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为了实现工作流管理功能,必须将业务过程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并用一种形式化方法对其进行描述.工作流模式是工作流建模的基本构造单元.π演算是一种移动进程代数,可用于对并发和动态变化的系统进行建模.首先提出以π演算作为工作流形式化的基础,然后利用π演算对工作流模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工作流模式的π演算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π演算是一种移动进程代数,可用于对并发和动态变化的系统进行建模。根据π演算的语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工作流模式的形式化建模方法,以π演算作为工作流形式化的基础,并利用π演算对工作流模式进行了建模。  相似文献   

3.
基于Pi-演算的Web服务组合的描述和验证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2  
廖军  谭浩  刘锦德 《计算机学报》2005,28(4):635-643
形式化方法对于建模和验证软件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所以对Web服务的形式化描述和验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Web服务及其组合来说,保证其组合正确性以实现其服务增值是十分必要的.Pi-演算是一种移动进程代数,可用于对并发和动态变化的系统进行建模.该文基于Pi-演算对Web服务及其组合进行形式化描述和建模.文中说明了Pi-演算与以前形式化方法的不同之处,分析了Pi-演算应用于Web服务组合需要解决的问题.讨论了Pi-演算与Web服务协议栈的对应关系,说明了利用Pi-演算建立Web服务组合模型的规则,指出了如何寻找代理和通道.最后建立了一个实际的模型,并利用形式化工具对建立的组合模型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满足需求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工作流模型对业务流程的描述能力,提出了一种扩展有向图工作流模型及其验证方法.针对基于有向图工作流模型的不足,提出了扩展有向图工作流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定义和图形符号描述.在用Pi-演算准确描述扩展有向图工作流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用Pi-演算分析和验证扩展有向图工作流模型正确性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验对扩展有向图工作流模型及验证方法进行了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工作流模型及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Web服务组合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形式化描述Web服务组合,如何验证服务组合的正确性。Web服务组合的形式化模型来可以用来检查、验证Web服务组合以保证组合的正确性。Pi-演算是一种适合于Web服务组合建模的进程代数。本文介绍了P-演算的基本语法,针对目前最主要的一种描述和执行基于工作流模式的Web服务组合的规范-Web服务商业流程执行语言(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for Web Services,BPEL4WS),定义了Pi-演算和BPEL4WS之间的概念映射,并给出了BPEL4WS的基于P-演算的形式化模型,最后通过一个案例给出了模型验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实例工作流模式是一类重要的工作流模式。π演算是一种移动进程代数,可用于对并发和动态变化的系统进行建模。对π演算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π演算作为工作流形式化的基础,利用π演算对多实例工作流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软件建模是把现实世界的需求抽象成概念模型,软件编码是把概念模型转变成能够运行的代码,在建模阶段,针对传统的UML即统一建模语言对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建模,无法严谨地定义和模拟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不能保证流程本身的正确性和一致性等问题.以物流订单流程为例,研究BPMN表达业务流程及与形式化语言之间的转换,用形式化描述语言Pi演算描述和验证BPMN已描述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通过JPDL直接定义出已通过Pi演算验证的订单流程,并应用于工作流引擎JBPM中,从而保证应用系统业务流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在业务流程建模阶段,从时态角度采分析业务流程,有助于清楚地描述工作流.在对工作流模式以及其中包含的时态语义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根据区间代数的语法,将工作流模式和区间代数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工作流模式的时间约束建模方法.它不仅从时态角度扩展了工作流建模,明确描述了工作流模式中和时序有关的时态约束和依赖关系,并且能使工作流控制模式和形式化验证工具结合,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从时态角度研究业务流程建模.  相似文献   

9.
对于Web服务及其组合而言,保证其正确性并实现增值服务是十分必要的。Pi-演算是一种移动进程代数,可用于对并发和动态变化的系统进行建模。通过建立一个实际的模型,用Pi-演算对Web服务及其组合进行建模,并利用形式化工具对建立的组合模型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满足需求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基于Pi演算和EECA规则的跨组织工作流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跨组织环境下的工作流形式化建模技术的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i演算和EECA(Extended-ECA)规则的跨组织工作流建模方法.将ECA规则在时间上进行扩展,解决了ECA规则在描述与时间相关的复杂过程时能力不足问题.利用Pi演算技术,对跨组织的本地工作流的协同方式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分析了协同模型及其执行过程,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柔性,可以有效用于本地工作流间的协同工作,并且适合于对分布式协同环境下的工作流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11.
基于Pi演算的跨组织工作流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工作流建模方法主要用于描述组织内部流程,因而难以描述跨组织工作流面向流程、组合、抽象、涉及多个自治系统通信合作的新特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i演算的跨组织工作流建模方法,利用Pi演算的并发计算操作符,将跨组织业务流程建模为一组自治且并发执行的组织内子流程的组合,子流程建模为组织内本地流程定义和组织间控制约束的组合.基于Pi演算的弱互相似理论,验证了两个跨组织子流程外部行为的相等性,用于帮助组织内私有流程的外部抽象.基于该方法建立的跨组织工作流模型在子流程间建立了一种松耦合的关系,适用于动态的跨组织环境,同时基于严格的形式化方法,便于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传统工作流建模工具大多是按照流程序列化思想进行使用,关注的是业务的执行顺序和路径,难以对跳转、回退、循环等复杂的业务过程进行建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工作流进行建模的方法,该方法将业务过程看成是有限状态机的状态转移过程,给出工作流建模的几个步骤,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对该建模方法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3.
基于WfPN的业务流程重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作流管理技术在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和业务流程自动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提供了一系列工具来建立、分析、仿真和实施业务流程,按照工作流管理联盟的规范自主开发了AutoFlow工作流管理系统,其中工作流建模方法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础。在此,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理论-WfPN模型,并描述如何将业务流程映射成WfPN(workflow Petri net)模型,WfPN可以作为工作流系统流程建模的理论基础,为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BPR的计算机实施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过程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业务过程建模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选择一种高效的建模技术对复杂多变的实际业务流程进行形式化表示对构建一个灵活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了Petri网技术给业务过程建模,构造了一个灵活可分析的过程模型:首先介绍了相关的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技术,接着描述了Petri网到工作流过程模型执行的映 射,然后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基于Petri网建模方式的实例,最后利用随机Petri网和概率论的一些知识对该模型进行了时间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有效地保证跨组织业务流程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应用Pi演算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的角色行为的验证方法。基于Pi演算提出了跨组织业务协作中的角色模型,设计了角色描述表,以清晰、直观地描述角色的权利、职责和义务,进而应用Pi演算验证工具MWB(移动工作平台)的check和step命令提出了单角色验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从业务对象状态和业务操作角度提出了多角色验证方法。实现了角色行为的验证,并为跨组织业务流程的可达性、一致性和死锁等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任静  郝杰 《微型电脑应用》2011,27(4):49-51,6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实施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而工作流技术是实现业务过程管理自动化的核心技术。通过对业务流程建模和业务流程实体的建模分析,设计了基于Petri网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流原型系统。在现有Petri网和WF-net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工作流实现算法,研究并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精简工作流模型。  相似文献   

17.
工作流过程建模方法及模型的形式化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Work/low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software process modeling as well a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t present, there exist a variety of workflow modeling approaches, which differ in the easiness of modeling, expressiveness and formalism. In this paper, the modeling approaches most used in research project and workflow products are compared.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workflow model is also dealt. We argue that a ideal workflow modelin~ approach is a hybrid one, i.e. the inteuration of the above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