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Planning》2020,(7)
随着我国彩票业的发展,彩票销售站点和彩民数量不断增多。而以彩票为犯罪对象的盗窃犯罪案件屡有发生。无论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对盗窃彩票犯罪存在不同认识。分歧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彩票的法律性质如何;其二,如何计算彩票盗窃金额;其三,盗窃彩票金额的既遂、未遂问题。正确认识彩票的法律性质,根据盗窃彩票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是正确适用法律、准确计算盗窃犯罪金额,进而精准打击盗窃彩票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众所周知,在财产犯罪中盗窃罪是最为常见的犯罪形式之一,也因其具有看似清晰的成立条件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而被大家所广泛理解。但本文认为,盗窃罪的成立条件不应包含秘密性,而应该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而受非法占有目的指引实施盗窃行为。明确盗窃罪的成立条件以及其与抢夺罪,侵占罪的区别,是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盗窃罪的重要前提也是明确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盗窃罪作为一种古老且常见的侵犯财产类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盗窃行为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对盗窃罪是否应限定为秘密窃取产生了质疑。本文认为盗窃罪的秘密性是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等其他财产类犯罪的本质要件,也更符合我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愈发严峻并呈高发态势,其中盗窃罪是未成年人最常见的犯罪种类之一,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盗窃前科能否作为成年后盗窃入罪的要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5)
盗窃罪是刑法中最常见的犯罪,借条是民法中最常见的民事法律合同,当刑法中的盗窃行为和民法中的借条相撞时,应当如何来处理?侵财类犯罪的本质是使他人的财产遭受损失,这里的损失包括被害人应增加的财产未增加;不应减少的财产减少了。而行为人窃取借条,是为了“赖账不还”时,出借人的经济利益往往难以通过民事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得到弥补,从而遭受必然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围绕盗窃借条行为,分别从盗窃借条行为的争议点、对各个观点的批判、盗窃借条行为的定性分析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
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如何定性,考验着立法者和司法者的智慧。本文梳理了目前实务中处理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几种主要观点,包括以盗窃罪论处、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论处、以侵犯通信自由罪论处,分别进行了分析,最终认为以盗窃罪论处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是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正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0)
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创造力的提高,使得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越来越多变,通常一个犯罪分子为了实现其犯罪目的往往会不择手段,大多数不会按照刑法条文规定的情节进行犯罪,给司法实践中的审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盗窃罪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罪名,更是如此,像扒窃,入户盗窃等常见情节的认定,等等。本文将以盗窃罪为切入点,通过司法实践中案例分析的方式,浅析盗窃罪中情节的认定,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5)
完全犯罪共同说、部分犯罪共同说以及行为共同说是现今刑法关于共犯本质问题的三种学说。我国目前采取的通说观点是部分犯罪共同说,但这种学说在"共同过失犯罪"中并不能给与合理的解释,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一些具体案件并不能妥当处理。因此对行为共同说的提倡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刑法中的错误问题既会涉及到犯罪的既遂或未遂,又会影响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共同犯罪由于涉案主体多,人员又有分工,共犯中的错误问题则更为复杂,同时这个问题也与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共同犯罪中错误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6)
入户盗窃作为盗窃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主观恶性、客观危险性、危害性等方面都更加严重,但是关于入户的认定却在理论上和实务中存在争议,而实践中入户盗窃案件却屡见不鲜,伴随而来的入户盗窃都是理论界焦点话题。对此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入户盗窃罪的特点,对入户盗窃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入户盗窃罪理论研究提供有益支持,为入户盗窃司法认定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8)
秘密窃取是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对于盗窃罪的重要区分标准,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部分学者指出,传统刑法理论对于盗窃罪的认识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社会,故引入"以平和手段取得他人财物也成立盗窃罪"的观点,但是从审判实务而言,几乎不能找到支持其观点的判例,且其并不符合我国现有国情,更不能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因此学界通说观点仍然坚持"秘密窃取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9)
本文对如何区分抢劫罪既遂与未遂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统一标准的重要性。这一标准对于抢劫罪普通犯与加重犯同样适用,这种实际的区分方式对于司法统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3)
本文主要以危害公共安全罪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危害公共安全的判断,增加对公共安全中"公共"的理解、"安全"的理解。然后提出对"其他危险方法"的认定,根据刑法理论,其他危险方法在认定过程中需要参照其他犯罪方法,例如放火罪、爆炸罪等。最后,对比分析了第114条与第115条第1款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合理解读"未遂犯—既遂犯";另一方面,提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存在未遂与中止。通过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研究,企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营造安全稳定的公共安全做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7)
在司法实践中,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缺乏一套统一有效的判断标准,尤其在具体的刑事案件中极易发生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探究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对于其实体法发展、司法公平正义显得格外重要。两大法系中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各种学说,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解决思路,但是适用起来仍不免存有漏洞。新条件说是在条件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说,本文旨在通过典型案例简单介绍新条件说的理论基础、适用规则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9)
当前司法实践中,以窃取借据来逃避债务的案件不胜枚举,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日益迫切。本文通过案例引入,从借据法律性质、财产性利益与财物关系等角度入手,逐步论证财产性利益可以作为盗窃罪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0)
对占有归属的判断在确定盗窃罪与侵占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判断某财物属于何人事实支配领域的关键在于原财物占有人和第三人是否存在委托信任因素;在脱离原占有人财物的情形,对"较为封闭、排他性较强的空间"的认定应采取比较保守的认定方式;共同占有人一方将共同占有财物据为已有的行为属于盗窃,盗窃数额的认定应除去行为人所有部分;具有上下主从关系的双方共同管理财物的占有归属一般属于上位者。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
不能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对于其不同语境的解读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不能犯与未遂犯需要严格区分,并且在传统认为关于不能犯的三种类型即方法不能、对象不能和主体不能中剔除主体不能这一类型。对于不能犯的内容构造与未遂犯的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不能犯必须限制在主观上存在犯罪的直接故意并且该犯罪能够产生未遂情形的犯罪范畴之内,不能犯和未遂犯核心在于实行的着手上,实行的着手又是关于行为的危险判断上,并因此对于危险的正确理解有利于界定不能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5)
在司法实践中,依然有许多人存在对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的区分不明确问题,本文以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之间的区别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概念分析,研究这两种罪行的区别界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即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既遂的界限,以此对这两种罪行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办学具体实践中,独立学院的法人地位尚未真正的建立,突出表现在举办者的出资不规范,举办者和独立学院之间的财产、权利界定不清楚、责任承担形式不明确等方面。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应通过规范举办者的出资,严格界定独立学院和举办者之间的财产、权利义务、民事责任,才能真正确立独立学院的法人地位,实现独立学院的独立法律人格。当前的办学具体实践中,独立学院的法人地位尚未真正的建立,突出表现在举办者的出资不规范,举办者和独立学院之间的财产、权利界定不清楚、责任承担形式不明确等方面。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应通过规范举办者的出资,严格界定独立学院和举办者之间的财产、权利义务、民事责任,才能真正确立独立学院的法人地位,实现独立学院的独立法律人格。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2)
入户抢劫是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也是刑法重点打击的犯罪。"户"的认定;"入户抢劫"中"入户"目的以限于以侵害户内人员的人身、财产为目的;"入户抢劫"存在未遂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