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芳丽 《人民长江》2015,46(17):10-14
为了提高对长江下游和畅州汊道演变规律的认识,以该河段大量实测资料为依据,从分流比、河槽容积以及航道条件的相关关系出发,分析了其河势的演变及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在和畅洲右汊分流比小于30%、0 m以下河槽容积小于0.8亿m3时,航道条件总体趋于恶化。对和畅洲水道河势控制和航道整治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建议采取的工程措施包括,适当加大右汊分流比、增强右汊水流动力条件、稳定并提高右汊现有河道容积。  相似文献   

2.
镇扬河段和畅洲汊道由于历史上主支汊易位多次,是长江下游分汊河道中演变最为剧烈的汊道之一.三峡水库蓄水、河道整治工程及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影响了和畅洲汊道形态的调整.分析了该河段来水来沙特点,介绍了河道(航道)整治的基本情况,并对河段的分流比及整治工程进行阶段性分析,研究了和畅洲汊道的河床演变,并统计了左、右汊断面特征值中...  相似文献   

3.
长江镇扬河段和畅洲汊道演变和治理工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长江镇扬河段是长江下游变化最剧烈的河段之一,其主要变化表现在世业洲左汊的缓慢发展及汇流后的主流不断右移、六圩弯道的崩岸及弯道向下游发展、和畅洲左汊的持续发展等。多年来为稳定河势,镇扬河段已实施了一、二期整治工程,使剧烈变化的河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根据镇扬河目前的情况分析了该河段来水来沙特点、近期河道演变规律及演变趋势,介绍了该河段二期整治工程的基本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和畅洲左汊口门控制工程方案研究、设计、施工及工程效果等内容。工程后的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和畅洲左汊口门控制工程达到了预期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长江镇扬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境内,上起三江口,下迄五峰山,自上而下分为:仪征水道、世业洲汊道、六圩弯道、和畅洲汊道以及大港水道,河道演变剧烈.主要从分流比、平面形态及河道深槽变化情况,对和畅洲口门控制工程、12 m深水航道潜坝2项工程建成后对该汊道河势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项控制工程对和畅洲汊道左右汊分流比的调节作用明显,但同时也引起了该汊道河势的变化调整,从而出现部分岸段滑塌崩岸,针对目前河势变化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镇扬河段和畅洲左汊潜坝工程是首次在长江主汊中采用全断面潜坝形式实施的汊道控制工程,工程建成后使和畅洲左汊分流比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实现了工程预期目标。为研究潜坝工程对和畅洲汊道近期演变的影响,比较了潜坝工程建成前后汊道平面、断面、分流比、槽蓄量等要素的变化;分析了来水来沙条件、上游河势变化、河床边界条件等因素对汊道的影响;从两汊道阻力变化对比、相对引水深变化及上游流速分布的改变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潜坝工程对汊道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潜坝工程建成后和畅洲汊道发生了有利变化,而潜坝工程是和畅洲汊道近期演变朝着有利方向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长江镇扬河段是长江下游变化最剧烈的河段之一,近百年来其河道变化主要表现在世业洲洲头的不断崩退、左汊的缓慢发展及汇流后的主流不断右移,六圩弯道凹凸岸互换后的凹岸持续崩坍及弯道向下游不断的发展,和畅洲汊道由多汊演变为鹅头型双汊河道后发生主、支汊易位及左汊的持续发展等。其演变过程颇为复杂,河道整治难度较大。通过分析镇扬河段的河势特点及近百年来河道的演变特点,结合已实施的整治工程,分析了该河段工程的整治效果,总结了工程的整治经验,并且针对目前河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长江上中游来水来沙条件影响,下游镇扬河段的世业洲左汊发展、右汊萎缩速度明显加快。鉴于主跨润扬大桥所在右汊演变对下游六圩弯道与和畅洲汊道的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河势控制措施,以稳定现有河势。通过对该汊道的河势分析和河工模型试验,为其治理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世业洲左汊下游修建潜坝工程,能够有效减小左汊分流比,对世业洲汊道河势有利。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长江镇扬河段上起泗源沟承南京河段,下至五峰山接扬中河段,全长56km,自上而下由世业洲汊道、六圩湾道、和畅洲汊道组成,属长江中下游河势变化最为剧烈的河段之一。在二期整治工程建设中,为切实抓好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建设行为,全面实行了招标投标制。 2 招标前的准备工作 2.1 项目批准及资金落实 长江镇扬河段二期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均经水利部批准,其初步设计报经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批,工程施工图设计和预算报经省水利厅审批。根据水利部  相似文献   

9.
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后改变了原有的河流边界,对局部河势造成一定影响,且经过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后,需要从整治工程安全稳定性及河势变化方面研究河势响应性调整情况。基于整治工程方案及实施时间、新济洲汊道段河势演变分析、近期水情,并结合实测1∶2 000大比例监测成果,从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冲淤分布、岸坡比变化等4个方面分析了该河段整治工程初期在不同量级洪水下的冲淤变化,对冲淤变化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新济洲河段河道宏观河势处于冲淤交替态势,整治工程区左汊1、右汊1、右汊2在近期河势变化处于河床调整变化的正常范围之内,岸线及堤防近期仍处于相对安全的态势。研究成果可为工程管养及应急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引言 长江和畅洲汊道位于长江镇扬河段中下段,自70年代末和畅洲左汊切割以来,左汊河床逐年发展扩大,80年代初和畅洲左汊为支汊,至80年代末已发展成为主汊,这期间虽然经过大规模的一期整治工程,但左  相似文献   

11.
潮河生态修复治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河是潮白河的主要支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防洪标准低,缺少控制性工程;二河道侵蚀冲刷严重;三潮河两岸面源污染严重等,严重威胁着首都北京的饮用水安全.为保障北京市供水安全,采取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潮河两岸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河长87.68 km,其中工程措施防护61.13 km,生物措施防护32.79 km.工程实施后,恢复了潮河河流的生态环境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质复杂,河道众多,桥梁隧洞总长占路线长度的比例较大。桥梁跨越河道,必会对河道行洪及河段涉水建筑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如果涉河桥梁跨河角度和桥墩型式布置不当,将会带来汛期的水位壅高、河道冲刷等一系列问题,对河势稳定、防汛抢险和水利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沈海高速公路复线福安至漳湾段工程跨河桥梁进行分析,对河道泄洪影响进行评价,发现其中布置不当对河道泄洪造成安全影响的因素,并提出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13.
黄河垦利十八户控导工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庄至西河口位处黄河河口河段,近年来由于来水偏少,河床淤积,导致河势发生变化,对河口地区防洪安全和油田生产影响很大。在对该河段河道特性及河势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对现状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选定了十八户控导工程布局方案,以达到控导主流,使原有工程发挥效益,减轻洪水威胁,稳定清水沟流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干流的河床演变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延贵  胡春宏  周文浩  朱毕生 《水利学报》2003,34(12):0027-0033
通过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水沙资料和地形资料的对比分析,进行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水力几何形态、河相关系、河道稳定性和河势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指出新其满河段以上(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河势相对不稳定,属游荡型河段;新其满河段以下(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河道相对稳定,属弯曲型河段;新其满河段(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介于二者之间,属过渡性河段。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短时间内河道除局部河势变化较大外,整体上河道仍相对稳定,1998年河势的变化范围在1978年河势活动(或滩软)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沁河下游90km长游荡型河道有畸形河势6处,这些畸形河势对堤防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0世纪90年代以来,沁河下游来水减少,又缺乏有效的规划治理,短时期内畸形河势难以依靠水流自然的力量得到改善。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采取人工切滩导流措施改变沁河下游畸形河势是必要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另外,沁河畸形河段切滩导流必须掌握好时机、方法和技术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丁坝在三屯河河道整治中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屯河渠首以下3km范围内的河道,东西两岸毗邻三屯河东西干渠及耕地,河道两岸多年遭受洪水的严重侵蚀破坏,直接危及到了下游东、西引水干渠的安全。2000年,对该段河道采用丁坝型式进行了总体整治设计,当年秋季竣工。经过近3a的运行,整治效果较明显,彻底根治了水患,确保了东、西引水干渠的安全,取得了巨大的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断面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游荡型河段,河宽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与流量之间基本没有相关关系;②蜿蜒型河段,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前,断面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与游荡型河段相似;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后,水面宽与流量关系不大,平均水深与流量成正比关系;③过渡型河段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具有游荡型河段的断面特征,又具有弯曲型河段的断面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流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淤积作用、冲刷侵蚀作用和渗流潜蚀,其中黄河下游的淤积作用是最主要的河流动力地质作用。对黄河下游河流动力地质作用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流地貌断面形态与输水输沙能力有较大关系;河势变化,尤其是河势突变对河流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渗流潜蚀作用降低和改变土体介质的力学强度和物理性状,可引发渗漏、沙沸、流土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和堤岸溃决险情。  相似文献   

19.
滹沱河洪水演进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壁庄至北中山为滹沱河主干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常年处于干涸状态,洪水的演变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采用河北汇流模型对该河段洪水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可供广大水文工作者在今后干旱平原河道洪水预报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澜沧江小湾水电站施工截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湾水电站施工截流模型在考虑河床覆盖层的动态变化条件下,试验研究导流洞围堰拆除爆堆的可能型式及其导流洞分流特性,提出围堰拆除、保证导流洞分流的条件;系统试验不同级别截流试验流量下龙口段水力要素和抛投料尺寸,优选切实可靠的截流方案,合理估计其截流风险,使截流方案实现合理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统一,为工程截流设计与施工组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