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COM/DCOM的分布式计算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布式计算在软件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使复杂的大型网络应用程序变得易于开发。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和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Distributed COM)的组件技术是微软的分布式对象技术。通过详细地分析基于COM/DCOM组件技术的分布式计算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开发COM/DCOM组件的基本方法和三层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实现过程。最后,给出了一个用COM组件构造的三层分布式应用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2.
CVF对创建Fortran COM组件的支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组件具有可重用性、语言独立性、自描述性等优点,将Fortran计算程序/数学模型建造成COM组件并集成到组件软件系统是一必然发展要求.COM组件拥有怎样的基本特征,如何规划、设计Fortran COM组件,CVF计算开发环境中的Fortran COM Server Wizard插件为创建Fortran COM组件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支持,在COM组件中能否直接使用Fortran数据类型,就这样一些Fortran编程人员所关注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利用Surfer软件接口进行等值线生成的重复开发问题,提出了生成等值线COM组件的观点。首先分析了Surfer Automation对象模型结构和COM组件原理,然后详细描述了等值线COM组件的设计、算法的实现、接口参数的说明和关键代码,同时给出了COM组件的具体生成过程。最后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采用COM组件技术能对等值线绘制方法进行有效封装,调用方便,提高了开发效率,且图形绘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COM技术和OFFICE COM组件对象模型,并给出一些实例来说明在Windows98/VB6.0/Office2000和Windows2000/C Builder5.0/OfficeXP开发环境中,如何利用COM机制来集成OfficeCOM组件对象。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COM对象与.NET框架对象模型之间的区别,分别讲述了COM作为服务器、.NET作为客户端以及.NET作为服务器、COM作为客户端的COM与.NET之间的互操作实现方法。利用运行时可调用封装器RCW和COM可调用封装器CCW实现了在托管代码(.NET代码)中调用COM组件和在非托管代码中调用.NET组件。在.NET技术成熟的情况下,继续采用COM组件技术编写应用程序将会越来越少,但是在近期内COM技术不会被.NET技术完全取代,而实现COM组件和.NET组件之间的相互操作,可以保护和利用已经存在的大量采用COM组件技术开发的软件和产品,同时可以使那些习惯于COM的编程人员使用.NET平台下的组件软件。  相似文献   

6.
COM组件技术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COM组件技术的原理及主要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COM技术的各种概念、内容和意义.通过对COM模型的探讨与研究,揭示了COM在构造分布式应用系统时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兵工企业弹箭产品生产批量大,加工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提出基于COM组件技术的三层C/S模式在弹箭CAD/PDM集成系统开发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产品模型文件管理模块的开发实例,实现UG/Open、COM、三层C/S模式和MFC相结合的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利用COM组件技术解决网络数据传输中两个难题,对异构数据库的数据访问操作以保证数据传输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通过COM组件技术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封装,从而实现对异构数据库的并蔽,满足了代码一致性的要求,另外,利用COM组件技术,使用UDP传输协议,将数据传输的实现封装在COM组件中,使得各工作站间能够调用统一的传输算法,从而优化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ASP与COM组件技术设计的一种高校院(系)计算机网站。网站利用ASP与COM组件技术实现了发布最新消息、考试安排、资料上传、资料(软件)下载、用户信息管理、投票调查、发表评议和在线留言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组件对象模型技术是Microsoft许多软件的基础,它提供了能跨越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和网络访问组件对象的通用途径,使软件以组件方式集成成为可能.阐述了COM组件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说明了COM组件的实现细节和内部机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COM 技术的通用数据库存取组件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OM 技术是目前流行的组件技术, 通过分析COM 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给出了基于COM 技术的通用数据库存取组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采用当前先进的ADO 技术进行各种数据库的连接和数据库存取的基本操作, 以ATL 技术作为COM 的开发工具, 设计和开发一进程内服务器组件--- 通用数据库存取组件;以VC ++ MFC 开发客户端应用程序, 并测试和应用该组件。采用ACCESS 、SQL SERVER 等各种类型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 通过ODBC 接口访问数据库或者直接通过各种专门数据库引擎访问相应的数据库文件, 实现了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查询、添加和删除等基本操作, 也实现了对数据库中表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COM技术的Office自动评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基于COM技术的Office软件操作考试评分组件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分析COM技术及Office软件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组件技术的自动化评分系统,并以Word评分组件为例,阐明了组件技术在构造现代软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优点,为网络环境下的考试系统开发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CATIA V5二次开发技术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了CATIA ActiveX Automation组件对象模型原理与结构以及其在CATIA二次开发中的作用;然后比较了CATIA二次开发技术的两次方式:CAA C++技术和CAA AUTOMATION技术,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并分别在两种开发环境(Visual C++和Visual Basic)中通过利用Automation接口实现引用类型库程序以及与CATIA的通信程序,并给出了部分代码;最后给出一个端拾器的装配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教学管理系统的构件化,以及软件的可复用技术及模式的应用,并给出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在基于构件的教学管理的开发过程中,集中系统、数据库、用户、界面设计、数据传输等多方面来实现。该系统主要针对教学管理构件化、信息化而设计。  相似文献   

15.
COH/DCOH为分布式系统提供了一种基于组件模型的标准。本文在分析COM/DCOM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OM/DCOM的多层数据库系统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组件技术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近些年来进展很快,已成为电子商务应用开发技术的一个主流方向。分层开发的技术思想使软件开发有了明确的分工,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开发的难度。为了减少层次之间的耦合性,经常需要在服务器端实现客户端不可直接创建的COM(组件对象模型)对象。通过对COM对象的内部分析及微软提供的活动模板库(ATL)中的CComObjoct类的详细分析.叙述了在服务器端正确创建只能由客户端访问但不能由客户端创建的COM对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COM的B/S远程数控系统的结构模型,并根据数控系统的功能将系统划分为独立组件模块,提出了其组件化方案。此外,对系统实现的关键性技术:COM组件的设计与编写、COM组件的配置以及动态反馈加工信息这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系统B/S模式下的三层结构使得远程控制更易于维护、开发和集成,基于COM的组件技术使得整个系统实现了模块化、可重构和可扩展。  相似文献   

18.
A proposed concept of outburst initiation examines the release of a large amount of gas from coal seams resulted from disintegrating thermodynamically unstable coal organic matter(COM). A coal microstructure is assumed to getting unstable due to shear component appearance triggered by mining operations and tectonic activities considered as the primary factor while COM disintegra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weak electric fields can be defined as a secondary one. The energy of elastic deformations stored in the coal microstructure activates chemical reactions to tilt the energy balance in a ‘‘coal–gas" system.Based on this concept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gas flow in the coal wher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re changed due to chemical reactions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this model we calculated gas pressure changes in the pores initiated by gas release near the working face till satisfying force and energy criteria of outburs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forming overpressure zone in the area of intensive gas release with enhanced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The calculated outburst parameters are well combined with those evaluated by field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