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表明,四川某铅锌尾矿中主要有价元素为氟,CaF_2的含量为38.13%。主要杂质为SiO_2、CaCO_3,其含量分别为55.02%、4.91%。并通过详细的浮选条件试验及开路流程试验,在调整剂碳酸钠用量2 000g/t、水玻璃用量2 000g/t、抑制剂RS用量100g/t、捕收剂油酸钠用量300g/t条件下,其结果为萤石精矿产率26.38%,品位97.10%,回收率65.56%。  相似文献   

2.
对Georgia-Pacific公司新开发的精炼塔尔油捕收剂GP193G75在佛罗里达CF Industries公司的磷酸盐浮选中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采用具有测定能量耗散功能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了GP193G75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的吸附过程,并与油酸钠和CF Industries公司目前所用的药剂粗塔尔油脂肪酸PR1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捕收剂用量、pH值、柴油用量和浮选时间等参数对GP193G75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10,捕收剂用量为0.45kg.t-1,且与柴油用量的比例为9∶8时,GP193G75的正浮选P2O5回收率最高可达到91.7%.QCM-D测定结果显示,GP193G75与油酸钠有相似的吸附过程,但GP193G75比油酸钠更易于且更快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吸附.在相同条件下,与PR1相比,GP193G75形成的吸附层密度更大,而且吸附更牢固,因此可以使羟基磷灰石表面的疏水性更强,从而得到较高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攀钢高炉渣为原料,采用“选择性分离与长大”的方法使高炉渣中的钛富集于钙钛矿中,然后在常温25℃,pH值9.3下,研究捕收剂油酸、捕收剂A与抑制剂水玻璃、CMC的用量对改性高炉渣中钙钛矿浮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捕收剂油酸和捕收剂A都能用于改性渣的浮选,但是捕收剂A浮选性能更佳;抑制剂水玻璃和CMC都能抑制脉石,但是水玻璃也抑制钙钛矿浮选,所以CMC更适用于改性高炉渣的浮选.本实验优化出最佳浮选工艺,即为捕收剂A用量600 g/t,CMC用量为1 500 g/t时,浮选效果最为理想.此选冶结合的绿色分离技术适宜于攀钢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4.
尤大海  张亚辉 《黄金》2016,(1):67-71
针对难处理含金硫酸渣进行了硫酸盐化焙烧—氯盐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硫酸体积分数、硫酸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焙烧促进剂用量对焙烧效果的影响,以及氯酸钠用量、氯化钠用量、浸出温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对浸出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用量为1.6 t/t渣,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60%,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添加剂RS-1用量为50 kg/t,焙烧时间为80 min时,焙烧效果最好;在NaClO_3用量为100 kg/t,Na Cl用量为70 kg/t,浸出温度为80℃,液固比为3.5∶1,浸出时间为3 h时,浸出效果最佳;其最终试验得到浸渣中金品位为1.80 g/t,浸出率为95.01%。  相似文献   

5.
陕西某钒矿石中含有大量碳酸盐,在提取钒之前需通过浮选去除。试验采用丁基黄药浮选硫化矿物,采用新型捕收剂G H浮选碳酸盐,在磨矿细度-200目占91%、丁基黄药用量50 g/t、2#油用量40 g/t、G H用量400 g/t、水玻璃用量2 kg/t条件下,碳酸盐去除率在83%以上,钒精矿回收率达83.76%,V2 O5品位为1.158%。  相似文献   

6.
针对刚果(金)铜钴矿铜高、硅高、钴低、以氧化矿为主的特点,开展了还原浸出钴的试验研究,考察了粒度、时间、pH值、还原剂用量以及还原剂种类等对钴浸出率的影响.研究显示,在浸出液固比4∶1、控制终点pH值1.5、还原剂用量为Co理论量的1.5倍、浸出温度80℃、矿样粒度-0.074mm占90%的条件下浸出120min,Co的平均浸出率为90%,平均酸耗为156.07kg/t.  相似文献   

7.
油酸钠浮选氟碳铈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纯矿物试验,研究了氟碳铈矿在油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行为,当油酸钠用量5×10-5mol.L-1时,pH=6.5~11范围内,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均在91%以上,在pH=8.5,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最高,为99.77%。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油酸钠作用,氟碳铈矿表面出现了油酸钠中-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且氟碳铈矿的CO23-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偏移了28.93 cm-1,因此油酸钠在氟碳铈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根据油酸钠溶液化学计算,在pH=8.5时,油酸钠溶液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和(C17H33COO)22;结合氟碳铈矿在油酸钠捕收剂下的浮选行为,随着pH在2.00~8.04范围内上升,油酸钠溶液中C17H33COO-,(C17H33COO)22-含量上升,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也上升;而当pH<5时,油酸钠的优势组分为C17H33COOH(aq),但回收率<40%,因此推测是C17H33COO-和(C17H33COO)22-在矿物表面发生化学吸附,从而决定氟碳铈矿的浮选,此外可能存在C17H33COOH(aq)和C17H33COOH(C17H33COO)-的物理吸附。根据氟碳铈矿晶体化学,由于氟碳铈矿解理0001发育,而在矿物表面容易暴露Ce3+,Ce3+在矿浆水溶液中溶解和水解而生成铈羟基络合物,铈羟基络合物吸附在矿物表面而成为浮选的活性点,Ce羟基络合物再与C17H33COO-和(C17H33COO)22反应生成了Ce(C17H33COO)3。  相似文献   

8.
针对湖南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锑金浮选给矿,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在锑金浮选采用MA-3、丁钠黑药与高效捕收剂按5∶1∶1混合用药,与现有药剂制度对比,捕收剂总用量不变,高效捕收剂用量34 g/t时,尾矿金品位降低0.03 g/t,锑品位降低0.014%,金、锑回收率分别提高了0.48%和...  相似文献   

9.
利用传统选矿方法从尾矿的各种矿石中回收含钪矿物具有重要的经济环保意义。本文选择矿厂尾矿代替矿量不足的钪精矿进行分选含钪矿物试验研究,并对分选条件进行研究。实践结果表明:得到最佳矿浆温度为45℃,最佳PH为9.0,最佳水玻璃用量为3kg/t,最佳油酸用量为1.5kg/t,且在该条件下,回收率50.2%的钪粗精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地贫硫石英脉含金矿石,采用无捕收剂浮选工艺,在原矿金品位4g/t,磨矿细度-0.074mm占65%、硫化钠用量300g/t,2#油用量168.8g/t、丁基黄药用量4g/t、浮选时间16min的情况下,可获得金精矿品位30.11g/t、回收率94.63%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