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县许家崖水库大坝是1958年建造的粘土心墙土坝,经过30多年的运行,已经渗水严重,成为险库.山东第二水利工程局承担的更换大坝防渗体粘土心墙的分部工程,是费县许家崖水库除险固工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工程项目.设计要求:先将原来的粘土心墙挖除,再构筑新的防渗粘土心墙.在构筑过程中,要分层上土,分层压实,每层上土最大厚度不能超过30cm,粘土压实干容重不低于1.65g/cm3,沙砾土压实干容重不低于1.80g/cm3,新构筑的防渗体与原坝体的结合部每层都要台阶搭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费县许家崖水库大坝心墙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运用当今先进的防渗加固技术,通过方案对比,择优进行心墙设计,最终确定选用塑性混凝土防渗板墙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3.
斯里兰卡Moragahakanda首部水库工程主坝为黏土心墙堆石坝,心墙为大坝防渗体,黏土料的压实度直接影响大坝防渗效果,设计要求黏土料压实度要达到98.0%。为保证施工进度,制定对策,按合同工期履约。必须提高黏土心墙堆石坝黏土料压实度验收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以长河坝水电站心墙砾质土高坝接触粘土开采质量控制为例,探讨了接触粘土不同颗粒分析方法和不同击实试验方法对检测成果的影响。通过对填土压实度及含水率的系列试验研究,提出了临界压实度概念,建议压实度宜控制在98%及以上。研究得出心墙接触粘土填筑采用宁潮勿干的原则,可增加心墙接触粘土的塑性和粘性、减小渗透及水库蓄水后大坝沉降、提高抗接触冲刷能力。研究成果对了解粘土工程性质、指导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崖山水库位于沙漠区,周边多为沙丘、石质山地,附近无可用于大坝防渗体填料的土料场,且水库坝线较长,因此合理选择防渗体填料类型尤为重要。设计对水库清淤土料和清淤土料掺配红粘土进行详细实验研究,最终确定清淤土料按一定比例掺配红粘土作为大坝防渗土料。文章通过工程实践,为缺乏防渗土料的新建及改扩建水库工程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6.
瀑布沟水电站心墙堆石坝采用砾石土心墙防渗料,为了确定心墙料达到设计填筑压实标准经济合理的施工参数,在大坝填筑前对砾石土料及其与粘土掺合料的渗透、压实特性以及坝体心墙料填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快速检测方法等进行了试验研究,针对土料特性,提出了适宜的碾压方案及质量控制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套孔冲抓粘土防渗墙是利用冲抓钻机造孔,然后用合格的粘性土料分层回填空孔,主、副孔相间布置,最终形成一道连续套接的粘土防渗墙,截断渗流通道,起到防渗效果.该技术具有施工简便、工效较高、投资省、防渗效果好等特点.根据湖北省京山县八字门水库除险加同工程大坝心墙加高的施工情况,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特点,分析了施工质量控制的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龙虎水库大坝防渗心墙料(当地泥岩风化料)的压实情况,以便为大坝的填筑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泥岩风化料进行现场碾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料源母岩以软岩为主,在碾压和击实过程中砾石破碎率大于30%,压实性满足设计要求;按碾压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防渗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料场天然含水率高于且接近最优含水率,施工时不用调整含水率可直接上坝,但要立采混合均匀方可进行填筑;该土料渗透系数小于5×10-6cm/s,具有较高的抗渗透变形稳定性。经复核试验验证及蓄水检验,当地泥岩风化料在龙虎水库大坝防渗心墙填筑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王莉  邓迎 《人民长江》2004,35(11):38-40
丹江口大坝加高根据其防洪、调水、发电、航运、灌溉为一体的重要性,并且是在运行多年老坝体基础上加高,经研究采取了左岸土石坝培厚加高,防渗体采用粘土斜墙型式.右岸土石坝采取改线新建,防渗体采用粘土心墙型式,土石坝与混凝土坝采用正交接头.其设计既结合了初期工程、又保证后期工程的安全、可靠且比较经济,解决了丹江口大坝加高两岸土石坝设计问题,也为水利工程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黏土心墙碾压填筑压实度作为土石坝填筑的主要技术控制指标之一,是保证土坝防渗体施工质量,提高防渗体的密实度和均匀性,防止土石坝心墙坝体不均匀沉陷变形和渗漏的关键。本文以中峰水库为例,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土石坝心墙坝体压实度超过100%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张峰水库黏土斜心墙堆石坝防渗体碾压试验成果分析,为大坝黏土心墙施工提供了合理的施工参数和操作方便、测试准确的干密度检测方法,可供性能指标相近的土料填筑施工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一座较高土坝的心墙采用了石灰岩风化洪积红粘土填筑,原设计填筑标准为干容重1.55克/厘米~3,合格率90%,含水量21~24%,用15吨羊足碾,压24遍,每层压实土厚度8~10厘米.料場天然含水量30%左右,用农业机耕方法逐层水平开采,翻晒碎土后上坝.1964年汛前施工中发现生产效率低,经常发生干松土层、光面、剪力破坏、结合不良等质量事故,还有雨后浸水分层现象,经常返工,对施工进度与质量都有很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进行了试验室及现場碾压试验,证明将填筑干容重降低互1.50或1.51克/厘米~3,含水量提高到24~28%,仍能满足稳定及防渗要求,而填土塑性、均勻性及耐水性有显著改善,基本上可解决施工中发生的一些质量事故,并通过现場碾压试验确定了相应的施工方法及压实参数,在工程上已实际采用.现場碾压实验中也表明气胎碾比羊足碾压实有显著的优点,可进一步提高施工含水量,有可能在料場使用立采工艺,解决汽车运土上坝与羊足碾碾压之间的矛盾,工效高,有利于坝壳与心墙平起,压实质量较均匀等,结合面质量也能满足要求,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4座副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心墙防渗料是该工程最重要的天然建筑材料之一.为了就近选取适宜的防渗土料料源,对下水库区混合岩风化土的特性进行了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论证了其可作为心墙防渗料的可行性,达到了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良好效果,并在施工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工程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结合印尼Jatigede大坝工程现场施工情况,简述了粘土心墙堆石坝高液限粉土砾石心墙施工控制参数的确定过程,提出了高液限粉土砾石防渗心墙的施工控制参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土石坝安全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对于危险水库的评价标准持有不同的看法。对此,如能有统一的认识,则对解决危险水库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笔者根据国内外已建成的几座大型工程加以分析,提出几点见解:(1)对于已建成的大坝,要以竣工后的沉降量和坝面是否出现裂缝作为分析防渗体施工质量的依据,并应结合土料的性质进行全面分析。评定防渗体的安全度应考虑防渗体的密实度随建成时间的增长而增大的因素。不应仅以压实度作为评定防渗体质量的标准,亦不能以心墙钻孔中注水时有无突然漏水来判断防渗体是否存在裂缝;(2)要恰当地判断心墙裂缝对大坝安全的危害程度,既要分析防渗体有无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同时还应分析有无保证防渗体不遭渗流冲刷的工程措施;(3)防渗体下游设严格的反滤层是保征大坝安全的关键之一;(4)坝后渗水量的大小只表明防渗体的防渗能力,而不能反映防渗体在渗透稳定方面的安全程度,仅以坝后渗水量的大小来评价大坝的质量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6.
河南三门峡市山口水库复建工程料场和溢洪道开挖的土料渗透系数较大,无法满足心墙坝或者斜墙坝防渗要求。针对上述难点,设计选用了分区土石坝。该方案通过对大坝进行合理分区,将坝体分为土质防渗体区和堆石区,中间设过渡层、反滤层,并具体提出土质防渗体区土料渗透系数不得高于5×10-5 cm/s,使大坝设计满足了规范的相关要求。该分区坝可以充分利用溢洪道开挖料,不仅可以减少工程弃渣量,还可以大幅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旺隆水库泥岩心墙防渗料进行一系列的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碾压试验,研究了泥岩心墙防渗料的颗粒级配、击实、渗透性及现场碾压等特性,提出泥岩心墙防渗料的合理级配范围和压实控制干密度,级配范围内的泥岩防渗料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风化泥岩作为土石坝心墙防渗料是成功的,对同类工程中心墙防渗料的设计施工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升钟水库是一座以粘土心墙防渗体和风化砂岩石碴为坝壳料利用当地材料的土石坝工程。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该水库工程施工导流与渡汛、坝基处理、料场规划与开采、进坝道路布置、坝体填筑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取得了可贵的施工经验。大坝工程的基础处理及填筑施工质量达到优良水平,被水电部评为优质工程。  相似文献   

19.
马家冲水库大坝为土料分区不明显的粘土心墙坝 ,多年来坝身、坝基及两岸山坡漏水越来越严重 ,严重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本文在分析渗漏成因的基础上 ,总结了采用帷幕灌浆与土工布铺盖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进行防渗处理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龙须带大坝座落在我省北江二级支流黄洞河上.坝型采用粘土斜心墙土石混合坝.大坝平面布置见图1.计算断面最大坝高68米,顶宽8米.上游坝坡为1:2.5,1:3.0,1:3.5;下游坝坡为1:2.0,1:1.6,1:1.6,1:1.6.大坝以粘土斜心墙为防渗体,其顶宽5米,底宽37米.斜心墙上游坡为1:0.9,下游坡为1:0.4.坝体填土区与坝基接触部位设有粘土铺盖,平均厚度为十分之一水头、约6米,长度为两倍水头、约120米.斜心墙上游填土区土料选用泥岩砾质风化土,坝体下游由56米高的堆石体支撑,斜心墙与堆石体之间布置了泥岩砾质风化土的过渡区及四组级配的反滤体,见图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