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实现快速有效的短程硝化控制和高硝化速率,采用A2O工艺的活性污泥,利用CSTR反应器,分别控制游离氨和溶解氧浓度,对硝化活性污泥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及稳定高效运行进行研究。在低游离氨浓度控制体系中,对硝态氮的产生不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短程硝化难以启动;在高游离氨浓度控制体系中,实现了5 d快速启动短程硝化,亚硝态氮积累率稳定在90%以上;提高短程硝化过程的溶解氧浓度,硝化性能从26 mg/(L·h)增长到54 mg/(L·h),亚硝态氮积累率仍稳定维持在90%以上,达到高效稳定运行的目的;另外,从AOB生长动力学分析可知,提高游离氨浓度对提高AOB生长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控制高游离氨浓度、提高溶解氧可以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并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生活垃圾机械脱除水是通过高压挤压等方式从新鲜生活垃圾中快速分离出的混合液,其经厌氧处理后的出水具有高氨氮、低C/N值等特征,为此,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通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途径对其氨氮进行去除,利用高氨氮浓度下的高游离氨(FA)条件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进行抑制,实现SBR中短程硝化与亚硝态氮的稳定积累。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控制p H值为7.5~8.0、DO1 mg/L,逐步提高氨氮浓度至700 mg/L,可实现系统中亚硝态氮的有效积累,氨氮去除率和亚硝态氮积累率分别为92.2%、90.9%左右。将短程硝化出水进一步进行反硝化处理,TN去除率高达98.8%。  相似文献   

3.
以改良型CAST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系统实现短程生物脱氮的条件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控制曝气量为0.5 m3/h、温度为(28±0.5)℃、污泥龄为15 d,成功地在改良型CAST反应器内快速实现了短程硝化;继续降低曝气量至0.4 m3/h,短程硝化稳定维持了128个周期,在此阶段系统内亚硝态氮积累率均值为73.43%,最高可达86.08%,总氮去除率为69.35%,较全程硝化的脱氮效率提高了18.45%,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研究还发现,降低进水总氮浓度会导致亚硝态氮积累率下降甚至破坏短程硝化,且短程硝化一旦被破坏,即使再次提高进水总氮至原浓度并调节温度和曝气量至最有利于短程硝化的条件,系统的短程生物脱氮性能在长期内仍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AO—MBR工艺短程硝化处理高氨氮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O—MBR工艺短程硝化处理高氨氮废水,系统可以快速启动实现全程硝化。结果表明,AO—MBR工艺在温度为24~32℃,pH值为7.8~8.4,好氧池DO降至0.5mg/L时,运行21天后全程硝化转变为稳定的短程硝化,氨氮去除率和亚硝酸盐氮积累率均大于90%;接种后及硝化类型转变时污泥浓度会大幅降低,运行中后期污泥浓度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A/O—MBR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短程硝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O—MBR工艺处理模拟高氨氮农药生产废水,考察了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通过对pH值、温度、DO的控制实现了短程硝化,并研究了该过程的影响因素。A/O—MBR工艺在25~28℃、pH值为7.5~8.5、进水氨氮为120~1 500 mg/L、DO为2.5 mg/L时具有较为稳定的短程硝化效果,亚硝态氮的积累率平均为58.9%,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93.2%。维持其他参数不变,当DO为1.5 mg/L时短程硝化效果最好,亚硝态氮的积累率在90%以上,但对氨氮的去除率降至87.5%。  相似文献   

6.
张云  田猛 《山西建筑》2010,36(16):152-153
指出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是目前国内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应用的热点,通过介绍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原理,分析了不同工艺稳定亚硝态氮积累实现短程硝化的工艺控制措施,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过度厌氧对短程硝化的影响,采用SBR反应器,在pH值为7.2~8.0、温度为(23±0.5)℃的条件下,通过控制不同的厌氧段时间考察了厌氧/好氧交替方式下短程硝化的特点,分析了过度厌氧对亚硝酸盐积累率、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比耗氧速率、脱氮除磷特性、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率及污泥沉降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个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都达到了96%,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70%左右,即过度厌氧对短程硝化无明显影响;硝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同步脱氮现象,而且在小于0.4 mg/L的范围内,平均溶解氧浓度越高则SND率越高;除磷率都达到了95%,过度厌氧不会增加厌氧阶段的释磷量,吸磷主要发生在好氧前0.5 h,DO浓度越高则吸磷速率越快;两个系统的污泥沉降性都得到了改善,过度厌氧对抑制丝状菌膨胀的强化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8.
中温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通过中温条件下生活污水的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试验发现,当温度为20-30℃时控制进水的pH值可造成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的积累,且平均亚硝化率达95%以上,并得出在温度为20、25和30℃时亚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分别为0.0113、0.0190、0.0366d^-1。此外,还就氨氮负荷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脱氮过程中的pH值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对北方某中型污水处理厂出现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该污水厂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在生化池内DO为0.3~4.5 mg/L、pH值为6.3~8.5的条件下,出水COD、TP、TN、氨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7.8、0.31、13.4、2.3 mg/L,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在试验监测期间的第45~75天,出水亚硝态氮浓度出现明显的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出水硝态氮浓度出现明显的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由此判断,期间发生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控制SBR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0~23℃,采用两段式曝气的方法,经过80个周期的运行,实现了生活污水的短程硝化,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8.49%,亚硝态氮积累率达到90%以上。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DO和p H值曲线都有很好的变化特征点,可以通过其指示氨氮降解过程的结束。系统的有效污泥龄从23.91 d缩短为21.31 d,结合硝化时间的缩短和亚硝态氮积累率的提高,推断这可能是由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等世代周期较长的细菌被淘洗或活性受到了抑制,而氨氧化菌(AOB)等世代周期较短的细菌得到富集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短程与全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_2O产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对生活污水短程及全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的产生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相同且不限制DO的条件下,全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的总产生量为短程硝化反硝化的2倍左右;硝化类型不会影响反硝化过程对溶解性N2O的还原,无论以(NO2-)-N还是以(NO3-)-N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过程均有利于降低N2O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SBR中海水对短程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SBR工艺研究了海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后,对氨氮去除率和短程硝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游离氨情况下,生活污水中海水比例为0%时,并未出现短程硝化;生活污水中海水比例为30%时可以实现短程硝化,而且氨氮的去除率并未明显降低.应用该法处理海水冲厕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原理和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原理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短程硝化 -反硝化技术的实用价值 ,提出了实现短程反硝化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4.
MBR中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60,自引:12,他引:48  
膜生物反应器(MBR)中,在DO为1mg/L左右,MLSS为8000-9000mg/L,温度为24℃,进水pH值为7.2,COD、NH3-N分别为523-700mg/L和17.24-24mg/L的相对稳定条件下,对COD、NH3-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6%、95%、92%。详细分析了在控制DO的条件下,MBR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在单级好氧反应器中控制DO可发生短程硝化一反硝化生物脱氮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SBR法短程硝化过程的氮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短程硝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氮转化途径。结果表明,短程硝化过程中有52.6%的氨氮以非亚硝化的形式离开了反应系统,即存在52.6%的氮损失。其中,生成中间产物N2O、微生物合成作用以及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引起的氮损失分别占整体氮损失的15.5%、13.5%和71%。游离氨吹脱不是造成试验系统氮损失的原因。微生物种类、进水水质、环境条件和操作条件是影响氮转化途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异养硝化菌的分离及其强化活性污泥脱氮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水处理过程中的脱氮率,实现好氧条件下对总氮的去除。通过试验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菌,该菌株为白色革兰氏阴性球状菌。将该菌扩大培养后接种于活性污泥系统并进行了处理模拟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能在好氧条件下分别代谢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并通过好氧反硝化实现对总氮的去除。用该菌株强化的活性污泥系统对以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为惟一氮源的模拟废水进行处理,4h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5%、60%、70%。  相似文献   

17.
氯胺消毒给水管网中的硝化作用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氯胺消毒管网中的硝化作用及其控制方法。研究表明,在采用氯胺消毒的给水管网中,存在着硝化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硝化作用会造成出水亚硝酸盐含量升高、消毒剂含量降低、异养菌繁殖等危害,水中的氨氮是引起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国外对氯胺消毒管网中硝化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硝化作用与水质的相互影响方面,但对硝化作用成因的研究还不系统,部分研究的结论还属于推断性结论。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给水管网中已经出现硝化现象,但还没有对氯胺消毒产生的硝化作用进行系统研究,指出在我国开展给水管网中硝化作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焦阳  赵月龙 《城市建筑》2014,(26):187-187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微生物角度对脱氮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脱氮工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就短程硝化脱氮、好氧反硝化脱氮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