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于聪  叶强  罗昌桅 《压电与声光》2022,44(6):837-840
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的小型化超宽带巴伦(Balun)滤波器。该巴伦滤波器由一个五阶带通滤波器和基于Marchand巴伦改进型巴伦级联组成,带通滤波器采用耦合谐振式的设计方法,设计成宽带高抑制巴伦滤波器,在二阶、三阶和四阶谐振之间创新采用电感级联的拓扑结构,使相对带宽在48%以上。巴伦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耦合采用一种并联堆叠式耦合螺旋传输线,增强了传输线之间的耦合,并拓宽了巴伦的带宽。结果表明,该巴伦滤波器通带为1.71~2.76 GHz,插损均小于2.3 dB;在50~669 MHz,抑制大于35 dB;在669~1 245 MHz,抑制大于17 dB;在3 205~3 400 MHz,抑制大于27 dB;在3 400~6 000 MHz,抑制均大于30 dB。两个输出端口信号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分别为180°±15°(1 710~2 340 MHz)、180°±10°(2 500~2 760 MHz)和±1.0 dB,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良好的应用市场。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耦合线谐振节的窄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由常见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与并联耦合线谐振节构成。利用并联耦合线谐振节结构的特性,借助ADS软件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4.9 GHz的窄带带通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其3 dB带宽为236 MHz,矩形系数为2.8。该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带外抑制能力和更加陡峭的通带到阻带过渡。  相似文献   

3.
采用发卡型及其改进型结构,在X波段设计了一组宽频带微带带通滤波器。发卡型结构是由二分之一波长的谐振单元变化为"U"结构而来,发卡改进型结构则是将发卡型的"U"结构拉直演变而来,其增加了电容缝隙耦合及开路支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组滤波器绝对带宽为1.8GHz,带内损耗低于1.1dB,偏离中心频率-2.5GHz和+2.5GHz处,带外抑制分别大于30dB和48dB。采用理论分析与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两种滤波器的开路支节长度与中心频率的关系以及耦合间距对带宽的影响。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该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低温共烧陶瓷叠层工艺设计了一款具有带通响应的紧凑型低温共烧陶瓷巴伦滤波器,微型化的巴伦采用Marchand Balun结构和LTCC的立体集成结构,巴伦内部带状线利用宽边带状线结构,采用一种螺旋化方式,减小巴伦的体积,经过电磁仿真优化和实际加工滤波器的测试结果表明:滤波器在 2400MHz~2500MHz插入损耗小于3.2dB,不平衡端驻波比小于2.0,相位差为 180°±10°。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带线设计的平行耦合滤波器(MCL-BPF)在通带以外往往产生谐波,出现寄生频段。利用缺陷地结构(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DGS)的单极点带阻特性和慢波效应可以改善寄生通带,抑制谐波输出。对2.4GHz的传统微带平行耦合滤波器和改进型带通滤波器进行了仿真设计与加工测试。实测结果与仿真数据良好吻合,所提出基于斜哑铃型DGS的带通滤波器(S-DGS-BPF)可抑制至四阶谐波,抑制度达到-22dB以下,阻带为3-10GHz,中心频率处回波损耗为-26.93dB。并且改进型滤波器的尺寸缩小了约10%。  相似文献   

6.
前言 从电信发展的早期,滤波器再电路中就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并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而取得不断的进展.对于射频电路,滤波器是一种基本元件,而且也是人们正再努力研究和发展的器件.希望它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可靠性更高.微波带通滤波器的种类很多,,如电容间隙耦合传输线带通滤波器,梳妆带通滤波器,叉指型滤波器和半波长谐振器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SIR(阶越阻抗谐振器)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带同耦合滤波器,由Mitsuo Makimoto和Sadahiko Yamashita于1980年首先提出。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阶梯阻抗谐振器的紧凑、高选择性的微带双频带通滤波器,使用了两个发卡型阶梯阻抗谐振器交叉组成了伪交指结构谐振器,实现了小型化双频滤波器。采用0°馈电结构引入了三个传输零点,从而提高了频率选择特性。加工了微带双频带通滤波器实物,实测结果显示,两个通带中心频率分别为2.41GHz和5.26GHz,中心频率比大于2,带内插损分别为1.06dB和1.59dB,3dB相对带宽分别为22.8%、15.6%,仿真与实测吻合较好。与传统的分支加载、阶梯阻抗等双频滤波器相比,该滤波器具有设计简单、结构紧凑、低插入损耗及高频率选择特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基于小反射理论,引入Klopfenstein阻抗渐变线对传统发夹型谐振器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相对带宽为8%的结构紧凑型毫米波带通滤波器。采用S参数的多项式综合方法得到耦合矩阵电路模型,利用三维电磁场全波仿真软件HFSS拟合出耦合系数与谐振器间距、外部品质因数与抽头位置的关系曲线,进而提取出耦合矩阵对应滤波器的物理尺寸。实测结果表明:在28.8GHz-31.2GHz频带内,该滤波器的插损小于3.0dB,回波优于-17dB,带外抑制大于40dB@33GHz,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文中先是介绍了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流程,然后以中心频率为33G的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为例,具体说明了设计及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版图,之后导入到HFSS中进行仿真验证.两次的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本文主要是在电路原理图级进行的设计,仿真,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马犇  吴为军  陈亮  肖龙 《微波学报》2018,34(3):60-64
利用滤波器综合设计方法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具有高带外抑制性的微带滤波器天线。滤波器天线由五个开口谐振环、平行耦合线和倒L 天线组成。设计思路是使用倒L 天线代替滤波器的最后一个谐振器,然后利用平行耦合线等效为导纳变换器将谐振器与天线进行耦合,从而设计出既有滤波性能又有辐射性能的滤波器天线。滤波器天线采用交叉耦合结构,在带外有两个传输零点,大大提高了滤波器天线的带外抑制能力。滤波器天线经过仿真和测试,结果显示其反射系数S11 <-10 dB 的相对带宽为8%(2.37 ~2.57 GHz),带内增益约1.6 dBi,传输零点在带外50 MHz 处,增益下降到-25 dBi,带外整体下降到-20 dBi 以下,带外抑制特性显著。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梳状微带平行耦合线窄带带通滤波器,仅应用两腔结构就实现了带外5个传输零点.通过微带线开路枝节,平行耦合线结构,以及馈电位置和两个梳状线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在通带附近引入了3个传输零点;四分之一波长平行耦合线接地短路结构,在带外高频产生额外两个传输零点,进而可有效抑制零点频率附近的杂波干扰.实测结果表明,设计的滤...  相似文献   

12.
基于μwave Wizard软件仿真腔体交指滤波器的方法,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5.52 GHz,带宽为1.4 GHz的交指滤波器,并采用矩形杆抽头线结构实现。制作的滤波器插损小于1.5 dB,驻波比小于1.7,带外抑制大于40 dB(f0±1 GHz),具有优良的带通特性。给出滤波器的实测曲线和仿真曲线,两者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微波电路中,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应用极为广泛。基于提高带通性能、缩短设计周期的目的,文章采用奇偶模分析与ADS(AdvancedDesignSystem)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一个中心频率为2.51GHz,相对带宽为10%的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各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最终结果证明,此方法设计周期短、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4.
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在微波电路系统中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带通滤波器性能,缩短设计周期,采用奇偶模原理分析与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一个中心频率为2.5 GHz,相对带宽为10%的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进一步优化参数,得到电路版图。最终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具有设计周期短、可靠性高的特点,且各项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UWB 系统的巴伦滤波器组合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WB 超宽带系统的快速发展对滤波器和巴伦的带宽、损耗提出了新的要求。平衡滤波器能够实现良好的匹配和滤波特性,插入损耗较小,但仅适用于窄带情况;表贴巴伦和滤波器同时使用时不仅占用较大面积,彼此间的干扰会降低系统性能。本文采用补偿法,将多层LC 滤波器和宽带Marchand 巴伦通过耦合电容连接制作在同一LTCC 基板内,减小面积的同时,缺点互补,巴伦改善了滤波器的衰减特性,滤波器改善了巴伦的匹配特性,适用于UWB 宽带应用。根据这一思路制作的巴伦-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7.65GHz,带宽为1GHz,幅度失配≤0.2dB,相位失配≤4.5°,5GHz 处带外衰减≥60dB,9GHz 处带外衰减≥40dB,元件尺寸为7mm*3mm*0.6mm  相似文献   

16.
《无线电工程》2016,(2):52-57
为了克服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设计中存在的尺寸大、需要查表、优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基于ADS软件的设计方法。经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发现,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系统阻抗微带线非谐振单元,长度可尽量取短以减小电路尺寸;利用ADS软件自带滤波器设计工具可得到低通滤波器原型,省去了查表的麻烦;在版图优化上采用调谐方法比优化方法更有效。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带通滤波器系统阻抗微带线为2.5 mm,中心频率5 GHz,相对带宽10%。该方法在减小滤波器尺寸的同时没有降低滤波器性能,设计实现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结构紧凑的滤波器,在设计中采用了螺旋形谐振器和电容耦合式馈线结构.利用集总元件等效电路给出了谐振器与电容耦合式馈线组成的电路的谐振频率和有载Q值的表达式.提出了馈线为电容耦合式时的集总元件带通滤波器等效电路.并基于上述电路在MgO基片上设计和实际制作了一个高性能的高温超导微带线滤波器.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2542 MHz,相对带宽为0.6%,尺寸仅为10mm×15mm.测试结果表明滤波器的带内插损小于0.1 dB,反射损耗为40.0 dB,验证了该等效电路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超宽带微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结构简单,仅由单级平行耦合线和两个对称的1/4波长的短路截线构成。连接至平行耦合线两端的短路截线在通带两端各产生一个衰减极点,增强了该超宽带滤波器的选择性。为了消除无线网络的干扰,在提出的滤波器结构上添加开路短截线,使该滤波器具有通带内陷波特性。利用电磁仿真软件进行优化仿真,本文设计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范围为3.1~10.6 GHz,插入损耗小于1 dB,陷波频段为5.8~5.9 GHz,陷波深度达到–40 dB。  相似文献   

19.
陈黎 《压电与声光》2012,34(3):483-486
介绍了一种设计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的方法,通过ADS软件设计,优化了中心频率为1.0GHz、带宽为100MHz的带通滤波器。针对ADS电路仿真中很多寄生和耦合因素均被忽略而导致很大误差的情况,借助momentum-2.5D对滤波器模型进行多维电磁仿真,优化滤波器的结构参数,然后用性能良好的陶瓷基板加工出滤波器实物。实物测试结果和仿真设计吻合较好。最后得到的滤波器具有良好的端口反射特性。通带衰减小于2dB,端口反射系数小于-20dB;阻带衰减大于40dB,达到了技术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孙晓玮 《通信学报》1994,15(1):116-120
本文给出了一种具有平行耦合线分裂环谐振器式L波段带通滤波器的近似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这种滤波器结构简单,宜用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