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飞机活塞发动机结构比较复杂,其工作条件恶劣,进行维修过程中时常出现各种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状态,这就需要维修员能够快速发展和排除故障,从而保障飞机的安全运行。文中基于运五飞机活塞发动机构造特点,对飞机活塞发动机常见的故障展开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排除对策,以期提升发动机故障排除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滑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全面分析其在运行中常见的故障,阐述了可能的故障原因和解决措施,可为同类型活塞发动机滑油系统的维护提供参考;同时也对提高维修效率、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保证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东风卡车发动机的三缸活塞与缸套破碎以及捣缸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活塞与缸套长期处于过载状态,活塞销座不断遭受不均匀冲击载荷作用,加之活塞、缸套冷却不良,保养不善等因素相互迭加,致活塞中裂纹形成、扩展,最终导致捣缸事故。  相似文献   

4.
针对制罐生产线气缸输出力不足的故障现象,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对润滑油所含的添加剂成分对设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气缸活塞密封失效以及造成气缸活塞杆弯曲故障的相应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发动机活塞 CAD系统的研制 ,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发动机活塞进行设计、分析和绘图 .方法采用现代 CAD技术与传统活塞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研制的发动机活塞 CAD系统具有活塞及其附件的参数化设计、有限元分析、结构优化设计、二维工程图自动绘制等功能 .结论 该系统对活塞的工程设计及改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动机活塞CAD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发动机活塞CAD系统的研制,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发动机活塞进行设计、分析和绘图,方法 采用现代CAD技术与传统活塞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研制的发动机活塞CAD系统具有活塞及其附件的参数化设计、有限分析、结构优化设计、二维工程图自动绘制等功能。结论 该系统对活塞的工程设计及改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带有凹槽结构活塞裙部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发动机活塞失效形式,结合活塞工作过程中所受应力的非均匀分布,以XL-2V型发动机为试验对象,将均匀排布的减阻耐磨型凹槽、凹坑结构优化变形为非均匀排布形式应用于活塞裙部.为了保证凹槽和通孔卸载活塞环槽集中应力作用的实现,同时使凹槽和通孔不影响活塞裙刚度以加大活塞裙底部变形,在发动机活塞裙部表面以环形形式逐行加工出变深度、变宽度、变间距的宏观凹槽及通孔形态,且槽深、槽宽、槽间距距离活塞顶部越近尺寸越大.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制定了9种试验方案,选取3因素分别为孔槽分布类型、凹槽深度和凹槽宽度.搭建发动机冷试验台架,对9种凹槽形活塞和标准活塞进行对比试验,以磨损量和功率损耗率为试验结果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凹槽形活塞磨损量平均减少35%、功率最大提高1%;凹槽形分布较其他2种分布类型减阻、耐磨效果更佳;较小的凹槽深宽设计更有助于保证活塞刚度、延长活塞寿命.  相似文献   

8.
活塞航空发动机复合增压技术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复合增压条件下活塞航空发动机高空性能,建立某型活塞航空发动机复合增压GT-POWER仿真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对不同增压条件下的发动机高空特性进行分析。仅在一级涡轮增压条件下,发动机在5 000 m高空时,和地面工况相比,压力峰值降低26%且后燃现象严重,同时缸内温度上升,发动机热负荷显著增加,发动机功率下降。在复合增压条件下,高空时缸内压力得到恢复,缸内温度趋于地面工况,发动机功率得到恢复。该发动机搭载某轻型飞机进行高空试飞后,在7 600 m高空功率仍可保持80%的功率,验证复合增压技术满足高空飞行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自由活塞汽油直线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燃烧特性,根据试验测得的活塞运动曲线对其燃烧过程进行了CFD仿真研究,并对比传统发动机分析了两种发动机活塞运动规律差异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与传统发动机相比,自由活塞汽油发电机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和平均温度均较小,且最高燃烧压力保持时间较短,这有助于减少NO污染物;自由活塞直线发电机燃烧放热率呈现"缓和长"的特点,燃烧放热过程等容度较低;自由活塞直线发电机较少的混合气在上止点前完成燃烧,压缩行程负功较小,但由于后燃较严重,其指示效率较传统发动机低。  相似文献   

10.
拉缸是发动机活塞组较典型的故障之一,文章分析了柴油机拉缸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