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天  谭凝 《南方建筑》2022,(3):19-27
以天津市内六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年、2011年、2017年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应用地表温度反演、温度差异分区、土地利用分类解译、景观格局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城市热环境与蓝绿空间的联系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7年城市高温范围区域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跨越河流的空间限制不断拓展,而低温范围区域主要集中在蓝绿空间。蓝绿空间具有改善城市热环境的生态作用:在景观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绿空间的斑块周长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周长面积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空间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色空间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在1500m×1500m尺度样本中相关程度最高,与绿色空间在300m×300m最高,且蓝色空间的热环境改善效率更佳。最终提出面向热环境改善的城市蓝绿空间优化建议,可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沈中健  曾坚  任兰红 《中国园林》2021,37(3):100-105
基于2002、2007、2012、2017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厦门景观格局对热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2—2017年,厦门市相对地表温度(Relativ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RLST)呈上升趋势,城区的热岛效应逐步凸显;RLST较高的区域多为耕地、建设用地,RLST较低的区域多为绿地、水体;在类型层面,绿地的景观类型比例、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与相对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斑块密度、边缘密度与RLST呈正相关。耕地、建设用地的景观指数与RLST均呈正相关;在景观层面,景观分割指数、形状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香浓均匀度指数与RLST呈正相关;景观优势度大、聚集度高的景观类型,如耕地、绿地、建设用地对RLST影响显著。随着城区的扩张与耕地的减少,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加强,而耕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不断减弱;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作用与不同景观类型总体的结构组分及空间构型有关。随着景观结构趋于复杂,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是生态优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其规划和设计策略指向了生态结构与格局的合理建构,也是城市水灾害治理与生态保护等技术性议题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体系提出了蓝绿空间耦合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对应的多尺度蓝绿空间规划设计体系与空间模式:宏观尺度上重点关注全域蓝绿空间格局的构建,中观尺度上着重城镇集中建设区蓝绿空间网络构建并指向城市生态空间品质提升,微观尺度上重点关注详细设计层面对水体及水岸蓝绿空间的设计引导。同时,基于蓝绿空间规划与建设管控的目标,对蓝绿空间包括水面率控制、蓝线控制和连通度指标控制在内的控制体系进行了梳理与构建。  相似文献   

4.
岳亚飞  杨东峰  徐丹 《风景园林》2022,29(12):71-77
老年友好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建设需要明晰蓝绿空间对老年心理健康的效益。针对既有文献在指标选取和空间跨度方面的单维性,利用区分个体和邻域层级的分层线性模型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从城市蓝绿空间的质量(内部环境特征、景观格局指数)与数量(可视性、可得性)维度系统比较对老年心理健康作用的差异,并从活动能力、环境感知和社会凝聚的中介路径,探寻造成差异的内在机制,同时在多空间尺度下检验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绿色空间的可视性相比可得性有更高的老年心理健康效益;多样化的中介路径使得蓝绿空间质量维度指标与老年心理健康的联系更为显著;蓝绿空间与老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中介效应呈现出空间圈层下的规律性分异特征。基于上述结果提出老年心理健康导向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城市生态与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以往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于Landsat TM和ETM+影像,本文利用Landsat 8影像的热红外波段,研究城市热岛的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城市土地利用数据,探讨城市绿地空间异质性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工建筑区的温度明显高于林地和耕地等绿色植被覆盖区,河流湖泊等水面温度最低;进一步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等遥感指数,数据显示NDVI与地表温度有弱的负相关关系,而NDBI与地表温度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在绿地空间异质性上,异质性尺度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而异质性程度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说明城市绿地空间异质性也是影响城市热效应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选取青海扎碾旅游公路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其路域景观环境的特点,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基于遥感影像和ArcGIS软件,在景观格局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可视视域、丹霞地貌面积比、喀斯特地貌面积比、草地面积比、林地面积比、农田面积比、居民点密度和景观综合指数几个方面对路域景观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扎碾旅游公路沿线路域景观特点。研究成果可为旅游公路的后续景观设计与营造、生态恢复等方面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蓝绿景观格局对雨洪调蓄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现有研究多从灾害成因角度聚焦于景观格局变化对洪涝产生的影响,蓝绿景观格局与雨洪调蓄功能的响应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比连续晴天及雨后情景下的遥感影像结果,建立了淹没转移变化矩阵表征调蓄状况,结合以往研究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的结果,选取了面积周长比、形状指数、分形维数、近圆指数、边缘对比度5个景观指数,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了景观格局对雨洪调蓄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分维指数对雨洪调蓄能力的发挥有直观的作用,城市存量布局优化中需要着重注意对蓝绿空间自然形态的保护;2)雨洪调蓄功能与蓝绿空间聚集度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蓝绿空间的复合程度对雨洪调蓄能力的影响有待更精细化的研究。研究结果为蓝绿空间景观格局的调蓄效能理论提供了量化支持,可为今后城市洪涝治理和景观格局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熊亮  王晓迪 《风景园林》2022,29(12):20-26
随着对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深入认识,空间发展和治理进入了强调多时空尺度、跨组织分层的新阶段;在领土开发和治理的过程中,对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BGI)的概念认知和构建方法提出新要求。为了理解和识别多尺度蓝绿系统耦合关系的发展与变化,提出复杂适应性系统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的跨尺度图析方法,结合多尺度空间数据与形态类型学,剖析和比较景观基底、基础网络、聚落发展3个层面之间的空间关系。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采用跨尺度图析方法识别并呈现BGI发展过程,揭示各个时期BGI在组成、格局和尺度上的发展规律,提出在国土空间发展、治理尺度和格局发生剧变的当下,BGI是延续和完善国土空间稳态的支撑,可以将上述规律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尤其是对BGI历史格局和尺度的重现和延续,尝试构建内涵更丰富、更有韧性的BGI。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1):80-81
研究旨在按照既定的尺度研究绿地格局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绿地格局利用绿地格局指数来做表征,从斑块规模、边界特征、空间特征3方面来选取指数,温度利用遥感影像反演得到。结果表明:斑块数量超过400时,平均斑块面积和斑块面积的离散度在一定区域变化时,温度才会下降。平均斑块的边界复杂度保持在一定区域变化时,温度才会下降。空间位置的结果也表明当平均邻近指数和平均邻近距离保持在一定区域变化时,温度才会下降。研究结果对建设城市绿地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向炀  周志翔 《中国园林》2023,39(1):105-110
城市热岛是城市环境中的典型问题。景观指数影响范围的空间异质性很少被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拟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来分析景观指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温度(LST)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相比较,MGWR揭示了不同景观指数的空间影响尺度,具有更接近真实值的拟合效果。增加绿地和水体景观百分比及NDVI能够很好地缓解LST,其他景观指数则与LST的关系在不同的位置呈现正或负相关,需在特定位置进行优化才能有效地缓解LST。总的来说,形状简单且聚集分布的较大绿地斑块和形状复杂且较小的绿地斑块,以及在大多数情况下形状复杂、连通性强的水体景观更利于缓解LST。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业评估认证已成为教育界和关心教育人士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是中国开展得最早的专业评估认证,有近20年的专业评估认证的经验。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的基本情况、中国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情况、对专业评估认证及注册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完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GPS与GLONASS在卫星系统、坐标框架、时间基准、卫星坐标计算和模糊度的求解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政策法规和工艺技术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阐明了我国推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郑建庭 《山西建筑》2012,38(28):153-155
针对常规的装煤漏斗仓下方架设接触网方法的弊端,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与装煤漏斗仓匹配的柔性移动接触网系统,分别对其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安装工艺进行了论述,指出该系统与漏斗仓的良好配合,提高了煤炭装载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况烨 《山西建筑》2007,33(24):36-38
从组织类型、区域划分、道路、广场、居住区等几个方面浅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村镇布局的基本形式,并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以体现独特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20.
BIM技术可以实现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可在机电安装项目中,模拟所有管线的综合排布位置和工序,并进行施工模拟,为工程实际安装阶段的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该文从机电安装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在机电综合排布、碰撞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验证BIM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并对BIM技术对安装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