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钠硼硅酸盐玻璃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11)B付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钠硼硅酸盐玻璃的结构。在测定处于硼氧四面体中的硼原子分数N_4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结构模型,解释了在高碱(R=Na_2O/B_2O_3≥2),高硅(K=SiO_2/B_2O_3≥8)区中,N_4随组成的变化规律。认为硼原子可能仅存在于[BSi_4O_(10)]~-单位及焦硼酸盐[B_2O_5]~(4-)单位中。此外,还设定了所引入的Na_2O在硼酸盐和硅酸盐网络之间分配的一个规则。在相应的组成区中,当一分子Na_2O被硼酸盐网络吸取时,两个[BSi_4O_(10)]~-单位便瓦解而产生一个[B_2O_5]~(4-)单位。  相似文献   

2.
Na_2O-B_2O_3-SiO_2系卤化银光色玻璃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表明,Na_2O-B_2O_3-SiO_2系AgX(X=Br~-,Cl~-)光色玻璃的Raman光谱由SiO_1四面体、四硼酸盐基团、二硼酸盐基团和硼氧环等的振动构成。热处理改变玻璃显微结构及AgX大小,但不改变玻璃结均基团的类型。少量AgX固溶体的存在没有被Raman光谱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3.
微孔玻璃是基于分相原理得到的。人们发现,由于Na_2O-B_2O_3-SiO_2系统中同时存在两种形成玻璃网络的氧化物B_2O_3及SiO_2,电价不平衡的[BO_4]四面体趋于获得Na_2O中的游离氧而形成含富Na_2O-Ba_2O_3的相,从而与含富XiO_2相分开,当这种分相玻璃浸于稀盐  相似文献   

4.
通过耐液性试验,研究了添加Al_2O_3对硼硅酸盐玻璃[70SiO_2-(20-x)B_2O_3-xAl_2O_3-10Na_2O,x=0、5、10、15、20,摩尔分数]的抗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水溶液腐蚀性能的影响,讨论了铝硅酸盐玻璃在不同化学结构下的化学侵蚀机理。结果表明:在氧化玻璃网络中加入Al~(3+)后,该玻璃在水、HCl和NaOH水溶液中的化学耐久性显著提高;不含Al_2O_3的玻璃化学耐久性较差与熔融玻璃中存在含3个和4个非桥氧(NBO)的BO_4有关,在水溶液侵蚀后,玻璃被更快地侵蚀,形成多孔玻璃表面。在非晶态玻璃网络中添加Al_2O_3,抑制了 BO_4的生成,提高了材料的化学耐久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冷却的方法制备了镁铝硼硅玻璃。研究了SiO_2取代B_2O_3对玻璃结构、化学稳定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随着SiO_2/B_2O_3比的增大,玻璃网络结构中桥氧增多,非桥氧减少。镁铝硼硅酸盐玻璃的耐酸侵蚀能力随SiO_2/B_2O_3比的增大而增强,而耐碱侵蚀的能力则变差。随SiO_2/B_2O_3比的增大介电常数逐渐增大。当SiO_2/B_2O_3摩尔比为2.08时,玻璃具有最小的介电常数值4.9。SiO_2/B_2O_3比为3.11时,玻璃的介电损耗出现最小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耐液性试验,研究了添加Al_(2)O_(3)对硼硅酸盐玻璃[70SiO_(2)-(20-x)B_(2)O_(3)-xAl_(2)O_(3)-10Na_(2)O,x=0、5、10、15、20,摩尔分数]的抗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水溶液腐蚀性能的影响,讨论了铝硅酸盐玻璃在不同化学结构下的化学侵蚀机理。结果表明:在氧化玻璃网络中加入Al3+后,该玻璃在水、HCl和NaOH水溶液中的化学耐久性显著提高;不含Al_(2)O_(3)的玻璃化学耐久性较差与熔融玻璃中存在含3个和4个非桥氧(NBO)的BO_(4)有关,在水溶液侵蚀后,玻璃被更快地侵蚀,形成多孔玻璃表面。在非晶态玻璃网络中添加Al_(2)O_(3),抑制了 BO_(4)的生成,提高了材料的化学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硼硅酸盐玻璃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Cu~(2+)在玻璃中的吸收光谱与顺磁共振谱研究了 Na_2O-B_2O_3-SiO_2 玻璃的结构与组成的关系。获了得在 B_2O_3含量为 25mol%附近g_1 因子有一转折,而在A_1 及光吸收峰的能量的变化曲线上则呈现极小值。此外,当Na_2O 与B_2O_3 的比例小于0.5时,这些参数的变化比较显著。上述变化是与玻璃结构内不同硼氧和硅氧基团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含量的氧化锂、氧化硼、氧化镁成分的SiO_2-A1_2O_3-MgO高强(HS)玻璃为研究对象,测试了HS玻璃纤维密度、纤维新生态强度和模量,以及浸胶纱的拉伸强度和模量。采用高温粘度旋转仪、梯度炉以及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等方法,研究了玻璃中不同比例的MgO/(Li_2O+B2O3)对高强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玻璃成分中SiO_2和Al_2O_3含量相近,增大Li_2O和B2O3含量替代MgO含量可以使玻璃的低温粘度和液相温度均降低,而增加MgO含量则提高了离子堆积密度和玻璃纤维的模量。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分析表明,HS高强玻璃的结构主要由硅氧四面体[SiO_4]和铝氧四面体[AlO_4]构成。在玻璃结构中,增加Li_2O和B2O3含量可提供的游离氧可使更多的Al~(3+)形成[AlO_4]而进入玻璃网络。相应地,增加MgO含量,提高MgO/(Li_2O+B_2O_3)比例,增加了网络断键和无序度,但增大了断网间的集合程度,有利于玻璃模量的提升。研究表明提高玻璃中SiO_2含量或在玻璃中加入Li_2O,有利于SiO_2-A12O3-MgO系统玻璃纤维强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硼基特殊色散玻璃中影响相对色散偏离值的主要为玻璃内[BO3]的含量。增加玻璃中[BO3]的含量,可有效增大玻璃的相对色散偏离值,进而提高特殊色散性能。本文按x ZrO_2-(100-x)/100[28Na_2O-36B_2O_3-36SiO2](0mol%≤x≤18mol%)进行了玻璃制备,并通过折射率测试、核磁共振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在SiO_2-B_2O_3-Na_2O系统玻璃中添加不同含量ZrO_2对玻璃结构及特殊色散性能造成的影响。Zr4+具有高场强,可导致网络内过配位氧的增加,促进[BO4]向[BO3]的转变,从而增大相对色散偏离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氧化硼对铝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及转变温度的影响,并用粉末法测试了玻璃的耐水性。结果发现,随着氧化硼含量增加,玻璃转变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玻璃与水反应初期受硼酸盐的水解动力学控制,后期主要为水分子对硅氧骨架的侵蚀和Ca2 与H 离子的离子交换过程。分析认为,引入少量的B2O3主要与碱性的CaO结合,生成含有非桥氧的端氧键B-O-Ca,破坏了玻璃网络结构,B2O3过量时,更多的硼酸盐基团与硅酸盐基团结合,生成桥氧键B-O-Si键,增强了玻璃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氧化硼对铝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及转变温度的影响,并用粉末法测试了玻璃的耐水性。结果发现,随着氧化硼含量增加,玻璃转变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玻璃与水反应初期受硼酸盐的水解动力学控制,后期主要为水分子对硅氧骨架的侵蚀和Ca^2+与H^+离子的离子交换过程。分析认为,引入少量的B2O3主要与碱性的CaO结合,生成含有非桥氧的端氧键B-O-Ca,破坏了玻璃网络结构,B2O3过量时,更多的硼酸盐基团与硅酸盐基团结合,生成桥氧键B-O-Si键,增强了玻璃结构。  相似文献   

12.
钠硼酸盐玻璃中的铁硼结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Fe~(3 )在钠硼酸盐玻璃中的结构状态及它对该系统玻璃结构的影响。认为加入Fe_2O_3后,坡璃中的一部分[BO_4]向[BO_3]转化;这种转变是由于三硼酸盐基团中的一个[BO_4]转变成[BO_3],从而形成硼氧环。  相似文献   

13.
SiO_2约占30—50重量%,Na_2O/B_2O_3比约为0.11~0.33的、以SiO_2·Na_2O·B_2O_3为主要成份的硼酸玻璃,另加Al_2O_3约5%以上,在1000—1100℃熔化,再以100℃/秒以上的冷却速度冷却,然后放入0 1—1N的无机酸或有机酸中在90—100℃下进行酸处理,溶出Na_2O和B_2O_3,就制得多孔玻璃,其BET表面积在400平方米/克以上,孔径10—40埃,特别在低的相对湿度时有高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14.
选取B_2O_3-Al_2O_3-Na_2O三元玻璃系统,研究改变玻璃系统中K_2O的含量对硼酸盐低熔点封接玻璃性能的影响。通过XRD、DTA等手段对玻璃样品的膨胀系数、转变温度、软化温度、电阻率、介电常数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B_2O_3-Al_2O_3-Na_2O三元玻璃系统中,随着K_2O含量的增加,硼酸盐玻璃的膨胀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K_2O含量位于5 mol%左右时,硼酸盐玻璃的膨胀系数小幅下降,这是硼反常现象的体现。K_2O含量在7~8 mol%左右时,膨胀系数出现最低值。玻璃的体积电阻率和介电常数的变化也存在着硼反常现象,随着K_2O含量的增加,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后又下降的趋势。玻璃的转变温度T_g和软化温度T_f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选取B_2O_3-Al_2O_3-Na_2O三元玻璃系统,研究改变玻璃系统中K_2O的含量对硼酸盐低熔点封接玻璃性能的影响。通过XRD、DTA等手段对玻璃样品的膨胀系数、转变温度、软化温度、电阻率、介电常数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B_2O_3-Al_2O_3-Na_2O三元玻璃系统中,随着K_2O含量的增加,硼酸盐玻璃的膨胀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K_2O含量位于5 mol%左右时,硼酸盐玻璃的膨胀系数小幅下降,这是硼反常现象的体现。K_2O含量在7~8 mol%左右时,膨胀系数出现最低值。玻璃的体积电阻率和介电常数的变化也存在着硼反常现象,随着K_2O含量的增加,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后又下降的趋势。玻璃的转变温度T_g和软化温度T_f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相图模型,对Na_2O—B_2O_3—SiO_2;BaO—B_2O_3—SiO_2;Na_2O—K_2O—SiO_2和CaO—MgO—SiO_2玻璃系统的性质(比重,折射率)进行了研究,应用相图模型方法的计算值和实验值比较,二者在变化的规律性方面,完全一致。相图模型认为:玻璃和晶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多成分的玻璃则是相图中最邻近的同成分熔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且各化合物的量符合“杠杆原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烧结法制备Na_2O-MgO-Al_2O_3-B_2O_3-SiO_2微晶玻璃。采用FT-IR、DSC、XRD和SEM等分析方法,研究玻璃组成中Na_2O对MgO-Al_2O_3-B_2O_3-SiO_2系统微晶玻璃的结构、析晶性能、热膨胀系数以及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_2O含量的增加,玻璃结构中出现了[SiO_4]被破坏和[BO_3]转变为[BO_4]的现象。Na_2O的添加明显降低了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析晶峰值温度,增强了MgO-Al_2O_3-B_2O_3-SiO_2体系微晶玻璃的析晶能力。未加Na_2O的微晶玻璃主晶相为球状顽辉石,添加后的微晶玻璃析出镁橄榄石颗粒和柱状硼镁钛石,最终A_3、A_4只析出硼镁钛石,并且颗粒逐渐细化。随着Na_2O量的增加,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微晶玻璃的耐酸碱侵蚀能力随Na_2O含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其中耐碱腐蚀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8.
可透紫外綫的玻璃具有下列重量组成(%):SiO_2 40~75,B_2O_3 0~23,Al_2O_3 0~3,BaO(CaO,ZnO)5~30,Na_2O 10~20,Li_2O 0~5;SiO_2:B_2O_3≥5;Na_2O:Li_2O≥4;TiO_2和S=0;Fe_2O_30.01。作为二氧化硅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正> 硼酸是硼系列中的主要产品,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化工产品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硼酸生产,主要采用碳碱法工艺分解纤维硼镁矿制得硼砂,然后再由硼砂加硫酸反应制得硼酸。2(2MgO·B_2O_3)+Na_2CO_3+3CO_2+Aq→NB_2B_4O_7+4MgCO_3+Aq Na_2B_4O_7+H_2SO_4+5H_2O→4H_3BO_3+Na_2SO_4 硼砂硫酸法工艺稳定,但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尤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K_2O-B_2O_3、BaO-B_2O_3、CdO-B_2O_3、PbO—B_2O_3等四个二元系统的折射率、密度、线膨胀系数、软化点及化学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加入其他氧化物对其中一个基本成份各项性质的影响。 在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硼酸盐玻璃中硼反常现象,并提出了决定其中硼配位数变化的几个初步原则。 提出了B_2O_3、B_2O_3-CdO、B_2O_3-La_2O_3等系统玻璃性质变化特点及其在光学工业中的可能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