电不但取决于水泵工  相似文献   

19.
1.喷射泵垂直向下喷射和水平喷射对喷射泵真空度的影响无底阀喷射泵注水装置多动力并联排水管路布置如图1所示。为保证喷射泵有可靠的动力来源,将井下压风管路和井下洒水管路并接在管路系统上。由于采用并联抽气系统,因此可做到任意一台喷射泵工作时,能起动任一台水泵,这样,就可使井下泵房的水泵全部取消底阀运行。  相似文献   

20.
应用流体力学的动量方程计算了水流对90°弯头的作用力,分析了立井井筒排水管路的受力;井筒管路受到的水流作用力分为静水压力、稳定运行时工况压力和水力过渡过程产生的水锤压力三种情况,受力最不利的情况为水力过渡过程产生的水锤压力。分别对导向管卡支撑梁、焊接直管座支撑梁和90°焊接带座弯头支撑梁的受力进行分析计算。在立井井筒排水管路底部使用小于90°的弯头,可以降低直管座支撑梁的受力,减小支撑梁的断面尺寸。指出在管路支撑梁的受力计算时,可以不考虑井筒温度变化的影响,但在设计中应采取措施消除温度变化引起的管路内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