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层注射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艾方 《模具技术》1998,(1):92-96
多层注射模艾方(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汽车工业为了在国际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采取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量的措施。此浪潮也波及为汽车工业提供零部件的工业。塑件成形工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采用多层注射模。由汽车制造厂和模具制造厂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2.
液压成形技术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潘 《模具制造》2009,9(5):15-18
汽车轻量化是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液压成形技术近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汽车结构轻量化是其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状况、液压成形原理及典型汽车零部件采用液压成形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3.
轻质高强耐高温的TiAl合金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先进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TiAl合金热加工性差,采用传统方法热成形难度大。而粉末冶金由于近净成形的特点,在制备复杂TiAl合金零部件上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在TiAl合金粉末烧结技术上展开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进步。本文结合TiAl合金粉末成形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综述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热等静压、热压烧结、喷射成形、金属注射成形等方法制备TiAl合金的工艺、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零部件,论述了上述制备方法的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粉末冶金成形TiAl合金零部件的建议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鹏  胡成亮  张质良 《锻造与冲压》2014,(5):34-34,36,38,40,42
精密成形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制造全球化及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汽车零部件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降低能耗、保障安全等成为了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此,精密成形技术中冷温锻等近净成形的少无切削加工技术成为了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日本小岛铁工所强化销售用于成形门等汽车内装件的注射一冲压一体化树脂成形装置“KIP”装置,是应用住友化学工业开发的复合成形加工法“SP—模式”技术而研制成功的。通过注射一冲压一体化,能减少工序和降低成本。该装置已被包括汽车工厂在内的国内外7家企业引进。  相似文献   

6.
《模具工业》2013,(12):18-19
<正>2013年11月10日至12日,"2013大型精密锻压模具及汽车零部件(锻压件)技术交流会"在桂林成功举办。大会由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模具工业》杂志联合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激光焊接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汽车工业发展入手,对激光焊接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特点进行了介绍,概述了激光焊接技术在国内外汽车车身组装与零部件生产的应用,研究了复合激光焊接技术和新材料激光焊接工艺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并指出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辊锻是回转锻造的一种,属于连续局部塑性成形工艺,相较于自由锻、模锻等锻造方法其有很多优点。现广泛应用于农机具、餐具、汽车零部件、叶片、工具行业等的制坯和成形工序,近年来在铁路、机车等行业关键零部件制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粉末注射成形技术是当前生产各种小型零部件制品最常用的方法,能够制造形状复杂、精度高、性能高的烧结制件,且生产速率也相当高,而且还能用来生产颗粒(晶须、短纤维、碎片)增强的复合材料。注射成形技术是在30年代发明的陶瓷制造工艺,当前已广泛用于多种材料的成形加工,包括粉末金属材料(钢,镍和铜等)、硬质合金、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和金属基复合材料,许多类型的陶瓷材料(氧化铝,氧化错,碳化硅,氨化铝以及各种电子陶瓷)。当前最常用的两类注射成形技术是高压注射成形(HPIM)法和低压注射成形(LPIM…  相似文献   

10.
《铸造技术》2009,30(4)
在刚刚召开的第七届中国汽车电子电器领导人论坛暨协会年会上,河南省要在“十一五”末实现年产汽车70万辆、“十二五”期间实现年产汽车100万辆的目标已经明确,开封将成为与之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基地。开封市市长周以忠表示:开封将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近年来,开封市充分利用较好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使之正在成为开封的一大新兴产业受到国内汽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目前在建的海马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  相似文献   

11.
<正> 氟聚合物通过挤出、热压、传递模塑及注射成形等工艺处理,被制成各类工业制件。氟聚合物由于其具有耐化学腐蚀、自润滑性,有一定的机械韧性、电绝缘性、隔热和不粘滞等特性,使其广泛用在化工、电子、电器工业和制成轴承、耐高温等零件。 近年来,注射成形零件大量增加。由于  相似文献   

12.
<正>输入轴作为变速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将发动机的扭矩传递至变速箱。输入轴外形结构单一,呈轴对称状,属于典型的变直径长杆类零件。传统的楔横轧热锻成形工艺,因成形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但是,锻件内部组织疏松,锻后需额外增加正火处理来改善晶粒度。近年来,为了提高轴类零件的安全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应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和环保双重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冷锻精锻成形技术生产轴类毛坯锻件。  相似文献   

13.
材料加工技术创新与汽车轻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轻量化是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材料加工技术的创新是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所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型高强度或(和)低密度轻质材料的开发和轻质零件的制备,用其取代传统钢铁零部件,可以大大减轻汽车自重,如高强度钢、铝、镁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其二是采用新的成形工艺实现零件及车身部件结构的简化和轻型化,节约生产材料、提高工作性能,如剪裁毛坯、液压成形、零件轧制、发泡铝成形、激光焊接等.最后还展望了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在传统渗碳、渗氮及表面淬火工艺的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基础上,简单综述了传统工艺在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上应用的工艺优缺点及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新型表面形变强化、高能束流表面强化、表面冶金强化、表面复合强化及表面纳米强化的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详细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型表面形变强化中的喷丸强化工艺、高能束流表面强化中的激光表面淬火与电子束表面淬火工艺及表面冶金强化中等离子喷涂工艺的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汽车零部件表面复合强化技术和表面纳米强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和研究现状,尤其是将表面复合强化技术中的传统工艺与传统工艺、传统工艺与新型工艺、新型工艺与新型工艺的多种复合工艺的相互结合及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在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上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未来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热成形工艺应用现状 在当今社会中.能源短缺和排放污染是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实现节能减排,车身轻量化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之一。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来制造零部件,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零件重量,是实现车身轻量化的重要途径。热成形工艺技术是典型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结合应用,其本质是将冲压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结合起来.即将硼钢加热后快速输送到水冷却模具中.在冲压成形的同时实现材料的淬火相变.得到完全马氏体组织的零件。  相似文献   

16.
<正>一《汽车零部件》杂志简介《汽车零部件》(Automobile Parts)是由国家科技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主办,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承办的以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为内容的科技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7.
<正>《汽车零部件》(Automobile Parts)是由国家科技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主办,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广州)承办的以汽车零部件产品资讯及技术发展为内容的技术性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8.
板材冲挤复合成形模拟与裂纹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材冲挤复合成形是一种厚板近净形成形工艺,在汽车零部件精密成形制造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采用刚塑性有限元法对板材冲挤成形工艺进行了模拟,确定了板材冲挤变形的速度场、等效应力场和等效应变场,揭示了板材冲挤工艺的成形特点。基于J.W.Hancock与A.C.Mackenzie提出的断裂判剧和数值模拟分析,预测了板材冲挤成形裂纹产生位置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测定板材冲挤成形中裂纹产生情况,验证了模拟分析结果,对于板材冲挤复合成形工艺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7月7日,格平根/瓦格霍伊塞尔-舒勒为钛零部件的成形研发出了一台创新型拉伸压力机,同时适用于冷成形和热成形工艺。几天前,舒勒在瓦格霍伊塞尔厂区的内部展览会上发布了这台复合压力机。现场有超过60位来宾目睹了该热-冷拉伸压力机生产航天航空工业用钛零部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模具工业》2012,(4):I0004-I0004
<正>汽车模具是汽车工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在汽车生产中,90%以上的零部件都需要依靠模具成形。目前,我国在卡车、轻型车、微型客货车等模具方面基本上可以自给,并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但生产轿车的大部分模具仍需进口,这些模具主要有车身覆盖件模具和内饰件模具,年进口金额1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