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提高空调冷站系统运行能效为目的,分析和总结当前冷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的难点和不足,提出基于冷站系统各设备运行特性曲线和建筑热负荷特点来动态地优化系统设定值,并以系统设定值来控制冷站相关设备的优化控制方法。以某冷站为例分析优化控制策略应用前后系统的节能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应用优化控制策略,冷站系统全年节省运行能耗17%,冷站系统综合能效(含冷机、冷冻泵、冷却泵和冷却塔)提高18%,冷站系统能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晋江燃气电厂的工程建设实践,从项目前期工作、图纸设备供应、外部环境建设、开展技术攻关、落实备品备件、搞好生产准备、加强安全管理和严格投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工作,提出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褐煤特性与一般锅炉设计煤种差异较大,掺烧褐煤后对机组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有较大影响。本文总结了在现有系统和设备不改造条件下,通过运行调整手段使褐煤掺烧比例在满负荷工况下达到10%~15%的运行控制优化方式,以及为了进一步提高褐煤掺烧比例而需要进行的设备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集中控制方法不能适应配电网不同应用配置工况、就地控制难以协调发挥设备及光伏无功电压调节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主动配电网集中/就地自适应无功电压协调控制方法,根据配网控制条件将设备及光伏的控制模式划分为就地趋优控制和集中优化控制两部分。在就地趋优控制方面,建立协同功率因数和动态趋优因子指标,兼顾全局需求调节光伏与设备无功出力;在集中优化控制方面,根据无功充裕程度选择电压越限风险或网损最小为目标,进行无功优化:通过实际配电网算例仿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主动适应配电网控制条件不健全的情况,在优化无功出力、改善线损和电压水平等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广东省部分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GGH的设备和运行情况的调研,总结了各厂在GGH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并分析了GGH堵塞的原因.GGH的堵塞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包括设计和设备的优化,运行的优化和设备的日常维护等,其中运行优化和加强设备的维护尤为重要,保证烟尘不超标、吸收塔浆液成份正常、除雾器不堵塞是控制GGH堵塞...  相似文献   

6.
《电力与能源》2013,(4):428-431
为了降低机组供电煤耗,提高电厂经济效益,通过对机组启动过程操作方式、主要辅机运行方式、脱硫系统设备的节能增效分析,提出了整套机组运行优化措施。主要包括一次风机压力控制曲线优化、电除尘运行方式优化、机组启动过程优化、脱硫设备运行方式优化等。经优化后明显降低厂用电率及供电煤耗,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措施可为运行设备的节能改造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高原低温边界环境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PHEV)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eal driving emissions, RDE),采用车载便携式排放测试设备对某PHEV车型开展RDE测试,基于排放测试结果,优化发动机控制单元、整车控制单元控制策略降低冷起动、过渡工况的排放,并对优化后的PHEV进行RDE测试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RDE测试总行程的NOx、PN排放较优化前分别下降52.5%、75.2%,市区行程的NOx、PN排放分别下降70.3%、51.6%,且NOx、PN的符合性因子均小于2.1,满足国六b要求。PHEV实际道路排放与传统车型存在较多不同,需要从多工况、多控制器角度出发优化排放,满足环保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氢气流量控制是全氢罩式退火炉的关键环节,吹扫不足,达不到光亮退火的目的,过度吹扫,又会带来成本的增加.通过对氢气消耗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氢气消耗大的原因,并进行了优化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650 MW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后出现再热汽温超温、减温水量偏大等问题,首先介绍低氮燃烧器改造情况,分析了由于燃烧器改造造成燃烧工况改变引起再热蒸汽超温等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经采取相关优化调整措施后,锅炉超温工况得到有效控制,再热器平均减温水用量由优化前大于50 t/h降低至20 t/h以下;通过优化辅助风与燃尽风的配比,控制炉膛火焰中心以及优化制粉系统运行与锅炉吹灰方式,有效解决了锅炉现场运行中因设备运行工况变化造成的灰渣可燃物偏高问题,锅炉热效率由优化前的93.77%提升到94.20%。  相似文献   

10.
石磊  陈小春 《节能》2002,(2):8-11
介绍了确定冷冻水系统优化控制的两种方法:基于设备的优化和基于系统的优化。处理优化问题的手段,如二次费用和线性输出,独立控制变量的确定等,对于冷冻水系统的优化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无功/电压实时优化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地区电网无功/电压实时优化控制实现方法。该方法采用增量启动策略决定控制设备参与优化的程度;通过综合考虑负荷大小、限振系数与动作比例等因素模糊推理出表征动作代价的模糊控制成本,更加合理地限制和分配控制设备的动作次数;将粒子群算法与无功/电压控制特点相结合以改善初始粒子质量、缩小寻优空间并引入交叉算子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和效率。以某一实际地区电网为例进行无功/电压实时优化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和控制策略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2018,(12)
评述高品质硅粉的技术条件,粒度优化控制是其关键技术。该文论述了优化原理、实施技术、工艺和设备,并以实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洛阳石化执行汽油国ⅥA段生产标准,要求汽油烯烃含量按≤18%控制,因此要求对两套催化裂化装置、S-Zorb装置进行攻关优化,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缓解罐区汽油烯烃含量超标。2018年8~10月,两套催化装置进行生产优化,通过调整进料性质、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催化剂活性、投用终止剂等措施,S-Zorb精制汽油出装置烯烃含量从24.6%降低至19.6%,汽油降烯烃取得一定效果。在优化过程中,发现装置运行中存在关键参数调整幅度受限、重质油掺炼无法保证大剂/油比、催化剂高活性与装置剂耗相矛盾、S-Zorb装置精制汽油低烯烃含量与辛烷值损失的取舍等问题,并提出未来降低汽油烯烃的优化方向,通过一催化装置MIP工艺改造、二催化副提升管恢复汽油进料流程、两套催化装置使用降烯烃专用催化剂、用直柴加氢石脑油调和汽油、烷基化装置的投产等措施,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大幅降低,经济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无功,电压实时优化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地区电网无功,电压实时优化控制实现方法。该方法采用增量启动策略决定控制设备参与优化的程度;通过综合考虑负荷大小、限振系数与动作比例等因素模糊推理出表征动作代价的模糊控制成本。更加合理地限制和分配控制设备的动作次数:将粒子群算法与无功,电压控制特点相结合以改善初始粒子质量、缩小寻优空间并引入交叉算子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和效率。以某一实际地区电网为例进行无功,电压实时优化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和控制策略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通信机房的环境温度、湿度及清洁度是影响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通信机房环境的监控和优化,可以有效地降低通信设备故障率。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力通信机房基础环境控制和优化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电力通信机房的运行水平,降低通信设备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控制以其鲁棒性强、可扩展性强等突出优势,已逐渐取代集中式控制,成为高渗透率配电网优化控制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无功补偿设备和分布式电源分组协作机制的配电网分布式优化控制策略,将多个无功补偿设备或分布式电源聚合在一起,以基于领导者的一致性协议控制节点电压和交换功率。文章给出了分布式协同控制框架,各分组控制目标及一致性变量的选取,并证明了各控制组分布式控制算法的收敛性。通过IEEE14节点系统的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恒定效率设备模型存在的仿真误差大、适用范围窄等问题,文章将更加精确的设备变工况特性模型应用于系统优化调度中,建立了计及多能设备变工况运行特性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文章应用增量线性化策略,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的非线性项进行线性化处理,将原始的非线性优化调度模型转化为一个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通过调用成熟的商用求解器进行快速求解。在设备变工况运行特性约束的线性化处理过程中,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控制的分段点选取方法,通过构造偏差函数并控制其极值的上界,可以将最优解的误差水平限制在事先给定的范围内。算例结果表明,文章所提线性化处理方法与分段点选取策略,能够有效求得原始非线性规划问题的近似最优解,并且可将近似最优解的误差水平限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8.
为计及同一区域光伏输出功率的强相关性对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的影响,简化传统随机潮流相关性控制方法,提出一种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和拉丁超立方采样的相关性控制方法。针对离散设备动作造成的动态无功优化时空耦合问题,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逐时段进行寻优,并由随机潮流计算结果对输出随机变量进行机会约束。在Matlab中进行模拟测试,并与静态无功优化结果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控制输入随机变量相关性,在动、静态无功优化系统有功损耗相近的前提下满足离散设备动作次数约束,抑制系统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储热技术是解决办公建筑地热供暖系统供需难以良好匹配及提高地热能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储热装置的引入将增加供暖系统的投资与维护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使系统发展受限。以位于河北省沧州地区的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储热式地热供暖系统模型,以综合成本、地热能利用率与碳排放量为优化目标,对系统设备选型及运行策略开展协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与基准系统相比,增设储热水箱可以明显改善地热供暖系统的性能;合理地控制储热水箱储、放热与热泵机组运行是降低系统成本与碳排放量、提高地热能利用率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储热式地热供暖系统的最优运行策略以及对应的设备选型优化参数。最优运行策略下相较于基准系统综合成本降低30.24%,日均地热能利用率提高11.12%,碳排放量减少46.65%。  相似文献   

20.
《地热能》2007,(4):6-6
针对当前地源热泵系统项目建设前期勘查测试的需要,华清集团结合项目建设地的地下土壤热物性、换热孔地下单位换热量、换热孔热影响半径等参数需要进行现场勘查和测试的特点,特别成立科研攻关小组。经攻关小组全体成员近一年半的努力,已于近日成功研制出一套大型车载地源热泵换热测试设备,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了一系列换热孔实地换热数据的测试。实践证明,该试验测试设备不仅移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而且功能非常强大,是目前地源热泵市场上功能最全的测试设备。该套测试设备可以现场测试以下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