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精确地掌握南海海域大气波导的统计特征,详细分析了大气折射率关于温度、湿度和压强的敏感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6—2010年南海航次GPS探空资料对该海域表面波导和悬空波导的发生概率和波导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波导年平均发生概率基本在20%以下,波导顶平均高度约为167 m,陷获层厚度一般不超过30 m,强度介于4.5~9.6 M,年度平均值为7.5 M;悬空波导年平均发生概率接近50%,波导顶高度一般介于1 100~1 300 m,陷获层厚度比表面波导略高,平均厚度为32.8 m,强度平均值与表面波导相当,但跨度比表面波导要小得多.统计分析结果可为南海区域舰载无线电系统的运行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0―2018年全球电信系统(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GTS)发布的探空站数据,对黄海海域周边8个站的低空大气波导发生概率和参数特征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黄海海域周边低空大气波导年发生概率为20%~50%,并呈现海域东部站点高于西部的规律;表面波导顶高和强度分别为100 m和10 M单位左右,截止频率不超过1 500 MHz,穿透角大于0.2°;悬空波导顶高、层底高和底高基本位于1 000~2 000 m,强度在10 M单位左右,截止频率不超过300 MHz,穿透角大于0.2°;各站点低空大气波导月份发生概率均在冬季最低,海域东部的光州和京畿道站月份发生概率分布比较相似,海域西北部的丹东、大连和成山头站月份发生概率分布比较一致;整个黄海海域的月份发生概率在冬季最低,不超过20%,春季逐渐提高,夏季达到40%以上,10月份开始降低,下降趋势持续到冬季,月份发生概率变化与该海域气象变化密切相关. 统计结果可以为该海域内雷达、通信等无线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2016年发布的全球电信系统(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GTS)数据,对南海海域附近8个探空站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了南海海区低空大气波导参数统计特征以及概率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年度统计来看,南海海区表面波导发生概率在20%左右,大部分表面波导高度位于100 m以下,强度小于10 M,悬空波导发生概率在50%左右,悬空波导顶高、层底高、底高参数一般位于1 000~2 500 m,强度位于4 M~15 M,空间分布基本呈现中部高、南北低(与热带辐合带相关)的特点;月份统计来看,南海北部以及中部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化(与南海季风密切相关),而南海南部(靠近赤道)月份变化则不明显.统计分析结果可为南海海区雷达、通信系统的运行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2年1~3月的铁塔平台气象水文数据以及New蒸发波导模型分析研究了南海及东海海域蒸发波导的出现规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南海海域蒸发波导的出现概率、高度、强度分别为100%、13.4m和30.3M,而东海海域分别为90%、9.1m和16.6M;除以14时为代表的中午时刻,南海海域一天当中蒸发波导基本上都出现在不稳定及近中性层结条件下,而东海海域蒸发波导在稳定、不稳定和近中性层结条件下的出现概率差别不大;相对蒸发波导高度而言,New模型诊断蒸发波导出现概率和强度的效果更好;不稳定及近中性弱不稳定层结条件下,New模型诊断的蒸发波导高度偏低,稳定层结条件下模型结果偏高,近中性弱稳定条件下模型结果与实测最吻合.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间南海部分探空站、‘科学1号’和‘实验3号’观测的每天4次的高分辨率探空资料,引入截止波长判断式,统计分析了南海季风期间较强大气波导发生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季风期间南海较强大气波导的发生概率为30%左右,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波导层结高度逐渐降低,70%以上发生在1km高度之内;大气波导发生概率和层结高度呈现‘低-高-低’的日变化趋势,夜晚发生波导概率较高,深夜波导层结高度最低,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鉴于低空大气波导对海上工作的雷达、通信系统的显著影响,提出了基于实测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信号的海上低空大气波导遥感新方法.首先讨论了不同大气折射环境下的AIS信号传播特性,验证了低空大气波导尤其表面波导对海上实际VHF频段AIS信号的显著影响;然后给出了2018年4月20日以及22日岸基AIS接收机接收功率平面位置分布图结果,利用接收站附近探空站的修正大气折射率剖面验证了大气波导是形成AIS信号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基于AIS信号反演低空大气波导的步骤,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根据单一方位接收功率的反演结果.该方法具有被动接收、时空分辨率高的优点,是当前雷达海杂波、卫星导航信号遥感探测大气波导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海局部海域低空大气波导的天气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气模式MM5模拟结果统计分析了中国近海低空大气波导的季节分布特征;根据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选取局部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详细研究了该海域低空大气波导形成的天气学特征.研究发现,当位于冷高压偏南侧、或热带低压的西北侧、或南部高压与北部低压之间时,依次对应着有利于产生低空大气波导的三种主要天气形势;第一种形势(约占41%)下的波导高度较高(约1300~1600m),第二种形势(约占7%)下的波导强度较大(约17M),它们的共同点是辐散下沉形成稳定逆温层且大气低层较强的水汽平流造成较大的水汽垂直梯度;第三种形势(约占4%)下,平流过程是形成大气波导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同时表明,分析某一局部海域大气波导天气学特征时,EOF分解方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东南沿海对流层大气波导结构的出现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沿海地区和海上是有利于大气波导结构出现的地区,通常需要在这些地区开展专题试验研究来掌握当地的大气波导层结的出现情况,以便给无线电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文章介绍了1997年10月份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展的大气波导层结探测试验,详细讨论该试验得到的海上蒸发波导,近地大气波导和低空大气波导结的出现情况及它们和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雷达海杂波反演大气波导折射率(Refractivity From Clutter,RFC)的技术可以实现海洋低空对流层近实时、区域性、非均匀折射率的探测反演,但其反演性能受雷达参数和折射率区域时空统计特性以及地(海)面的影响,为了使RFC技术在中国海域蒸发波导反演中体现出较好的性能,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和自适应目标函数,利用美国圣地亚哥空海作战系统中心高级折射效应预报系统提供的中国海域蒸发波导高度区域统计数据,依据考虑区域统计特性的均方根误差评判模型,研究了中国不同海域、不同月份,不同雷达频率天线高度组合情况下的蒸发波导RFC反演性能,分析得出适用于中国近海蒸发波导RFC反演的最佳雷达频率和天线架设高度范围,所得结果对我国周边海域监测以及海上无线电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大气波导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6~2007年高时空分辨率的NCEP-FNL大气再分析数据与气象观测数据,详细统计分析了中国近海大气波导的时空分布,给出了大气波导出现概率与其高度、厚度和强度等特征量的统计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统计结果揭示:中国近海大气波导出现概率及波导类型的变化与东亚季风活动紧密关联,季风是其气候学成因;夏季时渤海、黄海、东海沿岸海域大气波导明显增多;台湾海峡与台湾东南毗邻海域常年是波导发生最频繁的海区.研究表明:借助中尺度大气数值模拟可以更细致地研究与预测中国近海大气波导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蒸发波导是海洋大气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受其影响,电磁波的传播轨迹会显著改变。针对蒸发波导的探测,提出了利用岸基铁塔气象梯度仪进行蒸发波导探测法方法并进行了分析,同时与蒸发波导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表明梯度仪是蒸发波导探测的有效手段,对波导模型的修正和蒸发波导条件下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气波导能够改变电磁波的正常传播特性,因而得到学界极大关注。当前大气波导研究中所用蒸发 波导模型缺乏RSHMU 模型的预测性能分析,文中对RSHMU 模型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更正了文献中给出 的温度剖面稳定度函数表达式,利用正确的剖面稳定度函数,获得了该模型在不同风速以及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 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渤海梯度塔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蒸发波导高度的平均误差为-2. 2 m,均方根误 差为4. 5 m;预测强度的平均误差为1. 1 M 单位,均方根误差为2. 0 M 单位。不稳定条件下该模型的高度预测性能 优于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提出的NPS 模型,而强度预测性能上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13.
杜晓燕  张琳  殷伟民 《应用激光》2005,25(6):421-422
目的:观察KTP激光联合不同方法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KTP激光疏通鼻泪管后,再分别注入典必殊眼膏或植入硅胶管,随访六个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0.24%,97.56%,治愈率为63.41%,75.61%(P<0.05)。结论:KTP激光联合不同方法治疗鼻泪管阻塞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低空探测的岸基雷达,希望能尽早准确判知低空威胁目标,但在出现大气波导效应时,雷达探测性能往往会受其影响。从大气波导效应的成因、类型以及传播条件出发,分析了大气波导效应对岸基雷达正常工作的影响,初步提出了在大气波导情况下改善和提高岸基雷达低空检测性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上蒸发波导PJ模型在我国海区的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雷  察豪  田斌  田树森 《电子学报》2009,37(5):1100-1103
 本文简述了海上蒸发波导的测量方法,分析了气象水文参数测量误差对Paulus-Jesk(PJ)模型的影响,利用近两年海上实验采集的我国部分海区在各种气象条件下蒸发波导大气折射率剖面和海面气象水文数据,研究了PJ模型的适用条件,以及PJ模型估计出的蒸发波导高度与实测结果的偏差情况,可为蒸发波导模型的修正和蒸发波导条件下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LDA端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耦合系统-空心导管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高效的用于面阵激光二极管阵列(LDA)的光学耦合系统一空心导管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用光线追迹方法描述了空心导管的传输特性,并与透镜导管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面阵LDA出射的空间非连续分布的激光束通过空心导管后在近场可以获得近高斯型光场分布,空心导管不仅兼具透镜导管的特性,而且克服了透镜导管的缺陷,其传输效率为93%。  相似文献   

17.
透镜导管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透镜导管出射光线发散角较大的问题,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用光线追迹的方法给出了透镜导管的传输规律,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其最佳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透镜导管较好地均衡了面阵激光二极管阵列(LDA)出射的快慢轴2个方向上不匹配的拉格朗日不变量,改善了其空间分布不连续的状况,近场输出为近高斯型的场分布,从透镜导管端面出射的激光束发散角为37°,传输效率高达90%。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吻合。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一种适用于面阵激光二极管阵列(LDA)的新型耦合系统——圆锥形导管,它利用折射原理压缩出射光束的发散角。在光线追迹的基础上给出了圆锥形导管的传输规律,并用计算机模拟得到了其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LDA出射的空间非连续分布的激光束通过圆锥形导管后,在近场可以得到近高斯形的场分布;圆锥形导管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和传输效率高的优点,而且较好地均衡了快慢轴2个方向上的光束质量,输出光束具有较小的发散角和光斑尺寸。  相似文献   

19.
金潘成  刘畅 《信息通信》2012,(5):183-184
论述了现行通信管道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微槽竖嵌管道的施工方法、管材及适用光缆、人孔及接头、上/下压力及侧面压力,优点及缺点,阐述了引入微槽竖嵌管道的详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海面大气波导探测及与其它研究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大气波导环境对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高度较低、出现频繁的海上蒸发波导来说,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得它的波导参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用微波折射率仪进行近海面大气波导尤其是贴海蒸发波导的测量在国内属首次,通过现场试验结果与理论估算结果的比较,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