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志强  江欢 《玻璃》2006,33(3):3-5,9
在全电熔玻璃窑的设计和运行中,电极布置与功率场的形态以及相应温度场的形态密切相关.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VSM型玻璃电熔窑简化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窑炉功率分布和温度分布形态特征,从功率场和温度场的形态中可以判断出玻璃液的热源和对流源、熔制工艺实现条件、高温区域对于耐火材料侵蚀影响,进而优化电极布置和窑体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2.
玻璃电熔化作为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熔化工艺技术一直被玻璃窑炉普遍应用,而作为给各类玻璃熔液传输电能的电极,又因为各种熔化机理等原因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侵蚀,使在玻璃熔窑的电极表面积逐渐变小,电极电流密度逐渐变大,影响窑炉与电极的寿命。主要结合玻璃电熔普遍采用钼电极在多个全电熔窑、电助熔窑生产运行与改造的电极数据,浅谈电极电流密度的推算与修正,指导玻璃窑电熔(电助熔)中后期的电极运行与维护。  相似文献   

3.
漆小龙  刘振春 《玻璃》2003,30(1):18-22
1 引言电熔窑熔化玻璃时大多采用钼电极。钼电极的侵蚀与玻璃液的化学成份 (多价离子、与钼构成低共熔体的离子、澄清剂等 )、电参数 ,尤其是电流密度有关。众所周知 ,用电化学法——阳极保护和阴极保护法 ,能使侵蚀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实验室试验中 ,我们研究了不同化学成份的玻璃液以及钼在玻璃液中的特性。钼的阴极保护产生了一层硅化钼 ,从而减少了侵蚀。而阳极的钝化则使电极周围形成一种富氧化物的玻璃液 ,降低了电极的侵蚀速率。2 试 验在全电熔玻璃熔炉中进行了钼电极阴极保护的工业试验。熔窑中熔制的是白色钠钙硅灯罩玻璃 ,日产…  相似文献   

4.
孙承绪 《玻璃与搪瓷》2006,34(1):46-49,21
分析了全电熔窑内部加热与火焰熔窑表面加热实质性的区别,指出电极间玻璃液电阻是全电熔窑的研究核心,归纳了玻璃液电阻的理论计算和模拟测定的方法,并介绍全电熔窑内电场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ANSYS 19.0软件对光学玻璃全电熔窑流液洞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运用流场分布、温场分布、局部循环分布对流液洞设计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玻璃液在流液洞中的最大回流位置以及流液洞和上升道区域存在的局部循环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流液洞及上升道区域形成了多个局部循环,流液洞内的回流循环导致玻璃液正方向(z方向)流动的横截面减小而流速增大,同时导致高温区集中在流液洞顶部盖板砖附近位置,该现象加速了盖板砖侵蚀。通过降低流液洞宽度或降低流液洞高度均有利于缩小流液洞的回流循环范围,改善局部区域玻璃液的温度均匀性。曲线拟合近似计算出固定高度为150 mm、宽度为108.14 mm时或固定宽度为250 mm、高度为77.57 mm时流液洞盖板砖覆盖范围内玻璃液无回流产生。  相似文献   

6.
吴道元  张如君 《玻璃》2013,(11):9-11
电熔窑的火焰助熔是在近几年发展的新工艺。它克服了电熔窑易"红顶"的现象,用火焰调节配合料的氧化还原反应,减少配合料中氧气对钼电极的侵蚀,改善玻璃液熔化的热均匀性,提高玻璃液质量。  相似文献   

7.
玻璃在高温液态状况下是导电体,电熔窑和电熔坩埚都是靠玻玏液通电自身发热熔化玻璃的。因此,使玻璃液内发热的热源均匀分布在玻璃液之中,温度场近于均匀分布,对熔制优质玻璃是比较有利的。在设计和使用电熔窑和电熔坩埚时,要  相似文献   

8.
日产5吨乳白色氟化物玻璃电熔窑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方 《玻璃与搪瓷》2002,30(5):41-43,29
结合日产5t乳白色氟化物玻璃电熔窑的运行情况,简要介绍了氟化物玻璃的熔制特点,采用全电熔窑熔化氟化物玻璃的优点,设计熔化氟化物玻璃全电熔窑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路建乡  商树伦 《玻璃》1992,(4):10-12
介绍了高铁黑色玻璃的全电熔熔制工艺,讨论了玻璃组成对着色和电熔的影响以及电极的选择和电熔窑的设计等有关内容.铁电极冷顶全电熔池窑熔制黑色玻璃的应用效果表明,熔化热效率72%,单位电耗0.714kWh/kg_(玻璃),电极一次投资1.509~2.000元/t_(玻璃)·d,电极消耗仅为钼电极的1/10.  相似文献   

10.
孙承绪 《玻璃》2005,32(5):3-4,7
阐述了高硼玻璃的熔制特性,通过对窑内玻璃液流温度分布的分析,认为用全电熔窑熔化高硼玻璃比较理想,并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