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玉米淀粉、丙烯酸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将中和丙烯酸的NaOH提前加入体系溶解淀粉,一步法制备出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SSAP1)。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丙烯酸与玉米淀粉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APS用量、交联剂MBA用量对产物吸水倍率的影响,获得最优制备参数。通过FTIR、XRD、SEM分析了SSAP1微观结构,对比了SSAP1和高温糊化淀粉制备出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SSAP)的接枝率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碱溶解玉米淀粉成功接枝聚丙烯酸分子链并发生交联反应形成高吸水性树脂,该方法能更有效地破坏淀粉分子内氢键并提高反应效率;SSAP1吸水速率与重复吸水性能优于SSAP;SSAP1在蒸馏水和盐水(0.1 mol/L NaCl溶液)中的吸收倍率分别为464和34 g/g,相比SSAP的吸水倍率(428 g/g)和吸盐水倍率(26 g/g)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溶液聚合法制备明胶-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可降解高吸水性树脂的方法,测试了不同条件下得到的产品的吸(盐)水性能,并优选出合适的合成条件.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可达865g/g,吸盐水倍率达91g/g.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AA)为单体,腐殖酸(HA)为改性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表面交联法制备腐殖酸改性聚丙烯酸树脂.在腐殖酸用量、交联剂用量、甲醇/水体积比、反应温度等参数的优化条件下,制得了腐殖酸改性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树脂吸水倍率达1093 g/g,吸盐水倍率达99.2 g/g.  相似文献   

4.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M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抗盐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浓度、丙烯酸与丙烯酰胺比例、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pH值以及聚合温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制备的抗盐吸水树脂在保持较好的弹性的同时,模拟注入水吸水倍率为39.4g·g~(-1),模拟地层水吸水倍率为9.8 g·g~(-1)。  相似文献   

5.
黄慧珍 《广州化工》2012,40(12):96-97,135
以丙烯酸为单体,海藻酸钠为接枝物,添加丙烯酰胺,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复合型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聚丙烯酸-海藻酸钠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在蒸馏水、生理盐水中吸水倍率分别达到830 g/g、81 g/g。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具有很好的耐盐性,海藻酸钠的加入,提高了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6.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表面丙烯酰基化的凹凸棒土(AT-MPS)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基化凹凸棒土复合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AT-MPS/P (AA-co-AM)].考察了中和度、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的单体比、引发剂用量以及凹凸棒土用量对复合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以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复合吸水树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中和度为75%、m(AA)∶m(AM) =4∶1、引发剂用量为0.8%、AT-MPS用量为8%时,复合吸水树脂的最大吸水倍率为347.7 g/g,最大吸盐水倍率为43.5 g/g.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凹凸棒土参与了聚合交联反应;SEM表明,凹凸棒土在复合吸水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7.
具有"核-壳"型结构吸水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友良  吾国强 《塑料》2005,34(1):23-26
提出了吸水树脂的"核-壳"结构设计原理和实施技术,该技术使树脂颗粒具有低交联密度的核和高交联密度的壳,解决了吸水倍率与凝胶强度不能兼得的矛盾,合成出吸水倍率≥450g/g、加压吸收倍率≥30g/g和高凝胶强度的吸水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用量、表面改性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MCM-41为原料,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AA-AM-MCM-41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添加有MCM-41的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合成中分子筛的添加量、单体组成比(AA/AM)、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影响树脂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的AA-AM-MCM-41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后处理容易,树脂的吸水率可达1355 g/g,吸盐率可达82 g/g,凝胶强度为3859 N/Kg,比不添加MCM-41分子筛的吸水树脂提高了2倍左右。用IR研究了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表面和结构,IR初步表明MCM-41与丙烯酸、丙烯酰胺产生了交联。TGA图表明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较好的高温保水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接枝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高吸水性树脂,并用红外光谱对树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中和度和微波功率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蒸馏水倍率达690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90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丙烯酸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接枝到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子链上。  相似文献   

10.
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娟  任皞 《山东化工》2009,38(3):19-22
探索了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将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在水溶液中聚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结果表明:当m(丙烯酰胺):m(丙烯酸)为1:24,单体总用贵为12g,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h,丙烯酸中和度94%,引发剂用量0.02g,交联剂用量为0.0015g时,可以合成具有较好的吸水性的高吸水性树脂,在蒸馏水中吸水倍率可达699.99g/g。  相似文献   

11.
复合交联剂型高吸水树脂的超声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和聚乙二醇(PEG)为复合交联剂,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在无任何助剂下超声辐射合成AA/AM/AMPS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并对树脂的吸水性能进行了测试,用红外光谱(FT-IR)和AFM对树脂的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其吸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分别为1342 g/g和92 g/g;表征分析证实,复合交联剂通过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树脂的凝胶强度、耐热性、保水性和再生性.  相似文献   

12.
以木素磺酸钠、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氧化石墨为无机添加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采用超声辅助技术合成制备了石墨烯/木质素磺酸钠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的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同时讨论了反应条件(pH和温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树脂分子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优化配比下的平衡吸蒸馏水倍率为593 g/g,平衡吸0.9%盐水倍率为62 g/g;在中性条件下和温度为30℃时,该树脂的吸水倍率最优。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溶性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NaHSO3/K2S2O8的引发下,使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在壳聚糖(CTS)分子链上接枝聚合,并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进行一定程度的交联,制得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所得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树脂具有最高吸水性能的最优化反应条件为:m(CTS)∶m(AA)∶m(AM)为1∶3∶1,丙烯酸的中和度为70%,引发剂用量4%,交联剂用量0.04%,反应温度45°C。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树脂最大吸水倍率可达402 g/g,吸盐水(浓度0.9%)倍率可达102 g/g,定性观察该高吸水性树脂的凝胶强度为良。最后采用SEM和TG对所合成的树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  相似文献   

14.
四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微波辐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没有氮气保护的情况下,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并借助FT-IR、TG和偏光显微镜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及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树脂吸水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吸水树脂吸水倍率可达到2 153 g/g,并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丙烯酸(AA)、淀粉等为原料,复合钠基蒙脱土,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制备一种复合型高吸水树脂油田堵漏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影响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因素。最佳吸水性能的工艺条件为:70℃条件下调单体中和度至70%、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65 g、过硫酸钾为0.044 g,蒙脱土3 g。所得产品:吸水倍率251.3 g/g、吸盐倍率69.2 g/g。最佳吸盐水配方条件为:60℃条件下调单体中和度至75%、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75 g、过硫酸钾为0.049 g、蒙脱土3 g;所得产品:吸水倍率238.2 g/g、吸盐倍率81.5 g/g。样品吸水后为无色透明块状胶体,烘干粉碎后为淡黄色颗粒。  相似文献   

16.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基体,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出羧甲基壳聚糖-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CMCS-AA SAP)。研究了CMCS粘度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随着CMCS粘度的增加,CMCS-AA高吸水性树脂网络结构更加紧密,吸水性能得到提高。合成工艺优化结果显示,在交联剂(MBA)用量为0.025%(以AA质量为基准,下同),引发剂(APS)用量为0.093 75%,AA中和度为80%的条件下,树脂的吸水倍率达1 011.21 g/g,吸盐倍率达85.74 g/g,树脂有着良好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羧甲基纤维素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经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讨论了反应时间、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CMC、AA、AMPS的量分别为1,8,3.5 g,引发剂量为0.15 g,交联剂量为0.02 g,AA中和度为80%,在50℃下反应2 h。所得产物吸水倍率为580 g/g,吸水速率为80 g/m in。  相似文献   

18.
AC/XG-g-PAA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AC/XG-g-PAA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凹凸棒黏土用量、交联剂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复合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仪(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分子与黄原胶发生接枝共聚,凹凸棒黏土与接枝共聚物发生了有机-无机复合,制备的AC/XG-g-PAA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和抗盐性能,提高了高温保水性能,接枝率达137.2%,接枝效率达83.6%,最高吸水倍率达896g/g,吸盐水倍率达126.3g/g。  相似文献   

19.
利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AC/XG-g-PAA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凹凸棒黏土用量、交联剂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复合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仪(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分子与黄原胶发生接枝共聚,凹凸棒黏土与接枝共聚物发生了有机-无机复合,制备的AC/XG-g-PAA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和抗盐性能,提高了高温保水性能,接枝率达137.2%,接枝效率达83.6%,最高吸水倍率达896g/g,吸盐水倍率达126.3g/g。  相似文献   

20.
马国富 《精细化工》2013,30(12):1344-1348,1365
以瓜尔胶(GG)、丙烯酸(AA)和黄土(LOESS)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瓜尔胶接枝聚丙烯酸/黄土(GG-g-PAA/LOESS)复合高吸水性树脂。采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LOESS的添加量对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溶胀能力和溶胀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保水性能、反复溶胀性以及在不同pH溶液中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瓜尔胶、丙烯酸和LOESS发生了接枝共聚,体系中引入LOESS能够显著提高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当LOESS的质量分数为2%时,该树脂最高吸水倍率可达602 g/g,室温下6 d后,其保水率仍达28%,5次反复溶胀,吸水倍率仍能保持初始时的49%。此外,该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还表现出优异的pH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