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概述混凝土二次投料搅拌方法是一种新工艺,又可称为造壳混凝土;该法施工工艺简便易行,和常规搅拌工艺相比,不需增加任何设备,只是改变一下投料顺序就能达到节约水泥、提高混凝上强度及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因此,积极推广和采用混凝土二次投料搅拌新工艺有着实际技术、经济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采用混凝土二次投料法,能提高路面混凝土强度12%以上,其中裹砂石法应用效果较好,在混凝土等强度质量前提下,可节约水泥10%。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混凝土的各种搅拌工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裹砂石法新工艺,采用该法可利用现有条件(不增添设备,不延长搅拌时间)提高混凝土强度10~20%并相应改善其它物理力学性能,或节约水泥5~10%,或缩短养护期20~40%。在生产应用中己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若在国内普遍推广此法,每年约可节约近200万吨水泥。本文还对造壳混凝土的增强机理提出了断裂力学、孔结构理论和界面理论的解释,并给出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智勇 《建筑技术》1993,20(4):205-206
裹砂石法混凝土(即造壳混凝土)是近年来国内推出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新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分次投料,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及各种性能。工程实践表明,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裹砂石法比常规法搅拌混凝土的强度提高15%~25%,节约水泥10%~15%。下面就我们推行裹砂石法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1 试验情况 1988年我们引进了这一新工艺后,结合具体条件做了多次对比试验。试验采用425号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普通中砂,5~20mm粒径的砾石。混凝土干硬度为30s,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324kg。将这种C30级混凝土与原有节约10%水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论述了裹砂石法搅拌混凝土通过改变传统的投料顺序,使骨料表面造壳,同时使水泥充分水化,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造壳混凝土是一种新的搅拌工艺,其主要是利用分次投料方法。目前我国在试验方面有十多种不同投料程序,在工艺理论研究方面,普遍认为分次投料搅拌工艺的增强效果对于先拌净浆法或先拌砂浆法来说是对水泥粒子的分散作用;而对裹砂石法,则主要是改变集料与本体相之间界面的物理结构,改变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孔径分布。现在国内混凝土分次投料搅拌工艺在提高强度、节约水泥及其它性能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6种新型搅拌工艺与传统搅拌工艺的对比试验,说明再生骨料混凝土采用适当的二次造壳搅拌方法,在再生骨料替代率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投料顺序与投料量的改变,使天然骨料与再生骨料的表面被低水灰比水泥浆壳包裹,其力学性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而其工作性和耐久性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该方法可实现废物利用,节约水泥,具有环保效果,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造壳混凝土     
造壳混凝土是一种新的投料工艺,即在砂颗粒周围包裹着有一定强度的水泥浆壳,从而增强颗粒间的相互粘结力。使水泥粒子在拌和物中由原来不太均匀分散状态有所改善,更充分发挥水泥的活性,减  相似文献   

9.
采用真空混凝土施工工艺,从而得到相应的理论水灰比所具备的混凝土强度和密实度。该工艺的关键是在施工中应对不同温度及各个时间所操作的混凝土的情况作认真分析记录,从而总结整理出每一温度下对混凝土抽吸水分的时间。该技术可提高工效约80%;真空混凝土路面比普通混凝土路面可提前5~10 d通车使用;保证整个路面得到较优质的混凝土;使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抗渗性和抗冻性;真空后的混凝土由于水灰比降低,水泥用量可减少5%~10%,还使模板周转率提高80%~100%。  相似文献   

10.
二次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二次搅拌工艺,研究了不同工艺流程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匀质性、抗压强度指标及功率消耗,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在对不同工艺流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普遍使用的双卧轴搅拌机的点,提出了提高搅拌速度的等速二次投料搅拌方案.结果表明:这种二次搅拌工艺较传统搅拌工艺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改善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路桥施工实践,详细分析介绍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技术要求和工艺,并对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路桥施工实践,详细分析介绍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技术要求和工艺,并对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郭小荣 《江西建材》2014,(7):180+182-180,182
随着新型道路施工材料、工艺以及智能化的机械设备逐渐应用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给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更加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方法。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早期的裂缝,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铺筑质量,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裂缝病害,推动我国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路面水泥混凝土通常是按砂,石,水泥,水一次投料的搅拌工艺制备的。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情况,很容易出现早期断板,本文从施工、养护、使用等方面分析了水泥砼路面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国内外对于混凝土分次投料搅拌工艺已有大量的研究。我国许多研究混凝土技术的专家、学者在日本S.E.C混凝土技术的启示下,提出了诸如“裹砂法”、裹石法”、“裹砂石法”、“净浆裹石法”等等新搅拌方法,有的已应用于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认为,不管哪一种方法,只要能达到造壳作用,并且有利于水泥的分散,那么均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是要真正地做好在骨料表面的造壳过程,却要注意一些问题。我们在室内进行了“传统工艺法”(以下称A法) 及“先拌水泥浆法”的对比试验。而“先拌水泥浆法”又分为“砂不经脱  相似文献   

16.
付向红 《混凝土》2014,(2):106-108,113
多步搅拌混凝土工艺指多次投料多次搅拌的施工工艺。在相同材料、相同配合比情况下采用不同的一次搅拌和裹砂石法工艺进行强度试验和抗冻性试验,得出裹砂石法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冻性能。在减少水泥用量10%的新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下,进行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试验,得出减少水泥用量10%时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与原配合比一次搅拌混凝土仍有所提高。所以水泥裹砂石法搅拌工艺在保证强度和抗冻性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水泥10%,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根据作者多年路桥施工实践,论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工艺,对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2014,(6)
多步搅拌混凝土工艺指多次投料多次搅拌的施工工艺。在相同材料、相同配合比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多步搅拌工艺进行强度试验和抗碳化性试验,得出多步搅拌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碳化性能,且水泥裹砂石法改善混凝土性能最好。在减少水泥用量5%、10%、15%的新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下,进行混凝土强度和抗碳化性试验,得出减少水泥用量10%时混凝土强度和抗碳化性与原配合比一次搅拌混凝土相当。所以水泥裹砂石法搅拌工艺在保证强度和抗碳化性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水泥10%,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泥裹砂石法是提升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最简单有效的预处理方法,用浓度0.5的胶凝材料浆体(90%水泥+10%硅灰)造壳法不仅提升了混凝土的强度,也提升了比强度。但实际生产中较难实现,其他方法效果不明显或工艺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减水剂又称水泥分散剂(过去叫塑化剂),在不影响和易性的条件下能使给定的混凝土或砂浆的用水量减少,或在不影响用水量的条件下能使混凝土或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增加,或同时具有以上两种作用。在混凝土中掺入少量减水剂(一般占水泥重量的0.2~1.5%),可达到如下的技术经济效果: 1.提高强度、改善性能水泥用量不变,和易性也大致不变(指与不掺剂的混凝土相比),则用水量可减少5~25%,1~3天的抗压强度提高20~100%,28天强度提高10~30%。 2.提高流动性、改善成型工艺条件水泥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