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宜兴紫砂圆壶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作了"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  相似文献   

2.
宜兴紫砂光素器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作了"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就艺术而言,地方色彩愈  相似文献   

3.
范敏 《江苏陶瓷》2012,45(5):40-40
宜兴紫砂圆器造型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与紫砂方器造型并存于世,相互映辉,不断演变、调整、发展、蕴育了漫长的紫砂发展史,创造了"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姿态万千的茗壶世界。紫砂圆器造型的艺术美,主要反映在圆器壶体造型的完美形式上。紫砂圆器茗壶的艺术美往往用"形、神、气、态"四大要素来衡量,其中"形"的好坏直  相似文献   

4.
<正>宜兴紫砂陶器以紫砂茗壶最为出名,因其得天独厚的材质优势,加之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文化渗透,历来便深受世人喜爱,成为品茗泡茶之佳器。对于一把紫砂茗壶而言,实用性是其首要的特征,而造型、人文等又无疑成为锦上添花的部分,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后,历久弥新的紫砂茗壶已经具有了更为完整系统的艺术造诣,并在历代制壶艺人的创新创造中,愈发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生命力。紫砂茗壶的创作早已由最初的粗陶制作转变为  相似文献   

5.
沈菊芳 《陶瓷工程》2011,(10):63-63
宜兴紫砂光素器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作了“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就艺术而言,地方色彩愈浓,其民族性就强,愈自然,也就愈美好。紫砂陶艺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宜兴紫砂光素器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造了“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就艺术而言,地方色彩愈浓,其民族性就强、愈自然,也就愈美好.紫砂陶艺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一些陶刻的名家高手在紫砂茗壶上刻书法或绘画,书画高雅刀法遒劲,山水人物法度严谨,茗壶名刻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民国紫砂艺术,增强了紫砂茗壶的艺术魅力,深得民国上层人士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品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江苏陶瓷》2013,(4):55
为纪念陈曼生绘壶式著作《陶冶性灵》传世200周年,演绎"茗壶二十品",追溯紫砂文脉,复原"曼生壶"经典,由宜兴市陶协、紫砂工艺厂主办,北京紫砂艺术馆、江苏紫泥公社承办的首届"荆溪杯"紫砂手工大赛于7月8日评比揭晓。在109件参赛作品中,共评出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9件,另有19件作品获优秀奖。陈曼生是清代中期开文人直接参与紫砂创作风气的代表人物,留下了《陶冶性灵》专著中的"茗壶二十品"以及"曼生十八式"等经典图录以及实物,在紫砂发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荆溪杯"紫砂手工大赛,作者均按照"茗壶二  相似文献   

10.
戴涛 《江苏陶瓷》2014,(4):44-45
光货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经过漫长的紫砂发展史,历代的紫砂艺人创造了珠圆玉润、千姿百态的茗壶世界。紫砂光货的质朴文静、雅致、素面素心,浮艳根本与它无缘。光货以它独特的拙朴,显现出它高洁的美容、美质。本篇以"康寿壶"为例,探析紫砂光货的创意以及设计工艺。  相似文献   

11.
紫砂艺术在五百年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中,涌现了如"石瓢壶"等一大批传统经典茗壶,其壶艺光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今天的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开拓创新,推动了紫砂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瓢韵壶"的创作理念、形制、审美、意境、韵味等方面,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清代紫砂茗壶的制作,一方面由于工艺日益先进,制品日趋完善。一方面紫砂茗壶的装饰,采用浮雕、印花、贴花、加釉加彩等工艺,日趋华丽,适应宫廷皇室的奢华风尚。紫砂壶孕育了壶艺家和艺术家的智慧和对紫砂艺术的美好期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紫砂艺术传承发扬下去,让紫砂艺术发光发热,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和世界艺术之林不倒的丰碑。  相似文献   

13.
顾斌武 《江苏陶瓷》2011,44(1):48-48,50
"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品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
胡欣 《江苏陶瓷》2013,46(4):65
中国人自古就有饮茶的习俗,紫砂茗壶便在这样一种大众习惯中自然诞生,但不可不提的是,它更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产物。每一把紫砂茗壶上都凝聚着人们的愿望、志向或思想情感,因而它往往牵动着人们的心情,吸引着人们的视觉眼光,并最终成为一种博采众长的文化现象而发展至今。宜兴紫砂茗壶历史悠久、经典不断,与此同时,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寓意一直备受关注,也因此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是集艺术和人文为一体的手工艺代表。  相似文献   

15.
宜兴古称"阳羡",古人有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便形象地比拟了宜兴紫砂五色土的神奇与珍贵。紫砂陶土最重要的特征是可塑性强,经过艺术化的加工提炼,紫砂艺人们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陶艺精品,而其中更以紫砂茗壶最为出类拔萃,它凭借良好的实用性能和艺术收藏价值为世人所熟知与推崇。紫砂陶土的可塑性为茗壶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制壶  相似文献   

16.
宜兴紫砂圆器造型,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与紫砂方器、筋纹器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演变、调整、发展,蕴育了漫长的紫砂发展史,创造了"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姿态万千的茗壶世界。紫砂圆器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圆,要求有变化,要求于壶肩、腹、足、盖、底、嘴、把等过渡处见骨、见肉,骨肉匀亭,整体达到"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稳,要求顾及视觉安定外,更注重实用的稳定;匀,要求壶整体要与盖、肩、腹、底、嘴、把、足以及附饰物各部分过渡处要匀称协调、和谐自然、浑然一体;正,要求制作工艺严谨、规范、挺拔、端正。但是,紫砂圆器造型变化丰富,故有"圆不一相"之说。紫砂圆器造型的完美,主要反映在圆器壶体造型的形式上。一把上好的紫砂圆器茗  相似文献   

17.
紫砂器也叫紫砂或紫砂陶器,古代文献中也有多种名称,如:茗壶、宜壶、砂壶等。紫砂泥是一种可塑性高的陶土,凭着紫砂艺人丰富的技巧与手工艺,制作出器形多样,富有民族特色的紫砂器皿来。  相似文献   

18.
紫砂陶质朴文静、雅致、素面素心,浮艳根本与它无缘,以它独特的拙朴,而显出它高洁的美容美质。紫砂壶光货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创造了珠圆玉润、千姿百态的茗壶世界。这类造型通过壶形曲线过渡组合构成,各种曲线的有机结合,在紫砂光货壶体造型设计的实现中,应用非常广泛,体现丰富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刘友良 《佛山陶瓷》2012,(8):53-53,56
宜兴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的筋纹器以其规则的纹理组织、等分匀衡等特点成为茗壶艺术中形制丰富、制作难度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筋纹生动流畅、工艺手法严谨,受到了藏家及壶艺爱好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陈健 《江苏陶瓷》2006,39(Z2):37
紫壶如玉,紫玉金砂。珠圆玉润,方显茗壶本色。当我八十年代步入紫砂艺术殿堂,进入紫砂光货创作领域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紫壶如玉、紫壶是玉、爱壶胜于爱玉。用玉来比喻紫砂光货恰如其分,超脱凡俗,趣味无穷。紫砂光货是宜兴茗壶造型体系的一种,它以几何形体为主,根据球形、筒形、立方、长方形及其他几何形体变化得来,它经过艺人的构思、设计、加工处理,造就各种形态、神态,以其独特的面貌形式,成为紫砂茗壶独具特色的艺术造型形式。它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表面圆润光滑,润湿优雅。它特别适合把玩,具实用性、艺术性、工艺性于一体,它深受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