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氮浓度调节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产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研究了培养基中氮浓度及补加氮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产量的影响. 低氮(88.2 mmol/L)条件下藻细胞具有较高的比生长速率(0.60 d-1),是高氮(882 mmol/L)下的约1.2倍. 低氮下在藻细胞对数生长的末期(第10天)补加氮(至高氮水平)导致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最大细胞密度(48.5′103 mL-1)明显增加,分别是低氮(6.28′103 mL-1)和高氮(21′103 mL-1)下的7.7和2.3倍;最大单位细胞毒素含量(1.26 pg/cell)和产量(43.51 mg/L)分别是低氮(1.09 pg/cell和6.49 mg/L)和高氮(0.88 pg/cell和13.18 mg/L)下的1.2, 1.4倍和6.7, 3.3倍. 结果显示,在培养基中低水平氮、磷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的毒素合成增加,其中特别是磷限制条件下,藻细胞的毒素含量增加更为显著. 通过低氮下补加氮源以维持培养基中的低氮水平,可以显著促进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的毒素产量.  相似文献   

2.
3.
研究了海水淡化浓排水中的金属铜对2种海洋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海洋原甲藻的影响。配制一系列含不同含量Cu2+的海水培养了2种海洋微藻,统计海藻生长过程中的藻细胞数量变化,做出不同Cu2+含量下海藻的生长曲线,了解Cu2+对海藻生长的影响;利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海洋微藻在不同Cu2+含量环境中的生存状况及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Cu2+含量的升高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繁殖和游动能力,而对细胞形态的变化影响较小;Cu2+的加入会对海洋原甲藻的细胞形态产生较大影响,但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则会对海藻的生长和繁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菱形藻生长及运动状态对农药草甘膦原粉的毒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淡水底栖硅藻(Nitzschia amplectens Hustedt)为受试藻,研究农药草甘膦原粉对其生长和运动状态的响应。[方法]以96 h EC50值、叶绿素a含量、运动状态等指标研究草甘膦对受试藻的毒性。[结果]草甘膦对受试藻96 h EC50值为29 mg/L;草甘膦对受试藻叶绿素a含量最大抑制率63.79%;运动状态随质量浓度增长受到抑制,2~5 d最明显。[结论]评价毒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浮游和底栖两类生物都应考虑在内。受试藻叶绿素a含量对草甘膦反应敏感。受试藻的运动状态可综合指示草甘膦毒性。  相似文献   

5.
6.
草甘膦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甘膦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除草剂。本文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研究有机磷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以及慢性毒性的影响。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草甘膦96hLC50为0.879 ppm,依照毒性分类标准属于高毒农药。慢性毒性表明,随着草甘膦农药浓度的增加,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会持续降低。农业中草甘膦使用不当,随着生物富集效应,草甘膦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潜在危害。该实验结果可以为当地的农药用量管控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草甘膦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对微生物的抑制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酰氯对草甘膦进行化学改性,使其接枝活性双键,合成丙烯酰草甘膦,并用FT-IR、1H-NMR和13C-NMR等分析手段表征丙烯酰草甘膦的化学结构。丙烯酰草甘膦用乙二醇酯化后与其他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制备草甘膦丙烯酸树脂。微生物抑制毒性试验表明草甘膦丙烯酸树脂薄膜的水解产物对藤壶金星幼体具有良好的杀生作用,为将该树脂应用于新型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草甘膦水生生物毒性、环境行为、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路遥  彭自然  戴智 《农药》2020,59(1):6-10,33
草甘膦是全球作物保护市场中销售额最大的农药品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由于其可能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毒性,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农业土壤中的草甘膦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但水生态系统中草甘膦的相关研究较少。综述了国内外在草甘膦水生生物毒性、环境行为和分析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草甘膦在水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以鱼腥藻7120为对象,考察了碳源浓度和种类、氮源浓度和种类、光强及NaCl浓度对鱼腥藻7120异形胞发育及发生频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NaNO3和NH4Cl都会抑制异形胞的分化,NaNO3对异形胞的抑制可以通过提高CO2浓度而解除,但NH4Cl的抑制作用是彻底的;而添加NaHCO3却不能在NO3-存在时诱导鱼腥藻产生异形胞;提高光强和NaCl浓度能够增加异形胞的比例. 证明了胞内碳氮比例的升高是异形胞分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单嘧磺隆对3种鱼腥藻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伟  沈健英  李正名 《农药》2007,46(5):345-348
通过不同除草剂质量浓度下鱼腥藻的生长状况比较及EC50的比较研究了新磺酰脲类除草剂单嘧磺隆对3种鱼腥藻的毒性作用,发现低剂量的单嘧磺隆(0.01~0.001mg/L)对藻类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而较高剂量(10-100mg/L)则会抑制藻类生长,3种鱼腥藻对单嘧磺隆的敏感性依次为:满江红鱼腥藻〉同氮鱼腥藻〉水华鱼腥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科学评价利谷隆对穗状狐尾藻的毒性效应,为该农药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试验采用半静态法,将穗状狐尾藻暴露14 d,观察其生长状态,确定利谷隆在水沉积物系统中对穗状狐尾藻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利谷隆对穗状狐尾藻茎长、根长、整株长度、鲜重及干重的14 d平均比生长率抑制半效应浓度(14 d-ErC50)分别为0.278、0.331、0.225、0.390、0.318 mg/L,平均生物量增长量抑制半效应浓度(14 d-EyC50)分别为0.173、0.259、0.164、0.247、0.222 mg/L。[结论]利谷隆对穗状狐尾藻茎长、根长、整株长度、鲜重及干重的生长影响在低质量浓度(0.03 mg/L)时表现出刺激作用;高质量浓度(2.43 mg/L)时对茎长、根长、整株长度、鲜重及干重的抑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即随着利谷隆溶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日本蟳对水环境中草甘膦致毒胁迫的生理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本蟳对水环境中草甘膦致毒胁迫的生理应答,探讨水环境中草甘膦污染液对水生生物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日本蟳肝胰腺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为参数,测定不同处理体积分数和处理时间的草甘膦对日本蟳上述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水环境中的草甘膦对日本蟳GPT、GOT表现出明显的诱导效应,并与其体积分数密切相关;从相同体积分数不同时间段来看,GPT、GOT活性是随处理时间延长先升高而后降低,且差异显著,最高值均出现在2.0μL/L、48 h组,分别是对照组的3倍和2.9倍。用2.0μL/L草甘膦溶液处理日本蟳,其血清中的SOD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至96 h达到最高点,96 h高于对照组76%;CAT活性在24、48 h均远高于对照组,至48 h达到最高,高出对照组384%,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AKP活性自24 h即有明显上升趋势,48 h达到最高,高出对照组75%,96 h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ACP活性自24 h开始升高,48 h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高出200%,至96 h仍高于对照组52%。[结论]日本蟳对水环境中草甘膦的致毒胁迫产生强烈的生理应答,肝胰腺中GTP和GOP的活性可以作为水环境中农药污染生化水平上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相染毒的方法,研究了灭草松对穗状狐尾藻的毒性效应,同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试验溶液中灭草松的真实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灭草松对穗状狐尾藻有明显的毒性效应,以地上部分作为测量变量,长度、鲜重和干重的14d-ErC50值分别为有效浓度1.48、1.59和1.05 mg/L,14 d-EyC50值分别为有效浓度0.7...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含不同浓度NaCl的培养基培养产乙醇基因工程集胞藻,研究盐胁迫对其细胞生长和乙醇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响应机制. 结果表明,随培养液中NaCl浓度提高,藻生长速率降低;盐胁迫损伤细胞光反应中心II的活性,抑制细胞的光合作用;盐浓度大于10 g/L时,呼吸作用略有提高. 随盐浓度提高,集胞藻的内源性代谢产物乙醇产量显著提高,在20 g/L NaCl中培养,乙醇产量较对照提高91.8%. 在盐胁迫条件下,基因工程集胞藻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效率、提高乙醇脱氢酶的活性而提高内源性的代谢以应对胁迫,同时提高乙醇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从农药对两栖动物的急性毒性、生长发育、行为活动、氧化应激、代谢器官及免疫系统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两栖动物毒性的研究情况,探讨了环境中农药对两栖动物的伤害,为评估农药对两栖动物带来的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农药监管政策及良好GAP下农药高效合理使用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3种磺酰脲除草剂对水华鱼腥藻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先文  陈加荣  董元彦 《农药》2005,44(7):326-327,330
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研究了甲磺隆、氯磺隆和苄嘧磺隆3种磺酰脲除草剂对水华鱼腥藻的生长效应。发现3种药剂都对一定初始浓度的水华鱼腥藻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并得到了抑制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8.
双草醚和Cu对浮萍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英 《广州化工》2012,40(19):54-55,91
应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铜和除草剂双草醚对浮萍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当Cu2+浓度小于0.2 mg/L,可促进浮萍生长;当浓度达到0.4 mg/L时对浮萍生长产生毒害。双草醚浓度高于0.02 mg/L时,对浮萍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相同浓度的Cu2+和双草醚按1∶1等体积混合时明显抑制浮萍生长,且浓度增加,对浮萍生长的毒害效应也逐步增强,叶绿素a的含量明显下降。复合污染对浮萍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单一污染,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苏驰 《化工中间体》2023,(22):12-14
水体重金属污染日趋严峻,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因此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利用水生生物监测其水环境的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和实用的方式。本文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对不同水生生物(鱼类、藻类、介形类)的毒性效应。利用相关模型对两种组分引起的联合毒性进行研究,阐述了浓度加和模型(Concentration addition model,CA)、独立作用模型(Independent action model,IA)以及两阶段预测模型(Two-step prediction,TSP)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联合毒性预测方面的应用。本文总结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生态毒性效应及其相应评价方法,可为利用水生生物评价水环境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也为未来建立更科学、可靠水质评价数学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降低污泥浓度,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电化学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浓度预测模型,优化了外施电压、电极间距和反应时间参数,并考察了电化学工艺对剩余污泥的溶胞效应,在电压20 V,电极间距2 cm,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模型拟合度良好,可显著降低污泥浓度,污泥去除率最高为30.07%。试验结果表明:电压对于污泥浓度的影响为主要因素,电压、电极间距、反应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污泥在电化学作用下存在明显的溶胞效应,污泥絮体结构被破坏,最优条件下污泥细胞的DNA溶出浓度可以达到57.66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