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再论“空间句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愚  王建国 《建筑师》2004,(3):33-44
本文以解释构形概念为主线,扼要介绍和评析了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及其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空间句法的各种形态变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凸状、轴线、视区、交叠凸状、所有线、可见图解分析、表面分割和端点分割、测角修正等实用的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原理,指出空间句法是在结合拓扑计算方法和主要基于可见性的空间知觉分析基础之上,对空间构形进行量化解析的方法。本文亦简要解释了空间句法在实际应用中形成的“自然运动”、“意念社区”等概念。  相似文献   

2.
王磊  朱晓天  吴一强 《四川建筑》2010,30(5):38-39,41
徐州市在《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中提出了"双核心、五组团"的空间形态构想,文中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重要参数—集成度对徐州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中的城市路网进行拓扑分析,进而得到徐州整个城市的集成度轴线分析图,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发现其城市的内在动力机制,并运用城市自组织生长理论对城市的自组织性进行分析,寻求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调和,最后提出优化方案。用以促进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性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下公共空间日趋庞大与复杂,其内部空间破碎,视线阻隔严重,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研究引入了空间句法理论,基于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数理的方法进行视线环境分析。首先介绍了空间句法视线分析中多种算法的计算原理、数值意义及应用场景;继而运用UCL Depthmap软件对3个代表性案例进行演算,绘出多种算法下的数值图谱。通过读图分析结合经验判断,归纳说明了地下空间的平面形状、空间形态、防火分区等因素对视线深度、可达性、路径选择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在地下空间的功能设计、交通组织、防火分隔、标识与安防方面提出4点优化策略。研究过程证明了空间句法的计算分析方法对提高大型地下空间设计的科学性有显著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南京城市广场空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英姿  宗跃光 《规划师》2010,26(2):22-27
基于空间句法的原理和方法,在南京老城区空间句法分析的基础之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广场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并使用SPSS软件对空间句法的各项参数值和实际调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从空间内在逻辑解析广场空间体系与城市空间肌理的关系,并通过对南京城市广场空间结构、使用情况等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影响广场使用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南京老城区的城市广场空间体系与城市空间肌理的融合度不够,而广场的空间结构和周边用地性质是影响广场使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优化城市广场空间结构的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空间句法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描述建筑与城市空间模式的语言,其基本思想是对空间进行尺度划分并分析其复杂的关系,它是被普遍认可的理性空间分析工具。运用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结合步行空间的自身特征,初步探索出一种合理的分析步行空间网络的理性方法。结合实际项目——达州市莲花湖片区城市设计,展示了这一分析方法在步行空间网络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意象的句法表达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庆  王静文  李渊 《华中建筑》2005,23(4):77-81
通过对城市意象理论与空间句法原理的简要叙述与比较,揭示出两者之间内在必然的关联,提出城市空间意象的句法表达新方法,指出句法之轴线(axial line)与视域(isovists)是适宜的空间元素描述符,并分别从凯文·林奇城市空间意象五元素之道路、节点、区域、标志、边界的句法表达进行详尽论述。为证实空间句法提供了更客观和高效的意象研究方法,而且对凯文·林奇方法补充的是,句法通过其轴线与视域的关联,可进一步揭示城市意象五元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空间句法理论从空间本体出发,研究空间自身的发展规律。它清楚的指出空间的“深层结构”可以通过构形分析解释出来,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本文探索以个案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通过利用空间句法中凸空间分析法对中国梅山博物馆进行分析,来解释建筑内部的组构特征,从而验证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以空间句法的原理与方法为研究工具,以空间句法在大学校园空间研究中应用可行性论证为研究基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浙江大学紫金港东校区为例,对大学校园的户外交往空间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与实际状况进行实效比对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和梳理校园户外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在空间系统层面的内在机理。研究的价值在于针对存在问题的消极影响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鲁政 《华中建筑》2014,(3):7-13
将环境主观评价的认知意象方法与空间句法相结合,该文系统解读了构成环境意象五要素的空间构形途径,重点从空间结构可视性而非意义的角度,对心智层面的意象要素作了可视化表达和分析:轴线除了代表路径外,其集成度指标还与街巷认知地图的认知强弱存在正相关关系;节点除了用轴线交叉点描述外,句法视域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真实环境中面状节点的多重感知特征;可理解度部分作为区域意象范围的参考;边界可意象性可分别从轴线和边界可视化分析中得到印证;标志物意象性可比照所有线或视域分析加以判断。上述一系列由意象要素到句法符示的转译探索,可为研究建成环境的可意象性提供更为整体和精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演进中的北京城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并结合传统的统计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北京城市空间及功能模式在不同年代的演变进行系统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通过句法之空间分析方法对不同年代北京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逻辑的理解与模拟来尝试把握北京城市空间,相应结合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相关信息分析,应用空间句法之相关等理论,揭示北京城市空间模式系统的内在运行机制以及其城市功能模式演变的本质规律.这里空间句法将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表现、描述与评测城市空间结构与模式的方法,可利用一系列变量客观评定城市空间的特征,并将其与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要素等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1.
刘钟文  王侃 《四川建筑》2013,(5):98-100
基于空间句法的原理,结合实例着重探讨量化分析方法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并且提出新的分析方法的思路,旨在补充空间句法量化分析方法的不足,更为客观全面地认知空间属性.在方法论层面上通过层次化思想清晰解读空间原型;在方法操作层面上通过对空间句法空间分割方式的全新补充,结合空间的重要影响因子,巧妙运用空间分割方式准确转义空间原型,以致在空间句法量化分析更客观、更准确、更科学.  相似文献   

12.
陈雪依  姚亦锋 《华中建筑》2010,28(2):103-106
该本文利用空间句法软件对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与仙林校区的校园空间形态进行了量化分析,从空间秩序、空间组织、空间尺度、空间的构成要素四方面探讨了新老校区空间形态的差异。通过新老对比,为新校区的建设和对老校区文脉的继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句法的多尺度城市公园可达性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文  雷芸  梁钊 《华中建筑》2013,(12):74-77
空间可迭性是影响城市各层级公园布局合理性以及服务效能的重要因素,对它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文中以城市尺度与居住区尺度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视角探讨其空间可达性及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其中,空间句法作为理解城市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可定量而精确的描述空间结构形态,其参量集成度可作为公园空间可达性的直观量化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直观、科学而理性。空间句法为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  相似文献   

14.
空间句法作为量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城市公园空间结构分析中。以亚洲艺术公园荷岛的实证调研为例,应用轴线法、凸空间法和线段法的空间再现方法,对句法变量与行人流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凸空间法和线段角度法下的穿行度指标对于行人流量的解释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空间句法是关于空间的计算语言,这种语言可以深入解释建筑与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空间”是句法研究所关注的本质,是一个多维概念。该文概要评述句法研究中所涉及的各类相关空间的含义,重点探讨作为句法理论基石的“认知空间”、作为句法对现实空间抽象表达的“符号空间”以及作为句法模型计算基础的“拓扑空间”,以求对空间句法研究所涉及的“空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有许多城市新区等待建设。在规划时期能有效预测新区未来的发展状况是对城市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的。空间句法是由伦敦大学教授比尔·希列尔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它提供了一套定量分析空间形态的方法,此方法在建筑学中已经广泛使用。结合其他文献,对空间句法在道路网应用中的局限性以及使用方法进行了总结,然后将空间句法中的线段模型分析方法用于长丰世纪城概念规划方案的路网结构分析之中,所得结果和规划预想基本一致。虽然空间句法有其分析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可以作为一种理性的方式来辅助设计师对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因此,在运用中应该对其分析结果客观对待。  相似文献   

17.
空间句法认为人与环境间的作用源于空间形态的组织,而空间形态强调的是动态的社会环境。道路是城市的基本骨架,空间句法通过对道路轴线的分析,来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Arc GIS 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以及建筑环境信息的描述,通过分析可以较为直观的了解城市建筑之间的联系和城市结构的特征。本文利用多种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系统分析河西走廊主要历史城市明清时期的地理环境、山水格局、城市格局、典型地标等空间要素来研究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风貌特色,从而探讨河西走廊地区城市传统风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谋求城市、文化、自然三者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空间句法提供了一套量化描述空间结构的方法,开拓了一个理解复杂城市交通系统的崭新视角。文章阐述了空间句法的创立背景、核心理论和模型构建方法;详细介绍了空间句法在轨道交通枢纽TOD开发评价、行人步行交通研究、城市空间路网结构合理性分析等城市交通研究方向上的应用,对其在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肖瀚 《建筑与文化》2016,(12):220-221
空间句法是一种致力于对建筑、聚落、城市形态包括景观在内的一种研究空间结构组织与人类社会形态之间联系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对于人居空间结构形态的量化描述。在传统古镇街巷空间形态解析领域,空间句法提供一种定量的,理性的方法去解读古镇所表现的街巷空间形态。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利用Depthmap软件,对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的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濯水古镇保护规划提出相关建议与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钱芳  金广君 《华中建筑》2011,29(5):109-113
根据可达性原理,提出影响城市滨水区可迭性的空间构成要素,即吸引要素和通达要素.从水体与城市的衔接关系及人在其问行进的水景感知域角度将滨水空间分为环水型、环城型和沿水型三种.按照以上分类,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筛选具有较高可达性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滨水区中通达要素和吸引要素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