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天然气形成机制与相关地球科学问题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论述了细菌成因气、热成因气、深层气和非生物成因气的物质来源和成气机制,指出,不同物质来源、不同成气机制和成气环境,构成了天然气的多种成因类型和不连续成气特征。评述了深层气、非生物成因气研究进展和它们的资源前景。讨论了形成非生物成因气的聚合反应和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以及鉴别非生物成因气的地球化学指标的有效性。认为松辽盆地诸多气井天然气的非生物成因特征,为研究和寻找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资源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松辽盆地昌德-肇州西和徐家围子深层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使该盆地非生物成因气的储量超过500×108m3,展现了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气的良好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2.
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耦合与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要论述了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研究现状、勘探前景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和差异。指出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研究是今后油气地质和勘探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勘探前景。认为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物质来源,生成和演化机制大相径庭,但赋存的物理化学环境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深部高温、高压环境条件下各自所经历的热演化特征亦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深层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研究中,也可以适当兼顾对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勘探和研究工作。 \r\n\r\n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6):757-757
非生物天然气资源特征与前景戴金星非生物天然气形成机制与相关地球科学问题王先彬深层及非生物成烃作用的催化机制吕功煊丑凌军张兵中国近海油气成因类型与资源前景董伟良关于石油成因理论的争鸣张景廉松辽非生物气的成藏特征与地壳结构郭占谦天然气、石油实为幔汁(HACONS)相变产物杜乐天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气的耦合与差异妥进才沉积盆地中油气形成过程中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周世新油气形成的非“盆地”观点介绍史斗非生物成因油气研究与前景夏明生成烃机理与非生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判识标志李春园王先彬地幔流体体系与原始有机质…  相似文献   

4.
从无机观点论述了天然气的成因。综述了Gold的天然气“地球深部成因”学说。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已经完钻的超深井及其新发现,认为应加强深部天然气的勘探。  相似文献   

5.
从无机观点论述了天然气的成因。综述了Gold的天然气“地球深部成因”学说。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已经完钻的超深井及其新发现,认为应加强深部天然气的勘探。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天然气成因学说、地球深层天然气研究状况和一些国家超深钻探计划的文献调查结果,认为研究开发地球深层天然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无机观点论述了天然气的成因.综述了Gold的天然气“地球深部成因“学说.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已经完钻的超深井及其新发现,认为应加强深部天然气的勘探.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天然气成因学说、地球深层天然气研究状况和一些国家超深钻探计划的文献调查结果,认为研究开发地球深层天然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球深层天然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天然气成因学说、地球深层天然气研究状况和一些国家超深钻探计划的文献调查结果,认为研究开发地球深层天然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南部德惠断陷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惠断陷已有40余年的勘探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勘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通过对德惠断陷深层天然气的组分及其碳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并结合具体地质条件研究后表明:德惠断陷二氧化碳组分主要为有机成因;农安气田埋深相对较浅的干气形成除与母质类型有关外更主要的是天然气纵向运移过程中的分馏作用和泉三段的泥岩超压所致,而营城组和沙河子组天然气较干主要是因为来源于高过成熟生烃母质;德惠断陷天然气可以划分为油型气、混合气、煤成气和生物成因气4种类型,但以煤成气为主。认为德惠断陷深层营城组和沙河子组既聚集了部分未曾调整破坏的正常成熟气,又聚集了大量高过成熟阶段的天然气,油气源丰富,有望形成较大规模气藏,是勘探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1.
地球深部有机质演化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突破传统的油气成因理论,研究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气形成的基础科学问题。地球深部有机质演化涉及两个基本过程:①初始复杂有机质经热解作用向简单有机质转化;②初始低分子量含碳物质(CO,CO2等)通过聚合反应形成较高分子量的有机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球深部油气仍有很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压力抑制了有机质热成熟作用和破坏作用,使得深层烃源岩仍具良好的生烃潜力。有机质成烃过程与外源氢的加入密切相关,外源氢的加入提高了成烃转化率,抑制了有机质的石墨化进程。水是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重要氢源。微量过渡金属元素对有机质成烃有重要催化作用。上述两种成烃过程的差异,导致其碳、氢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各异,反映其特征的同位素组成变异亦大相径庭。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气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参51  相似文献   

12.
火山活动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火山活动为地壳表层带来了地球的深部物质,沉积岩、火山岩兼有的二元结构盆地,不仅有地壳表层的、低温的、生物成因的有机物质,还有来自地球深部的、高温的、非生物成因的无机物质。其中有CO、CO2、CH4、C2H6、C3H8、H2、He、Ar等气态物质,有热液初生水以及以水为载体的备种元素等液态物质。因此,在有火山活动的沉积盆地中应有烃气及非烃气的多种天然气资源;有生物成因的油气资源;有以水、油为载体的多元素共生资源;以水为载体的地热资源。因此,二元结构盆地中的石油和地层水除自身的资源价值以外,还有更有价值的多种元素的共生资源,在二元结构盆地中的石油和地层水是矿中矿,它们将是未来世纪新型工业——石油冶金工业和地下水冶金工业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3.
再谈油气成因和拓宽勘探领域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国家石油安全、发展油气地质理论和拓宽油气勘探领域的视角出发,评述了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和香山科学会议第265次学术讨论会――非生物(无机)油气的形成和资源前景,并与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与无机生油理论者商榷”的作者讨论了油气的成因问题和我国油气资源前景的估计问题。在学术争论和科学发展史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无机成因油气论和无机成因的气田(藏)概略   总被引:72,自引:9,他引:63  
我国无机成因油气理论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沿。科学实践证明,在油气中很大部分,特别是石油是有机成因的,然而并不排除在油气中相当多的部分,特别是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的。无机成因的烷烃气的甲烷一般δ13C1>-30‰,具负碳同位素系列,甲烷的CH4/ 3He值为n×105~7。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的δ13CCO2>-8‰。我国的昌德气田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以烷烃气为主的无机成因气藏。无机成因二氧化碳和烷烃气有利发育带主要分布在:莫霍面隆起或地幔柱上隆地区;热流值大于1.3HFU,地温梯度大于3.5℃/100m的高热-热构造区带;R/Ra>1正异常带,特别在R/Ra>2的地带往往发现气藏;近期或较新时代玄武岩或岩浆活动带,以及沿气源断裂 区等。  相似文献   

15.
“进(近)源找油”:油气地质理论创新与重点领域勘探思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创新地质理论和勘探重点领域是石油地质学科发展与工业探索发现的永恒主题,"进(近)源找油"正成为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新方向。地质理论创新引领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立足中国特色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研究历程,取得4项研究认识。(1)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的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大盆地,未来油气勘探潜力仍很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将指导"共生富集"大盆地实现两种油气资源类型的整体发现、极限开发与协同发展。(2)石油地质理论在大油气田的发现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化烃源岩认识可以不断开辟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新领域,挖潜"共生富集"大盆地可以不断推动常规-非常规油气大发现。(3)重点领域是油气规模增储和战略发现的主力军,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烃源岩层系是未来陆上重点发现和发展领域,中西部突出深层-超深层优质油气资源,中东部突出中-深层非常规规模油气资源。(4)立足6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盆地基础研究,突出烃源岩附近及其内部油气资源的规模快速利用,常规油气聚焦"富油气层系"战略发现,非常规油气聚焦"人造油气藏"规模开发,攻关"共生富集"盆地资源序列、重点领域风险勘探、万米超深层科学探索、非常规油气人工改造、煤炭一体化地下气化、页岩油及煤岩油原位转化6大战略领域,努力实现深层-超深层油气发现成规模、非常规油气资源能动用。面向未来10~15年,新一轮地质理论创新和重点领域优选,将带动中国油气工业继续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6.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进展与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世界深水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当今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和油气增储上产新亮点,也是当今海洋油气勘探必然发展趋势和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南海陆坡深水区属我国油气勘探与研究的新区,处于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位置,从烃源岩、含油气储盖组合、圈闭及油气运聚条件等综合考量,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颇具油气资源潜力,其应是我国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和增储上产的现实区域。在以往研究和所获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围绕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以期促进和加快南海深水油气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17.
对石油与天然气成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油与天然气成因无机说和有机说所持证据以及实际勘探资料进行深入辩证的分析,认为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统一的,即有无机成因的油气,也有有有机成因的油气,它们都是自然界元素不断循环过程中的的一种中间产物。由于二者在生成环境、产出状态上的差异,被发现的几率就会不同。对不同成因油气资源的勘探应采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基于这种勘探思想,人们将会在更大范围的领域发现更多类型的油气资源,为石油工业提供更折后备资源会储量。  相似文献   

18.
地壳深部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源气是指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的无机成因天然气或称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它具有明显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其成气假说主要有合成气说和地球脱气说。深源气也可以形成工业油气藏,成藏模式有三种。据国内外研究,世界上深源气资源量很大,我国深源气的潜力也很大。深源气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有可能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取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当前油气勘探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12,33(Z1):6-13
中国油气供需缺口加大,勘探形势严峻。本文从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出发,着重分析了全球油气勘探趋势、中国当前油气勘探面临挑战、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基本问题,以及当前油气勘探理论与关键问题。全球油气勘探领域不再受勘探程度的限制,逐渐呈现出向深水、深层、非常规、北极等新区、新领域转移的趋势。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逐步进入较高油气勘探程度,勘探深度加大、目标更为隐蔽、储层物性更差,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难度逐渐加大。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面临区块获取困难、政治风险增加、勘探技术要求更高等多方面挑战。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资源评价等核心技术需要加强研究,井筒和压裂等关键开发技术需要加强现场试验攻关。在新一代油气勘探地质理论指导下,重点解决地质条件下全过程的有机质烃类生-排-运-聚模型、构造改造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低渗-致密储层的孔喉结构与油气渗流机理、中国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与连续型非常规油气的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等9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