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取经诗话》似与谈诗论诗之作了不相涉,叙述唐三藏西天取经故事,借以宣传佛教之威严,并非诗论家之诗话。其实,《取经诗话》之体制与文人之诗话大有相关之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诗话"为名,与《本事诗》及《六一诗话》等"诗话"著作的体制有关,它借鉴说部的文体特征,汲取变文的体制因素,又有所突破和创新,以空间转换来叙事,具有独特的文体风貌。  相似文献   

2.
《名媛诗话》的编纂者沈善宝在书中论及同乡女诗人方芳佩作品时指出,女性于归后,生活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创作境遇的改变,往往导致女性作者才情消磨、诗思日疏。在《名媛诗话》全书及沈善宝自身诗作中,不但体现了这一变化,而且对其表露出复杂的情感。将范围扩充至清代女性诗人群体,在其别集序言中,她们及其亲友亦对这一变化常有叙述,并或隐或显地传达出各自的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3.
严羽"断千百年公案"说使《沧浪诗话》成为历代诗论家关注的著作。"断千百年公案"一是要恢复汉魏以来千百年诗歌情景交融的光荣传统,二是发现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在"断千百年公案"的旗帜下,严羽将禅理溶入诗论,提出"妙悟"与"熟参"一对概念,辨析了"妙悟"与形象思维和感情的联系,论证了"熟参"与"妙悟"的关系。其意义在于:抨击了宋代诗派"以文为诗""以理为诗"的流弊,为形象思维概念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范畴、命题。  相似文献   

4.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在中国政治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三个领域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博学无所不通"的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地位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忽视。从司马光所写的《温公续诗话》中分析了司马光的诗学观,并探讨了其诗学观对欧阳修诗学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语言研究比较注重词义的互相联系。明末清初的黄生更是意识到词义的系统性,并能通过细致的分析和归纳,力图探其系统。本文试从《字诂》、《义府》入手,探讨黄生在词义引申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两部重要著作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辩证法,又是认识论;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历史唯物主义。“两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两论”揭示了“实践”的“矛盾”本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升华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转换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两论”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统一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主张探求《诗》本义,但《诗本义》并非全是《诗》本义。《诗本义》的许多解说很精彩,但也有不少解说值得商榷。学者过多关注《诗本义》疑古惑传的开创性、人情解《诗》的独特性、求《诗》本义的合理性,而较少关注它解说《诗》本义的错误。《诗本义》错解《诗》本义,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诗经》传注本不误,欧阳修反对其不当批驳;二是欧阳修以人情解《诗》,“人情”却并非总是合理;三是欧阳修过分探求圣人之志,妨碍了他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宋代林光朝称《诗本义》“于义未稳”,却被视作讲学者的一面之词,致使《诗本义》解《诗》本义之不足被忽视。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一部具有深广忧患意识的作品,它流露出一种浓烈的对社会、对现实、对人生的忧患,在控诉婚姻恋爱的不自由中,在情人的隔绝相思中,在弃妇的怨愤中,在日常家庭生活对父母、兄弟、朋友生活处境的忧患中,在对国运盛衰的忧思和对自身状况的忧患中,都时时反映出来;而正是这种忧患意识为历代的文学家所继承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生态伦理思想和人类的发展史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衍变过程.通过考察<古舟子咏>、<白鲸>、<熊>三部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梳理出一条自然与人的关系从相亲到相争再到相融的发展脉络,在生生灭灭的生态历史进程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势必回归到统一与和谐的生态伦理上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六个方面论证《金瓶梅》所借用的《西厢记》有明显的徐渭特色:一、徐渭评注《西厢记》的本色论在《金瓶梅》中得到充分体现;二、《崔氏春秋》与徐谓的“春蛇秋蚓”及全是“史公文字”的《金瓶梅》一脉相承;三、徐渭不仅精通北《西厢》也欣赏南《西厢》;四、南腔北调入徐渭对南、北方言及习俗均烂熟于心;五、徐渭评价《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特征与《金瓶梅》中人物形象相吻合;六、红娘是饶头是徐渭评点《西厢记》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通过道德与仕途理想的整合性和人治主义的内涵两个方面来对王安石的散文进行研究,得出王安石的散文具有仕途经济理想性的特点。重点围绕王文中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仕途性目的和社会伦理规范是仕途运作的基础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王维诗歌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中有画”并非王维诗歌的全部。本文抛开常人多从艺术技巧论王维诗歌之囿,试图将王维纳入唐代社会大背景中,立足于作为人的王维及其体现在诗歌创作中的人格魅力、人格力量、人格守持。从人文的角度重新思考王维,从而探索一位封建社会正直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旧文化转型时期,各种西方流派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受欧美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兼具良好传统文化素养的叶公超,以文学本体论为出发点,建设"纯文学",传承艾略特的经典诗学理论,提出新诗的发展必须借助旧诗的传统,建立新诗格律,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征入手,阐释其诗作的魅力在于将禅学理念巧妙地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中,将诗情画意与禅意佛理融为一体,通过寓虚于实、象中寓理的表现形式,将诗境与禅境达到美学层次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以王维诗歌创作中佛学思想和美学价值的契合为视角,分析了蕴涵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中王维的美学思想以王维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探讨了王维如何用诗的形式来表达禅义佛理,阐释了内在于诗歌创作中的王维的佛学思想对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王采薇之《长离阁诗集》入手,从文献原稿出发,对其具体诗歌结合女性心理及其人笔下关于生命的思考加以分析,将其诗歌内容大致分为感怀、爱情、悼念三类,并浅析其艺术手法,剖析王采薇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人间词话>中有关"隔"与"不隔"的举例,认为王国维所谓的"隔"与"不隔"之别,不是清晰与朦胧之别,而是自然真切与矫揉造作之别,"不隔"的浅深厚薄就是真切的程度."隔"与"不隔"不仅仅是从读者审美接受角度而言的,而是对诗歌创作和鉴赏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审美活动作出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研究王维诗歌在盛唐和中唐的接受情况,展示其对王维诗歌接受的基本面貌,并分析有关原因.王维诗歌在当时有着极高的评价;人们也对王维的绘画、音乐才情和人品等给予高度赞扬,与其诗歌评价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盛唐和中唐人对王维的认识反映在多方面,并且呈动态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19.
穆木天以其深厚的象征主义文学根基及独到的感悟,对象征主义诗歌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这探索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的,在理论方面提出"纯诗"论的主张,在实践方面创作了大量象征主义诗歌,出版了《旅心》这部优秀的象征主义诗集。穆木天并不会食洋不化,完全照搬西方。生长于中国大地的穆木天,自然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穆木天成为了中西合璧诗人。理论与实践并行,中国与西方的结合,使得穆木天对象征主义的探索拥有结构上的系统、全面与内容上的丰富、独到。  相似文献   

20.
叶弥专门描写女性的作品并不多,但作品却隐含着对女性生存状态多角度的展示.无论是女性面时生活困境时选择的焦虑与堕落,还是女性在揭露历史真相面前的无能为力,抑或是女性对于情欲的张扬,无不体现着作者对于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