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四月,大约正是长江里的鱼类开始进入繁衍的时期了。这些水中的精灵,对于生活在峡江两岸的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与鱼携手走过的数千年里,智慧的峡江人创造了奇特的鱼民俗;在这片神秘的水域中,依然流传着许多离奇的鱼故事。让我们逆流而上,一起去品味三峡的"鱼"。  相似文献   

2.
三峡再读     
<正>黄牛岩下,长江曾在此"背靠背"黄陵庙后,邂逅8亿年前的"石蛋"缩微在凤凰山上的峡江秘境那次惊艳的发掘未能消解三峡悬棺之谜平善坝:被时光抛弃的峡江小村依稀的峡江旧貌,在峡江号子里忽隐忽现自2003年6月,三峡首次下闸蓄水已整整10年过去了。后三峡时代,当初被全世界关注的喧嚣渐行渐远,但三峡仍在那里,立在时间的长河里,依旧神秘莫测,费尽思量。显然,她是一块值得一读再读的神奇山水。地质之美,人文之盛,我们该怎样表达一个立体的三峡呢?隐于  相似文献   

3.
秀三峡     
毫无疑问,长江三峡是神州众多自然景观中最令人荡气回肠、心旷神治之所在。美是一种境界。而体验美,本身也是一种境界。三峡很美。但在不同身份,不同职业者心目中,“美”的界定千差万别:才子佳人眼中的三峡,是一幅画或一首诗,可以随意把玩;达官贵人眼里的三峡,是一本贫脊蛮荒的奏折;船夫和峡江人眼里的三峡,则是“鬼门关”或“地狱”,那著名的“川江号子”,喊出的全是被峡江千年浸泡的辛酸……客观地说,美的三峡出现在世人面前,只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后。五十年代末期,变门天险“湖须堆”和位于西陵峡中段著名的“峻岭滩”被炸…  相似文献   

4.
三峡的鱼为三峡人打开了智慧的门,让三峡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精彩纷呈的渔获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渔"文明。渔事,昨夕记忆鱼和渔总是息息相关。三峡的鱼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很久远的时代,三峡人就学会了利用和享受这些丰富的资源。三峡考古以大量的实物证据证实,仅在屈原故里秭归的旧州河和朝天嘴、龚家大沟等新石器时期遗址的灰坑中,就  相似文献   

5.
正秭归民间端阳最为郑重的习俗呈现、祭祀礼仪、吟诗唱和、迎来送往等重要的事件,都集中在五月初五头端阳。屈原沱在老归州城东四五里处,传说是神鱼驮屈原大夫回家时靠岸的地方。在狭窄湍急的峡江,屈原沱是一个极为漂亮的弧形宽谷,从南岸到北岸,枯水季节也有四五百米宽,而五月初的峡江,春江水满,两岸更是宽有千米左右,是划龙船最为理想的水域。因为是"屈  相似文献   

6.
春风又绿长江岸。长江今岁逢春,别有一番新景象。不禁想起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的这条江当然不是长江,更不是长江上游的川江、峡江。但是,谁也料想不到的是:当时光流至1200余年后的今天,江南的春日美景也有幸重现在长江三峡,千里峡江两岸不仅有红胜火的江花盛开,而且冬去春来竟也喜见三峡水绿如蓝了,这真可谓是中华民族改造自然征服长江而创造的奇迹!春江水暖,两岸山花绽放的时节,笔者曾泛舟游览高峡平湖,放眼水阔江宽,风平浪静,碧波涟涟,远上天际……自开江劈峡以来,历千年万载,长江三峡终有澄清之日,能不令人憾慨!  相似文献   

7.
峡江中有一座宝岛,被一个大金盆托着。——三峡民谣西陵峡中,在老三斗坪镇西北,白岩尖东麓的峡江中间,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岛,原名中包。后叫中堡岛。现在一下子成了全国和全世界注目的地方。每天上岛参观者有时多达数万人,这儿虽没有亭台楼阁寺院庙宇,但比皇宫御苑帝王陵墓还吸引人。因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历史性决议,要在这儿兴建西江石壁了。中外旅游者都希望对中堡岛一睹为快。否则,它也和葛洲坝一样,会因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很快从地面上消失。人们不远千万里来三峡,就是希望把中堡岛印在脑海里,使它美丽迷人的形象,可以反复在脑海的屏幕上映现。当惊世界殊的天下第一坝就将从这里耸起。  相似文献   

8.
不管生物学家们怎样说,峡江里的人都坚定地相信,桃花鱼是鱼,而且是与他们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的鱼。因为与桃花鱼相生相伴的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用"朵"来作为鱼的数量单位,似乎有些荒诞。但是,桃花鱼的确只能用"朵"来表述。鱼·桃花桃花鱼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万历三十七年的《归州志》中。清雍正三年的《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了"桃花鱼形小,味美、备五色,三月浅水可得。"在1837年的《归州志》中对桃花鱼做了更准确的记载:"桃花鱼出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以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历史的文人墨客,歌咏三峡的诗篇也就连绵不绝,清人有“西陵风俗由来厚”的说法,三峡地区风土民情古朴淳厚,历史上这里是楚文化与巴文化交融发展的区域,我们的先民们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民间信仰、时令节日等习俗方面,都有良好的风尚习俗,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文化也有自己的贡献。从文化角度来说,长江三峡是一条长长的文化沉积带,是民族文化的富矿地带。历代游历三峡的诗人们,不仅留连于这里的山山水水,更喜欢这里的民俗风情。从他们留下的华章美句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巴山楚水的雄伟壮丽,也可以领略到巴风楚韵的古朴纯正。节日民俗文化是三峡文化中绚丽多姿、情韵生动的美丽小花,也是增强三峡诗歌魅力的文化内涵,从三峡诗歌欣赏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节日民俗文化,我们认为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人孙元京过峡中归州曾有诗云:“楚乡连月黄梅雨,岁岁天公吊屈原。”我们从五月峡江连绵不断的阴雨国走进暑气开始升腾的初夏六月。今年中国的六月,更是属于长江三峡的六月。民间传说的端午节就是六月里,这是三峡人怀念从这里走出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也是屈原逝世后的第2281年端午节,三峡两岸人家悬蒲挥艾、品香棕饮雄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万峰耸峙,一水穿腾,是长江风景旅游线上最为奇秀壮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醉人山水之间遗留下很多历代文人骚客、官宦游子抒情咏怀或纪事宣教的石刻题记。经过千百年的历练,这些题刻已与当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三峡景色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峡地区石刻的形式主要分为碑刻、摩崖题刻和自然石刻等几种。这些题刻主要凿刻在峡江两岸的岩壁或江滩礁石上,内容既有关于洪水、枯水的水文题记,也有鱼坊、山林权属界限分割的约束条款,也不乏治理险滩、疏浚河道等工程、善事的记事铭刻,而更多的还是咏叹山川形胜、抒发情怀的诗文题刻。  相似文献   

12.
一位西方人士说:“移民问题是一道难解的世界性难题”。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三峡后指出:“移民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随着三峡工程1997年大江截流时间的临近,库区百万大移民根据三峡工程进度安排,正在紧锣密鼓的策划搬迁。难舍故土献三峡听惯了峡江涛声,看惯了峡江山水,走惯了峡江山路的三峡人,为了确保三峡工程1997年大江截流的顺利进行,他们挥泪别乡,迁徒他处,谱写片一曲曲奉献之歌。由于三峡工程淹没面积大,搬迁移民人数多,库区的自然条件差,因而移民后靠安置容量有限,部分移民不得不外迁他乡,这也是二峡移民的创举。这…  相似文献   

13.
峡江水利枢纽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有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枢纽区每年都有大量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等洄游鱼类从鄱阳湖经南昌、丰城、新干,最终到达峡江以上的赣江中上游段产卵。为此峡江水利枢纽专门规划建设了可供鱼类洄游的鱼道。本文就峡江水利枢纽鱼道选型布置、主要结构设计及施工运行进行介绍,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2003年5月,三峡大坝首次下闸蓄水135米。彼时,几乎全球的记者都云集三峡,除工程报道外,古老峡江里的人文胜迹是最大的热点。最近两年,我常在峡江走动,神秘凶险的三峡已经不再,鲜有人有兴趣再去讲一讲那些古老的传说。其实,那个旧三峡距离今天只有10年而已。只是,我们忘得太快了。一据《舆地纪胜》载:"白狗峡在秭归县东二十里,亦称狗峡。"兵书宝剑峡因形得名。王  相似文献   

15.
五句子歌既流传于以三峡区域为中心的土家族,也盛行于汉族;既以爱情题材为主要内容,也表现丰富的劳动生活场景;既有单首成篇,也有长篇叙事。在宜昌清江流域、渔阳河流域甚至三峡峡江两岸,人们傍水而居,很多时候"情哥"、"情姐"隔江(河)相望而不能用语言表达,就用音韵婉转而嘹亮的"五句子"歌唱着表达男欢女爱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船过三峡呀,人心寒!最怕是崆岭呀,鬼门关!一声的号子,我一身的汗!一声的号子,我一身的胆!"此往昔船工们驾驶木船穿越峡江惊涛骇浪以肉谋饭以命相搏的生命呼喊,为长江一标志性文化符号。而随着高峡平湖形成,木船永远地退出长江航运舞台,这峡江号子也便随木船的消亡而远去。然而,峡江号子那强烈的野性美、原始的活性美和摧枯拉朽的力量美,却经久不去,偶尔想起仍是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7.
在三峡中游走,时时有人问:哪里是峡江中最值得驻足的地方? 答案常常是:青石。那里是长江三峡中无数绝妙的村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春风又绿长江岸。长江今岁逢春,别有一番新景象。不禁想起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的这条江当然不是长江,更不是长江上游的川江、峡江。但是,谁也料想不到的是:当时光流至1200余年后的今天,江南的春日美景也有幸重现在长江三峡,千里峡江  相似文献   

19.
梦萦三峡     
每个人的三峡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三峡都承载了太多的自己。周运逸说:"我们来到了三峡,感悟着历史残迹的消失,数千年人文景观的变迁,淡淡人文情怀正如永远滞涉在峡区的云雾,半空每每海市蜃楼般浮现远古巫文化中面具的幻象。"于是,周运逸用他绮丽的镜头,油画般的质感,封印了三峡昔年的美景,以及一段永沉水下的创痛。那是山花烟树、寻常巷陌的三峡;那是远古洪荒、巨石岩岩的三峡;那是岚霭氤氲、自在云流的三峡;那是似曾相识、今夕何夕的三峡……  相似文献   

20.
三峡文化进入工程文化时代几千年来,人们走进三峡,无论他的心情如何,无论他家有万贯,还是一贫如洗,他不可能面对神女峰、蒙门、西陵峡的神韵壮景无动于衷。三峡的自然景观,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山水文化,这是大自然的赐予。几千年来,三峡的山水养育出一批批仁人志士,屈原、王昭君、欧阳修、杨守敬……他们在三峡历史的长河中各领风骚,建造王峡名人文化的殿堂,形成了三峡人文文化黄金般的积淀,这是我们先辈们的功绩。几千年来,在三峡生活的巴人、土家人、汉人,在同恶劣的生存环境斗争中繁衍,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编织出独特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