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6)
为了解江苏沿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现状,分别于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丰度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个航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生物种类6门(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和鱼类)92种,其中,甲壳动物种类最多(31种),其次为鱼类(28种)和软体类(27种),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呈现北部海域(54种)>南部海域(32种)>中部海域(30种)的特征,优势种类主要有伶鼬榧螺Oliva mustelina、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马氏刺蛇尾Ophrothrix marenzelleri、沙蚕Nereis succinea、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3个航次大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6.33 ind./m2,时空分布为春季南部海域>中部海域和北部海域,夏季为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中部海域,秋季为北部海域>南部海域>中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3.22 g/m2,时空分布为春季和夏季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中部海域,秋季为中部海域>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以季节和海域为双因素对物种数、丰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丰度不同海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江苏沿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减少,优势种类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6)
为了解江苏沿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现状,分别于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丰度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个航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生物种类6门(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和鱼类)92种,其中,甲壳动物种类最多(31种),其次为鱼类(28种)和软体类(27种),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呈现北部海域(54种)>南部海域(32种)>中部海域(30种)的特征,优势种类主要有伶鼬榧螺Oliva mustelina、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马氏刺蛇尾Ophrothrix marenzelleri、沙蚕Nereis succinea、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3个航次大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6.33 ind./m2,时空分布为春季南部海域>中部海域和北部海域,夏季为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中部海域,秋季为北部海域>南部海域>中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3.22 g/m2,时空分布为春季和夏季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中部海域,秋季为中部海域>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以季节和海域为双因素对物种数、丰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丰度不同海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江苏沿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减少,优势种类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5)
为了解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动态变化,分别于2017年丰水期(9—10月)和2018年枯水期(4—5月)在北洛河流域用浮游生物网对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鉴定,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有60种,主要类群为轮虫和原生动物,占种类总数的86.7%;浮游动物全年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ia、污前翼轮虫Proaless ordida和无节幼体,不同水期优势种的变化明显,种类差异较大;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77 ind./L和46.341μg/L;密度聚类分析显示,浮游动物采样点枯水期聚类为3大类群,丰水期聚类为2大类群;北洛河流域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d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56~3.47,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1~0.9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01~2.88;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海拔和pH是影响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总溶解性固体、水温、河宽和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丰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水体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北洛河流域的环境治理及水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2)
为了调查内蒙古赤峰市响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库的渔业资源状况,于2018年5、7、9月3个季节对该水库的浮游生物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82个种属,种类最多的是绿藻门和硅藻门,其次是蓝藻门,其他门类较少,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480.34×104 ind./L,生物量平均为7.48 mg/L;共鉴定出4大类浮游动物33种属,其中轮虫、原生动物种类较多,枝角类与桡足类较少,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700.05 ind./L,生物量平均为0.76 mg/L;Margalef丰富度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1.22,浮游动物平均为2.3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2.32,浮游动物平均为2.01,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0.441,浮游动物平均为0.462;由浮游生物等提供的鱼产力约为139.4 kg/hm4 ind./L,生物量平均为7.48 mg/L;共鉴定出4大类浮游动物33种属,其中轮虫、原生动物种类较多,枝角类与桡足类较少,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700.05 ind./L,生物量平均为0.76 mg/L;Margalef丰富度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1.22,浮游动物平均为2.3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2.32,浮游动物平均为2.01,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平均为0.441,浮游动物平均为0.462;由浮游生物等提供的鱼产力约为139.4 kg/hm(2 )。研究表明,响水水库已处于中-富营养型水体,且富营养化程度有加剧趋势,饵料资源上还有一定的利用空间,建议可适当增加滤食性鲢鳙鱼的放养比例,以控制水体的进一步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3)
为了解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分别于2013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2014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调查了青海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主要的水体理化指标,分析了该湖泊浮游动物现存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浮游生物生物量评价标准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鲁克湖全年共检出浮游动物48属82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占总种类数的19.51%),轮虫57种(占69.51%),枝角类7种(占8.54%),桡足类2种(占2.44%);种类组成以轮虫占优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优势种分别为3、7、4、6种,4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种有2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539.8ind./L,变化范围为2.72756.0 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0.680 mg/L,变化范围为0.0302756.0 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0.680 mg/L,变化范围为0.0303.256 mg/L,4个季节浮游动物现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显示,可鲁克湖春冬季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分为2大类群,夏季分为4大类群,秋季分为3大类群;香浓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均匀度指数(J)年平均值分别为1.97、0.74、0.54。根据浮游动物生态学指标总体评价,可知可鲁克湖水质处于污染状态,且4个季节中有3个季节水体属于贫营养类型,只有春季属于中营养类型,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水质监管与调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3)
为揭示三门湾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特征现状及变化情况,于2018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并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资源密度、物种多样性、ABC曲线、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生态位宽度和营养级结构等方法,对该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渔业生物种类数最多(84种),冬季最少(42种);春、夏、秋、冬4个季节渔业生物优势种种数依次为3、6、6、2种;夏季渔业生物的数量密度和质量密度均为最大,而冬季均为最小;秋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最大,冬季最小;秋季均匀度指数平均值最大,冬季最小;夏季丰富度指数平均值最大,冬季最小;ABC曲线分析显示,2018年4个季节渔业生物群落均受到中度干扰;群落结构分析显示,渔业生物群落季节间差异较大,渔业生物的生态位宽度值在不同季节中存在较大差异;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级结构总体呈现第三营养级种类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均占较大优势,第二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种类的个体数量和生物量相对较少,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弱化。研究表明,三门湾海域渔业生物种类数虽有一定恢复,但渔业资源衰退情况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今后需加强对该海域渔业资源与海洋生态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4)
于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在太湖北部湖湾-五里湖设置10个监测站点,对该湖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湖鱼类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五里湖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达氏鲌Erythroculter dabryi dabryi和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为各个监测站点的绝对优势种;各个站点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1.759~3.011,据此判定五里湖鱼类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尚处于相对正常水平。各个监测站点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不大,即五里湖的鱼类空间分布比较均匀。渔父岛与鹿丁山以及渔父岛与水上明月间多样性指数在夏、秋季节间以及春、秋季节间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300、200 ind./m~2),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5种、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14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6%、32%、12%;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依次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枝角类、桡足类、轮虫丰度依次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排水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枝角类、桡足类比例表现为养殖区低于其他各区,而轮虫类比例则相反,表现为养殖区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鱼类对浮游动物进行了摄食,且相对于轮虫而言,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较大型浮游动物更易于被鱼类摄食;从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质状况看,排水区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余各区处于清洁状态;除排水区外,其余各试验分区均水质较好,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300、200 ind./m2),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5种、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14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6%、32%、12%;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依次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枝角类、桡足类、轮虫丰度依次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排水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枝角类、桡足类比例表现为养殖区低于其他各区,而轮虫类比例则相反,表现为养殖区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鱼类对浮游动物进行了摄食,且相对于轮虫而言,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较大型浮游动物更易于被鱼类摄食;从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质状况看,排水区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余各区处于清洁状态;除排水区外,其余各试验分区均水质较好,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2012年春,在松花湖设6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生态调查和水化学分析,共发现浮游动物23种。分析了松花湖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水质生态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湖处于中等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对泉州市建成区中的8个主要公园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各个公园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度指数。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1)
为了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的环境状况,于2012年9—12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种类均匀度、种类丰度和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等4个指标参数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所采获的底栖动物种类共有5门37种,主要由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多毛类动物等组成;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9—12月4个月的平均生物量为13.33 g/m2,平均丰度为50.06 ind./m2,平均丰度为50.06 ind./m2;4个月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352;4个月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351.89,种类均匀度(J)为0.401.89,种类均匀度(J)为0.400.54,种类丰度(d)为4.640.54,种类丰度(d)为4.645.16;4个月各类群生物组成中,生物量及丰度均以软体动物居首位,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主要种类有微小螺Elachisina sp.、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和卷曲裸嬴蜚Corophium yolutatator;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发现,9月、10月为一组,11月、12月为一组;ABC曲线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11月、12月受到严重干扰,9月和10月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扰动。研究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有必要加强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4)
为了解近年来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资源动态情况,根据2012—2018年29个航次367个站次对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利用丰度、优势度公式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等,分析了天津海域鱼类早期补充幼体的种类组成、丰度、空间分布、优势种、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天津海域7年共监测到鱼卵、仔稚鱼31种,其中鱼卵17种,仔稚鱼23种;5月和6月是产卵盛期;主要繁殖季节中,鱼卵优势种主要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石首鱼科Sciaenidae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仔稚鱼优势种主要为鮻Planiliza haematocheila、斑鰶、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基于GAM分析,温度和浮游动物是鱼卵、仔稚鱼丰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天津海域当前鱼卵、仔稚鱼资源衰退明显,有待加强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6)
为分析鱼山渔场披山海域虾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2月、5月、8月在鱼山渔场披山海域进行底拖网生物资源调查所获得的15个站位资料,定量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以及群落结构与水文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虾类15种,隶属于8科11属,其中优势种为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日本鼓虾Alpheus juponicus共7种;不同季节的虾类种类组成差异较大,优势种类组成变化较大,其中以秋季的虾类种类数最多,冬季最少;优势种种类数春季最多,冬季最少;不同季节渔获种类的水深分布有较大差异,虾类种类以510 m水深带分布较多,小于5 m水深带较少;多样性指数冬季低于其他季节,其中小于5 m水深带较高,1010 m水深带分布较多,小于5 m水深带较少;多样性指数冬季低于其他季节,其中小于5 m水深带较高,1015 m水深带较低,虾类多样性指数随水深的增加呈递减趋势。研究表明,水深、底层水温、表层盐度、底层盐度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调查海域虾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2)
依据2006年8月(夏)、2007年1月(冬)、5月(春)和11月(秋)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中所获得的虾蛄类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虾蛄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的虾蛄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共有虾蛄类种类11种,隶属3科、7属,其中优势种有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脊条褶虾蛄Lophosquilla costata和无刺口虾蛄Oratosquilla inornata,它们在春、夏、秋、冬季的渔获量之和分别占该季节总渔获量的97.54%、98.75%、99.85%、99.35%。不同季节的渔获率变化明显,其变化规律是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生物量平面分布结果表明,春、秋季虾蛄类渔获率以长江口渔场和江外渔场相对较高,夏、冬季以舟山渔场为最高。总体来说,虾蛄类数量分布分散,没有十分明显的密集分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
2011年及2012年黑龙江省西部草地蝗虫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蝗虫混合发生种类计有7科14属16种,以中华稻蝗为草甸草原4种不同植被类型的的优势蝗种。大庆、杜蒙、肇州和肇源4地的蝗虫种类数量分布、多样性、相似性、均匀度、优势度分析结果显示,肇州和肇源两地蝗虫群落结构的组成最为接近,其相似性系数为0.692,肇州和杜蒙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667,也较高,但大庆较之肇州、肇源和杜蒙3地间的相似性系数均小于0.6,表明其蝗虫群落结构组成与之相异性较大。蝗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结果还显示,不同蝗虫群落结构间的物种丰富度以大庆的丰富度最高为13,杜蒙次之为12,肇州最低为8;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变化与上述结果相同,以大庆为最高,肇州最低,但优势度变化与均匀度的变化却是以大庆最低为0.582,肇州最高为0.794。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
为了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的环境状况,于2012年9—12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种类均匀度、种类丰度和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等4个指标参数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所采获的底栖动物种类共有5门37种,主要由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多毛类动物等组成;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9—12月4个月的平均生物量为13.33 g/m~2,平均丰度为50.06 ind./m~2;4个月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35~1.89,种类均匀度(J)为0.40~0.54,种类丰度(d)为4.64~5.16;4个月各类群生物组成中,生物量及丰度均以软体动物居首位,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主要种类有微小螺Elachisina sp.、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和卷曲裸嬴蜚Corophium yolutatator;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发现,9月、10月为一组,11月、12月为一组;ABC曲线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11月、12月受到严重干扰,9月和10月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扰动。研究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滩涂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有必要加强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1)
为了解松木山水库浮游植物现状及其富营养化程度,于2019年4—12月按季度在该水库设置7个位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现存量和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松木山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4种(属),以绿藻门Chlarophyta居多,占总物种数的51.49%;全年有12个优势种,90%的优势种为蓝藻门Cyanophyta物种,假鱼腥藻、隐球藻和拉氏拟柱胞藻的优势度位居前三;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在库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季节间有差异且可划分为2种群落类型,即春夏秋季聚为一类,冬季单独为一类,主要分歧种包括拉氏拟柱胞藻、微小平裂藻、隐杆藻和水华束丝藻等藻类;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09±10.75)×107 cells/L和(19.65±12.74)mg/L,均以蓝藻为主,分别占85.17%和50.66%;丰度和生物量在季节和库区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仅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季节和空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前者与总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温、pH、氨氮和总氮是影响松木山水库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示,松木山水库已处于中度富营养或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3)
为探究北京潮白河水系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6年6月和9月对潮白河水系11个水体(3条河流、7个水库和1个湖泊)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6月潮白河水系共发现浮游动物98种,9月共发现131种,种类组成均以原生动物和轮虫类为主;6月潮白河水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4415.3 ind./L,平均生物量为1.88 mg/L,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76;9月平均密度为2977.4 ind./L,平均生物量为2.09 mg/L,H′平均值为3.15;基于H′指数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潮白河水系2016年6月水质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9月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CCA分析显示,Chl-a、NO-_2--N是影响潮白河水系6月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NO-_2--N是影响潮白河水系6月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NO-_2-N、SD和水温是影响9月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北京潮白河水系水质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原生动物和轮虫为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类群, Chl-a与水温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潮白河水系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等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5)
为掌握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于2016、2017年每年分4个季节(3、5、8、10月)对辽东湾中部(营口、盘锦)近岸海域的相关水质指标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研究分析了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水中COD、石油类污染物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对COD及石油类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EI)对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内COD和石油类区域分布呈河口及沿岸浓度较高的特点,且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夏季海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约为秋季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的2倍,而叶绿素a区域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研究表明,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所监测站位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以轻度、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为主,富营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监测海域中、北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站位为河流入海口处部分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