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地区延长组长2和长6储层砂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开展了荧光显微镜鉴定和冷热台测温等实验分析,并应用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相结合,判断目的层的油气充注时间。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和含液态烃包裹体;②长6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0~120℃,长2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10℃,流体包裹体捕获时地层处于中成岩A期,盐度小于10.5‰,属于中等盐度;③长2和长6均发生过一期油气充注,为早白垩世。长2油气充注时间为距今115~100 Ma,长6油气充注时间为距今120~105 Ma。该研究成果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地区延长组为连续充注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盐水包裹体、含烃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和气烃包裹体。根据油气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的形成时间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认为,长7储层主要有2期包裹体。第一期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次生加大边内侧及未切及加大边的裂隙中,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40℃;第二期包裹体均沿切穿石英(或长石颗粒)的晚期微裂隙成线/带状分布,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90~110℃。结合盆地埋藏史和热史分析认为,长7致密油藏主要经历了2次流体充注,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晚期,即在早白垩世末盆地开始大范围抬升以前油藏就已形成。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油气成藏期次尚不明确。选取研究区内5口典型井8块下古生界储层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分析、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合典型井埋藏史—热史恢复,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下古生界奥陶系油气成藏期次。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为2期:第Ⅰ期包裹体主要以液态烃类包裹体及其伴生的大量盐水包裹体为主,荧光显示为黄色,主要呈串珠状分布在溶孔填充方解石和早期裂缝填充方解石中,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峰值介于120~130℃之间;第Ⅱ期包裹体主要发育气态烃类包裹体及其伴生的大量盐水包裹体和少量沥青包裹体,呈带状分布在晚期裂缝填充方解石中,无明显荧光显示,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峰值介于150~170℃之间。研究区下古生界奥陶系储层经历了2期烃类充注过程:第一期发生在早侏罗世晚期,为大量油气充注时期;第二期充注发生在早白垩世早期、中期,为大量天然气充注时期。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正宁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正宁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裂隙作用,成岩自生矿物以绿泥石、自生石英和方解石为主。根据油气包裹体寄主成岩矿物的形成时间序列,识别出两期油气包裹体:第1期油气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长石粒内愈合的、未切穿次生加大边的微裂隙及石英次生加大边内侧;第2期油气包裹体分布在晚期微裂隙和晚期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中。油气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呈双峰型:早期峰值温度为110~120℃;晚期峰值温度为140~150℃。对油气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密度分析表明,研究区延长组油气为“一期两幕”成藏,且具有“边致密,边成藏”的特点。结合研究区延长组热演化史及储层伊利石K-Ar 同位素定年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油气成藏期为早白垩世(距今95~120 Ma)。  相似文献   

5.
义和庄凸起东部新近系油藏油气成藏期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大量流体包裹体的产状、显微荧光、显微测温及测盐等综合分析,并结合地区埋藏史,对义和庄凸起东部新近系油藏的油气充注期次和成藏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义和庄凸起东部新近系存在2期油包裹体,第1期包裹体发淡黄色荧光,均一温度为65~85℃;第2期包裹体发蓝白色荧光,均一温度为90~110℃,表明该区新近系油气成藏主要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第1期油气充注距今7.0~3.8Ma,发生于馆陶组沉积末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早期;第2期油气充注距今3.2Ma,并延续至今,发生于明化镇组沉积末期至第四纪。从四扣洼陷到义和庄凸起东部,油气成藏时期变晚,充注期次减少。  相似文献   

6.
蜀南(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是历经半个多世纪勘探与开发的老工业气区,该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具有储层类型多、气藏小而多且分布复杂等特征。本次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测试分析方法、激光拉曼的分析技术,结合岩石岩相特征,明确蜀南地区茅口组包裹体发育与分布特征,以及油气充注期次,确定油气成藏时间。研究结果表明:(1)蜀南地区茅口组存在4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在古油藏、古油气藏、古气藏的形成时期,以及晚期构造运动导致的气藏调整阶段;(2)第Ⅰ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95~113℃,为液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末期,是古油藏形成时期;(3)第Ⅱ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21~135℃,为液态烃与少量气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早侏罗世时期,是古油气藏形成时期;(4)第Ⅲ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集中分布在160~195℃,为气态烃与少量液态烃充注,充注时间为中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时期,为古气藏的形成时期;(5)第Ⅳ期油气充注时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35~160℃,充注时间为新近纪至今,气烃充注主要为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导致古气藏发生调整,为现今气藏的形成阶段,其...  相似文献   

7.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裂隙作用等,成岩自生矿物以绿泥石、自生石英、方解石为主。根据油气包裹体寄主成岩矿物的形成时间序列,识别出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和长石等矿物溶蚀孔隙、早期裂隙中,被石英和长石后期次生加大边包裹起来。第二期油气包裹体分布在石英晚期裂隙和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中,晚期裂隙切割了早期裂隙或石英加大边,并切穿了颗粒边界。通过对与烃类共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均一化温度测试,得到两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早期主要在90~105℃,晚期主要在105~120℃。两期均一温度分布连续,主要集中在90~120℃范围内。结合流体包裹体含盐量、密度分析,认为研究区延长组油气主要为连续一期成藏。对比研究区埋藏史、地热史分析及延长组储层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结果得出,研究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发生在距今100~120 Ma,即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8.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是揭示油气成藏过程的关键。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通过厘定方解石脉的发育期次,采用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测定含原生烃类包裹体的方解石脉的绝对年龄,结合砂岩储层样品的流体包裹体分析,最终可综合确定油气成藏年代。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荧光特征和显微测温结果指示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存在2期油充注,但由于东营组沉积末期地层抬升剥蚀造成温度下降,采用流体包裹体方法解释的第1期油充注时间存在多解性。通过激光原位方解石U-Pb定年技术可消除第1期油充注时间的多解性,厘定第1期油充注时间在距今24~20 Ma东营组抬升剥蚀期,第2期油充注时间在距今4~3 Ma。激光原位方解石U-Pb定年技术结合流体包裹体分析可很好地用于约束油气成藏时间,提升油气成藏定年的精度,为含油气盆地特别是多旋回叠合盆地的油气成藏年代学提供更为可靠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鄂纵错地区羌资6井上三叠统储集层样品进行包裹体镜下显微观察、荧光分析和均一温度、盐度测量,结合埋藏史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生过4期油气充注,第1期成藏时间为中侏罗世中期(168.1~162.5 Ma);第2期成藏时间为中侏罗世中期到晚侏罗世晚期(162.5~145.3 Ma);第3期成藏时间为晚侏罗世晚期到早白垩世早期(145.3~139.6 Ma);第4期成藏时间为中新世中期(16.3~9.6 Ma)。第1期为少量低成熟度油充注,第2和第3期为较高成熟度油气充注,第4期为凝析油和天然气充注,其中,第2和第3期是该区上三叠统地层最主要的成藏期。  相似文献   

10.
川西前陆盆地南部邛西、平落坝及白马庙气田上三叠统原生气藏和侏罗系次生气藏储集层有机包裹体以气相、气液两相为主,形态多不规则,大小以3~6μm为主,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裂隙及充填裂缝的方解石脉中。须家河组二段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60~170℃,主峰在90~130℃;侏罗系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在70~130℃,主峰为80~100℃。根据均一温度测试结果,结合三叠系烃源岩演化史分析,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经历了印支晚期少量油气充注,燕山期的大量油气充注及喜马拉雅期的调整、少量充注的全过程,其主要充注时期为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侏罗系气藏为次生气藏,主要充注时期为喜马拉雅期。通过恢复不同时期包裹体的古流体势,认为川西前陆盆地南部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流体势呈无序性。天然气运移以源、储之间的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油气》2006,13(3)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Co.,Ltd,("Yanchang Petroleum" for short), directly under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Shaanxi Province,is now one of China's big-four oil corporations with lega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ertificates. It was established in 1905 and in 1907 completed the first onshore well in China. In 1944, Chairman Mao inscribed "Working hard" to encourage it. Now it has four subordinate oil companies, such as Yanchang Oilfield Joint-stock Company, the Refining Company, the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Company and the Sales Company, and the Finance Center, as well as three subsidiaries, such as Shaanxi Xinghua Group Co., Ltd., Shaanxi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and Xi'an Yanlian Industry &Trade Co., Ltd. It subordinates seve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institutions, including 22 oil production plants,3 refineries and 2 marketing companies of oil products.  相似文献   

12.
岩石微观可视化两相渗流特征研究对于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分别采用微观可视化玻璃刻蚀驱替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岩石中微观气水两相流体的动态渗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微观玻璃刻蚀驱替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玻璃刻蚀驱替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气水两相流驱替实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指进现象;驱替结束后,分布在大孔喉和与大孔喉相连的孔隙中的水被驱替,未被驱替的水主要分布在小孔喉、小孔喉控制的大孔隙和孔隙盲端;单相渗流达到稳态后,流动通道中心的流体流速比入口处流体流速大,孔喉半径越大,压力降低越慢。微观玻璃刻蚀驱替实验方法能较好地观测微观指进现象和气体在通过狭窄喉道时的运移跳跃现象,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则具有成本低、易于操作、实验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微观玻璃刻蚀驱替实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气水两相渗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油气》2009,16(4):60-60
Shell (China) Limited announced in mid-October that it planned to develop 100 gas stations in Shaanxi Province with its Chinese partners, in a move to expand its oil retail network in the country. It will develop the stations through Shaanxi Yanchang-Shell Petroleum Co., Ltd., a joint venture among Shell, Sha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and Shaanxi Tianli Investment Co., Ltd. Shell has a 45-percent stake in the joint venture, which was established last year, while Yangchang and Tianli hold a 46 percent stake and a 9 percent interest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油气》2008,15(2)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Co., Ltd. is a slate-owned enterprise under the Shaanxi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and also one of the four companies qualified to explore and develope  相似文献   

15.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5 Mt/a渣油催化裂解制烯烃装置采用DCC-plus反应器结构设计,设计原料为延长石油的常压渣油,主要目的产品为乙烯和丙烯。自2014年投产运行以来,该装置原料油加工量及主要操作条件基本平稳,原料油中铁含量波动,通过操作优化、装置改造、催化剂改进等技术攻关,乙烯和丙烯收率稳步提高。标定期间,以延长石油的常压渣油为原料,装置负荷率100%,乙烯收率为13.82%、丙烯收率为23.30%,双烯收率达到37.12%,装置达产达标。  相似文献   

16.
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氯化铝为原料,采用微量滴碱法合成出有机-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合成条件,对最佳条件下合成的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碱液滴加时间为3. 5 h、氢氧化钠碱化度(B值)为2. 0、原料Si/Al(摩尔比)为0. 3的条件下,合成出的絮凝剂中Alb含量最高,其总铝浓度为0. 25 mol/L;该絮凝剂的除浊和脱色性能均优于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  相似文献   

17.
根据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坪炼油厂汽油吸附脱硫(S Zorb)装置再生烟气硫含量高、烟气量小的特点,采用有机催化烟气治理工艺,将再生烟气引入烟气脱硫单元,在吸收塔内经过一系列反应,使烟气中二氧化硫最终转化为硫酸铵化肥,处理后尾气中的二氧化硫质量浓度(标准状态)降至100mg/m~3以下,满足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同时生产的硫酸铵化肥外观为白色粉末,无可见机械杂质,且产品的氮含量、水分及游离酸含量均符合DL/T 808—2002副产硫酸铵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上三叠统延长组及下二叠统山西组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对该区页岩气进行开发。针对水平井固井过程中存在的油基钻井液清洗困难、长水平段套管难以居中、固井过程中易发生漏失、水平井及分段压裂对水泥环要求高、长封固段固井附件易失效等技术难题,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获得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措施:1在该示范区通过采用清油型前置液多级冲洗工艺,有效地冲洗界面残留油膜,提高油基钻井液冲洗效率;2新研制的水平井专用扶正器能有效降低管柱下入摩擦阻力,保证套管的居中度;3通过提高地层承压能力、优化浆柱结构实现平衡压力固井;4优选韧性材料提高水泥环的耐冲击能力,较好地满足了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对水泥石性能的要求;5研制的高性能固井附件,保证了长封固段水平井施工安全。所获成果已在该示范区的4口页岩气水平井中进行了应用,固井一次成功率达100%,固井质量优良率达100%,取得了良好的固井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石油化工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不达标的问题,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半干法脱硫除尘一体化工艺对烟气进行了综合治理。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后,排放的总烟气中NOx,SO2,颗粒物的平均质量浓度依次为16.87,7.67,0.42 mg/m3,可满足DB 61/1226—2018污染物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煤制烯烃项目一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影响煤制烯烃企业各主生产装置高负荷运行的因素及提高运行负荷的方法。结合实际生产经验,总结了煤制烯烃企业延长运行周期的措施,确定了煤制烯烃企业最佳的生产负荷,可供同类企业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