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双河油田上倾尖灭区低阻油层的研究,探讨了多种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提出了“概念识别-Φ-Sw图版识别-BAYES多组判别,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这样一套由简单到复杂,多层次,多种数学手段相互补充的识别方法,使该区低阻支的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也为评价和识别同类油层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地震、测井、岩心化验分析及试油试采成果为基础,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的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低构造幅度、弱沉积水动力条件及高黏土矿物含量等。针对成因类型,分析了相同沉积环境、相似物性条件下油层段电阻率与其距自由水面高度差之间的关系,根据电阻率递减规律分析其地质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分段确定油层的电阻率下限值,以消除油水分异作用的影响;同时结合电阻率比值法,对低阻油层进行综合判别。综合分析认为,K油田低阻油层纵向上主要位于构造相对低部位或沉积旋回正韵律的上部,平面上多分布于沉积水动力条件弱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席状砂微相。  相似文献   

3.
吉林油区低阻油层判别技术能够有效识别因储层的泥质含量高、砂泥薄互层、钻井液侵入、地层水矿化度异常高等因素造成的低阻油层,提高了油水层解释精度,解决了油田开发的关键问题.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用孔隙度-电阻率改进电性图版识别法,用"纯砂岩"地层的电阻率值做电性图版来识别孔隙流体性质在四方坨子地区取得较好的效果;利用束缚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交会图分析法,求取地层含水饱和度Sw和地层束缚水饱和度Swi来判别地层产油或产水,发现了大老爷府大型整装低阻油田;通过分析在淡水钻井液侵入条件下电阻率径向上变化的"无侵线法"油水层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发现了一批高产层或油田.  相似文献   

4.
低阻油层判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吉林油区低阻油气层形成的机理及识别方法。这些方法在矿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八面河油田在北区的扬二块、广北区的G8块和南区的M20井区等滚动开发及挖掘剩余油工作中,发现了许多低电阻率油层。为此,在开展低阻油层成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评价及老井挖潜,建立了八面河油田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和流体识别图版,为八面河地区的勘探、开发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理庄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机理及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理庄油田沙二段具有高、低电阻率油层共存的特点,油水层识别极为困难.针对性地研究了正理庄油田高、低电阻率油层和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实验结果分析了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机理,指出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类型为双孔隙系统结构的砂岩低电阻率油层.综合各种动态及静态资料,深入挖掘各项资料中的特殊信息,提出了一套综合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并以Waxman-Smits模型和压汞资料建立的含油饱和度解释方程验证其正确性,在油水层复查工作中证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八面河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北区—广北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高—极高地层水矿化度和低幅度油藏;南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泥质含量导致的高束缚水,其次是储层中存在的导电矿物等。通过分析八面河油田低阻油层的岩石特征和电性特征,建立了研究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和流体识别图版。运用该判剐标准复查老井385口,提出怀疑井26口,解释油层共计31层(49.2m),试油井5口。其中,面14区沙四段6砂组测井解释符合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8.
樊川区延长组长6_1油藏普遍发育低阻油层,给测井解释人员在油层识别上造成一定难度。通过实验和生产数据的分析对比,结合樊川区长6_1层地质特征,对长6_1低阻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借助交会图法和计算自然电位重叠法对其进行识别。分析表明,长6_1储层的复杂孔隙结构导致地层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黏土矿物增强导电性等因素是造成研究区长6_1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采用交会图法和计算自然电位重叠法可以有效地识别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9.
欢喜岭油田滚动勘探过程中,以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研究和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综合地质研究、录井、测井、岩心分析等资料,充分利用老井和老资料,选择典型井可疑层进行试油试采并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欢喜岭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水中找油"的突破,发现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同时也为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依据已证实低阻油层的地质、测井、测试和化验分析资料,分析了双河油田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认为岩性细、岩石颗粒表面粗糙;泥质含量大,泥质含量中绿泥石所占比例高;油层薄,油层内存在泥质夹层;含油高度小以及泥浆滤液的侵入等是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释低阻油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由于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水层接近,导致对这种油层的识别有很大的困难,往往被误认咸水层。本文详细的叙述了低阻油层的概念、形成原因、测井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力求能够对利用测井资料识别低阻油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以港东开发区二区六断块为例,在对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主要为黏土附加导电性、薄层和咸水泥浆侵入,并针对性地提出电阻率动态响应数值模拟法、电阻率曲线重构法及双水模型法对低电阻率油层进行识别,经现场实施,这3种方法对复杂断块底水油藏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与评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设计出一种神经网络流体层模拟交会图版,用于开发中、后期油层的流体识别。通过对H油田的储层流体性质及类型进行识别,获得了很高的识别率,为复杂地层以及其它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测井解释和数字处理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用侧向与感应电阻率比值识别低渗透率储层流体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达木盆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具有钙质含量高、孔喉半径小、储层骨架电阻率高的特点.储层无论是含油还是含水都具有较高电阻率,仅靠含油饱和度不足以准确判断储层所含流体性质.利用同时测量双侧向、双感应电阻率的有利条件,依据侧向串联测井受高阻影响反映地层骨架、感应测井并联测井受低阻影响明显反映流体性质的特点,确定每个储层的侧向电阻率与感应电阻率比值,建立电阻率比值与孔隙度交会图定量解释图版;结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定量解释图版,建立双图版定量解释标准,提高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测井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八面河地区面14井区Es<'6><,4>砂组低阻油层发育,根据面14井区Es<'6><,4>砂组的沉积环境、储层的微观特征、粘土矿物的含量及成分、微观孔隙的导电机理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研究和探讨.综合分析了造成低阻的主要因素,并依据试油试采资料,利用地质统计法建立了低阻油层的识别图版;通过创立测井曲线的"三性"对比法识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阿达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岩心的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查明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成因,分析了不同成因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以试油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该油田低阻、低对比油层的测井识别方法。用自然电位(SP)、深侧向电阻率(LLD)和微球电阻率(MSFL)。以及归一化的LLD-SPR和LLD/LLS-孔隙度2个交会图可有效地识别该油田的低阻、低对比油层。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低阻油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东濮凹陷低阻油层的测井曲线显示特征,从岩石物理特性、油藏高度、泥质砂岩阳离子交换、换井滤液侵入和导电矿物影响等几个方面系统地进行了低阻油层成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伏阻油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骨架颗粒岩性细、泥质含量偏重、地层水矿化度高,油藏高度低是形成东濮凹陷低阻油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留盐间低阻油层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通过对文13北块低阻油层与文13西块同层位高阻油层取心资料对比与钻井试油资料结合分析,认为文留盐间低阻油层测井曲线特征是和油世故地质特征与钻井过程两方面因素有关。同时介绍了该类低阻油层特征和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MQ油田低阻油层主要是因为该区储层夹有薄泥岩层,导致油层电阻率偏低,常规测井解释很难将油层、水层和干层区分开,针对这种现象,采用先进的软件包,利用多方程和多参数综合解释新技术,很好地分清油水层,找到了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确定了该油田油层、水层和干层的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