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PCB仿真模型预购难求,PCB仿真难以实现的情况,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用户规则的PCB板级后验证系统。本系统以芯片外围电路设计规则为主体建立器件规则库,在规则容易获取的同时用户的设计经验也得以继承。同时针对PCB图的特有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合理而实用的分区算法,使验证工作正确、高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2.
基于PCB平面结构宽带天线,通过推导满足天线边界条件的电流积分方程,利用矩量法对PCB宽带加载天线进行了计算分析,在对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制作了单极和双极PCB加载天线.通过测试过程中对不同的L/R/C和不同加载位置对天线的驻波特性和效率的分析,最终制作出了电压驻波比小于3的带宽可达80%以上、效率适中的天线.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表明了计算方法和设计过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精确地检测出含有噪声与模糊的印刷电路板(PCB)光电图像中走线的信息,提出了结合随机Hough变换和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两者优点的直线检测新方法。首先对含有走线的PCB光电图像进行预处理,给出误差阈值;然后用随机Hough变换粗略确定图像中直线的大概位置,剔除干扰点与噪声,保留符合误差阈值要求的直线附近的点集;最后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各个集中的点,得到较精确的直线参量,从而得到各条拟合直线。对由CCD与显微镜获取PCB光电图像的走线进行实际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实现精确的直线检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手工抓取印刷电路板放入吸塑盒存在效率低且容易对PCB造成损害的问题,本文以某印刷电路板公司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对PCB抓取机器人进行了总体的结构设计,通过对几种机械手抓取方案的比较,选取柔性夹钳式机械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机械手在抓取PCB小板过程中,运动平稳,很好地实现了PCB抓取和装盒操作。该研究为PCB抓取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设计者因缺少PCB制造经验而难以系统、全面和创造性地考虑高速电路的信号完整性问题,本文运用信号完整性相关理论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高速PCB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高速PCB的设计和制造为例,利用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将地层铜桥、差分线和导通孔设计与高速电路的特征和实际制造工艺相结合,创造性地把外层差分微带线通过盲孔转移到内层带状线,找到优化设计的解决方案.实例显示,把信号完整性分析与高速PCB可制造性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解决高速PCB的信号失真问题,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高速电路的设计及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6.
MapX控件的GPS/GIS技术在车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采用基于GIS/GPS技术对车辆实施监控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监控系统的结构框架,讨论此系统中地图信息管理部分软件的改进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PCB的制作程序出发,讲述了PCB设计中的一些技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为PCB设计初学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印刷电路板(print circuit board,PCB)广泛应用在各种精密仪器中,PCB的质量直接影响器件的整体性能,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PCB的质量进行检测。过孔负责PCB中各电路层之间的连通,对PCB意义重大。针对PCB的过孔数量大、目标小和形状不规则等问题,结合三维空间中过孔的形态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加权叠加增强的PCB过孔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在垂直PCB方向上进行加权叠加增强过孔目标,降低非过孔要素对过孔检测的影响,然后引入一种高斯加权计算区域圆度的方法,利用圆度判断过孔区域,并利用区域信息计算过孔属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Hough变换,本方法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工检测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在电子系统高功耗、高密度、高速、大电流和低电压的发展趋势下,高速PCB设计领域中的电源完整性问题变得日趋严重。本文研究了高速PCB设计中出现的电源完整性问题,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0.
提出削弱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优化设计方法.在永磁电机设计过程中影响齿槽转矩的参数有多个,但每个参数对齿槽转矩的影响程度不同,为了节约设计时间与成本,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多个设计参数中筛选出影响齿槽转矩的显著因子.应用响应面法(RSM)建立显著因子与齿槽转矩的二阶响应模型并判定拟合模型的有效性,采用有限元法(FEM)分析实验安排以确定回归系数.采用遗传算法(GA)寻优,找到使齿槽转矩最小的最佳解.根据优化结果进行有限元分析可知,与初始值相比,齿槽转矩显著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机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通过样机试验证明了该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接口电路.首先使用地址码$C5C8选通锁存器,锁存8位数据码,用数据码实现通道的选择.为了强调整个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和使用特点,在文章中给出了原理方块图和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个软件框图.此外,也分析了 ICL7650放大器的应用.最后说明了在现场运行中,整个接口电路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唐赣 《适用技术之窗》2008,(12):219-221
目前主流的PCB设计是通过EDA软件完成的,本文通过一个PCB设计实例介绍业界领先的PCB设计软件PADS2007、设计流程及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网络控制系统调度与控制综合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需同时考虑信息调度和控制性能两个方面。针对网络控制系统中这两方面的综合设计,首先分析了网络控制系统的信息调度研究现状,阐述了现有控制网络调度算法的工作方式和特点。接着从提高网络控制系统综合性能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了网络控制系统中调度与控制综合设计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以兼顾控制性能质量(QoP)和网络服务质量(QoS)为目标的网络控制系统综合性能优化是系统设计的重点,并对网络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研究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子设计构建一段来自人红细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中的跨膜片段基因,并连接到藻红蓝蛋白基因片段(pecA)的N端,将融合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ET30a进行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优化条件使其溶解,并与藻蓝胆素PCB在裂合并构酶PecE/PecF催化下进行体外重组,通过可逆光致变色活性大小确定包涵体溶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超声后的细胞加入终浓度8mol/L尿素,0.2%Triton X-100和一定量的PecE和PecF,透析时采用含0.2%Triton X-100的尿素梯度透析可使重组活性最高。研究为可逆光致变色生物材料在生物光电材料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高速PCB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信号完整性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当今PCB设计业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文章介绍了高速电路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问题,着重分析了端接匹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对不同端接类型给出了仿真分析结果,对实际电路设计调试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设计角度讨论并计算在不增加霍尔功耗的前提下,考虑电流控制极短路效应和几何尺寸的影响,提高霍尔电压、减少不等位电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大型供电企业配网GIS系统一期建设经脸的总结,提出了实现基于GIS的“营配一体化”集成应用系统中配电管理系统的构思。本文从设计思路、实施方案、主要技术创新点等几方面阐述了“基于GIS的配电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要点。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不仅为配电网管理、计算、规划和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持,而且简化了操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FPGA的高速CCD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CCD驱动电路的设计是CCD相机在图像采集中成功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以DALSA公司近年来推出的高性能CCD图像传感器IL-P3为例,在分析其驱动时序关系的基础上,结合FPGA和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设计一个积分时间可调的高速CCD驱动电路,在quartusⅡ开发环境下进行功能仿真。选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器件EP1C12Q240C8作为硬件设计平台。仿真和实验表明,设计的驱动电路能满足驱动时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650nm千兆塑料光纤收发器的电路设计原理,以及PCB设计中会出现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借助Cadence PCB SI仿真软件对650nm千兆POF收发器进行PCB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给出了阻抗失配及避免串扰的解决方案,对PCB的设计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信号完整性基本理论,对串扰、反射和同步开关噪声等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各种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嵌入式硬件设计,利用高速PCB的信号完整性设计流程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对关键网络进行仿真分析,如布线拓扑结构,串扰分析等。由仿真和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关布局、布线规则约束PCB设计,并在布线后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缩短了硬件设计的开发周期,也进一步证明了高速PCB设计的仿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