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油气检测是利用油气层不同于水层或干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直接识别储集层流体类型的研究。主要方法有地震属性-地质分析、信息分解、多属性优选、多属性综合预测等。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厚度较大,砂地比高,烃源相对不足,储层含水饱和度普遍较高,油气层识别难度大。以钻井油气分布、油田地质情况分析、地震资料为基础,主要运用地震属性提取、多属性综合预测等方法对须二、须四段进行了含油气检测,有效确定了已知油气层含油气范围,预测了有利区,为储量计算、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勘探实际证实该方法在研究区具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不连续界限”研究通过识别多地震属性的变化位置,实现井震联合储层构型剖析。针对目前“不连续界限”研究对象主要为单期砂体这一现状,本文以渤海P油田Ⅳ-2层为例,提出两期叠置砂体不连续界限与储层构型研究方法,概括为“单井定期次、界限定边界、波形定结构”。首先,以单井构型识别和分类为基础,建立两期叠置砂体构型边界处4种结构的正演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以界限类型和波形偏度为特征指标的砂体结构判别标准,指导剖面和平面构型研究。应用该方法剖析研究区储层结构,结果表明:本区Ⅳ-2层可进一步细分为三期曲流带沉积,曲流带宽度在150~385 m之间,曲流带之间的接触边界与废弃河道是阻碍渗流的主要不连续界限。动静结合验证,构型研究结果与动态响应相符,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研究区滩坝砂体薄互层、横向变化快、分布复杂的地质特点,基于相似背景的分离技术能够在地震资料上突出更多的薄层反射特征,为此,本文基于该技术优势,建立了滩坝砂体相似背景分离技术实现方法与处理流程。该技术应用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四段的储层预测的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揭示出更多的薄层地震响应,更准确地反映了主要目标层段的储层横向变化细节,有效地指导了研究区油气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滩坝砂体薄储层预测方面,单纯的应用地质分析方法和地震预测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建立一套适用于现有资料和技术条件下的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为例,提出了基于滩坝砂体成因层序特点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层序地层研究,明确滩坝砂体发育区;其次,分析滩坝砂体的地质-地震响应特征,选择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和地震属性参数组合;最后,对目标层段进行多属性分析确定有利相带。井震结合精细描述滩坝砂体。应用该方法,对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体的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地质分析与地球物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是预测描述薄互层储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N构造区花港组及浅部龙井组地层发育多种类型河道砂体,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快,准确识别目的层河道展布是该地区储层预测的关键。本次研究综合应用分频CMY(C-cyan,青色;M-magenta,洋红色;Y-yellow,黄色;三种颜色的简写)融合与地震沉积学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全频段扫描,通过分频得到单频地震数据体,在此基础上选取有利频段地震数据进行CMY体融合,结合地震沉积学方法制作融合数据体目的层地层切片,通过调节切片上不同颜色所占比例及亮度显示强度,横向上凸显不同规模河道展布特征,纵向上分析不同期次河道演化特征。基于此,最终在N构造区花港组H2层刻画6或7条辫状河河道,在H3层刻画5条河道;在浅部龙井组刻画7条不同规模河道。该方法较常规地震属性刻画河道边界清晰,对河道沉积物厚度、粒度等信息都有响应,可为该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正演模拟的曲流河构型层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曲流河砂体沉积模式指导下,结合测井数据与地震资料的分析,采用正演模拟方法对大井距条件下的秦皇岛32-6油田明化镇组下段NmⅡ-4小层的曲流河砂体构型进行了层次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明确了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正演识别条件,建立了不同级次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正演概念模型,总结了河道砂体顶面高程差异、天然堤沉积和废弃河道等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波形特征,并指导地下实例区进行曲流河砂体构型解剖,最终实现了大井距条件下不同级次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精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地震波主频介于55~60 Hz,应用正演模拟方法进行大井距间的曲流河构型层次研究,能有效提高大井距条件下单一曲流带和单一点坝砂体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7.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因富含油气而备受关注,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地层油气藏成为蠡县斜坡增储上产的主要目标,明确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分布演化规律是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蠡县斜坡北段沙一下亚段地震沉积学研究。依据沙一下亚段顶、底界面T4和T42地震反射标志层以及内部T43地震反射标志层,将沙一下亚段划分为尾砂岩段和特殊岩性段。浅水三角洲成因的尾砂岩段可细分为浅水三角洲平原、浅水三角洲前缘(内前缘和外前缘)及前浅水三角洲等3种亚相类型;特殊岩性段以滩坝-湖泊沉积为特征,砂体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次之。尾砂岩段沉积时期,浅水三角洲体系在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范围广,最大推进距离达15 km,是研究区的主力储层;从早到晚,伴随着湖平面逐步上升,西南部物源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北部物源影响范围减小。特殊岩性段沉积时期,湖平面迅速上升,浅水三角洲体系完全退出蠡县斜坡北段,沉积体系以滨浅湖—半深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砂体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岩滩坝,分布在研究区东部(面积约12 km2),大多平行于湖岸线呈条带状展布。根据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分别建立了研究区尾砂岩段和特殊岩性段时期的沉积模式,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有利砂体识别与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的产量与砂岩的厚度,孔隙度,连通性,砂泥比等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决砂体在空间以什么形态出现,其方向如何,纵向上如何变化,连通形式如何等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篷来镇组某工区的砂体进行了精细识别和解释.在地震剖面上,砂体的响应一般表现为强振幅,低频率.孔隙性好,含气丰度高的砂体往往表现为速度低和极性反转的特点.但发现该工区的砂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形式多变,甚至出现了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记录严重不吻合的现象,故砂体识别工作不能遵循统一模式.因此,采用了多井约束,多层标定,分层解释来识别有利砂体.  相似文献   

9.
三塘湖油田湖218区块西山窑组地震反演以及单一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效果差,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效果。针对研究区储层预测现状,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实现了三角洲储层的有效预测:首先分析地震属性与砂地比的关系,优选相关性较高的地震属性,通过多属性拟合得到砂地比展布图,明确沉积相宏观边界特征;其次分析各井沉积微相与地震波形的关系,建立6种典型的地震相识别图版;最后结合宏观边界特征与沉积微相地震识别图版绘制研究区沉积微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采用地震多属性拟合与地震相相结合的方法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体现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单一地震属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分类,在低信噪比地区很难准确进行地震相分析和砂体预测.根据地震波形理论,基于Seisfacies的多属性体分类、PCA主成分分析、混合聚比法和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层段内多种地震属性体按照相似性原则进行统计聚类分析,并在区域内进行地震相自动划分,得到地震相三维数据体.结合钻井资料,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维空间中预测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大大减少了地震相划分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对华北油田万庄地区扇三角洲砂体进行预测,在三维空间中精细刻画了沙三中段扇三角洲砂体的边界和空间展布,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发育区,发现并落实了3个有利的岩性圈闭,部署钻探的T12X、T47等井均获工业油流,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