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面向规划管理需求的城乡绿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绿地分类研究是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行绿地分类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现行绿地分类标准进行反思以及对当前绿地规划建设焦点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城乡一体的绿地分类:一方面修正现行公园绿地分类,城市建成区内构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两级公园体系,突出游憩康乐功能;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细分"其他绿地",加强对市域非建设用地在类型上的管理与功能上的引导,突出生态保护、景观游憩、空间结构控制等核心功能,为完善现行绿地分类标准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摘要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加剧,城市绿地绩效受到更多关注。由于城市绿地绩效认知和衡量直接受城市发展水平及现实需求影响其内涵认知和评测方法具有较强动态性和现实性。为深入解析我国城市绿地绩效内涵及评测方法的演进过程及趋势,应用 将近 40 年我国相关研究文献分为起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 3 个阶段展开梳理,同时以绩效类型、评测方法以及评测层面三个属性特征为切入点,建立绩效研究的文献属性框架对文献类别细分,通过计量分析从文献发表时间、研究热点和领域分布三个方面揭示各个阶段城市绿地绩效研究总体特征,并对不同时期研究热点、绩效内涵及评测方法的特征及其演进脉络展开讨论,最后对我国城市绿地绩效研究的问题、要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空间集约演进背景下,迫切需求提升公园绿地用地效率,推进其精细化布局。但由于公园绿地用地效率难于界定且其内外部影响因素众多,导致在当前规划实践中要实现公园绿地的集约高效布局仍有较大难度。鉴于此,研究通过建构空间关联量化模型来定量分析公园绿地与其服务对象的空间关联结构与强度,为公园绿地结构和用地效率的衡量创造条件,以佛山大良容桂组团为例来解析公园绿地集约布局调适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通过GIS建立以道路网络为基础的道路矢量数据库和包含公园面积、入口、名称等诸要素的城市公园数据库,基于道路网络与公园入口综合分析得出的服务范围的不规则性,对不同的公园类型分别进行公园服务半径分析计算,得出4种服务盲点类型:真空盲点、车行服务盲点、步行服务盲点和隐形盲点。不同类型的盲点可以为选址分析提供依据,与盲点区的用地性质、自然条件一起指导如何新增公园绿地,而盲点的类型也可用于控制公园的功能与定位。运用GIS对城市公园绿地布局进行分析,可切实将城市居民休闲需求与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结合起来,从而优化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5.
公园避雨设施作为城市公园内部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对突发降雨和台风等气象,对游客起着避雨停留、保障安全的关键作用。以福州沙滩公园为例,基于GIS的费用加权距离法,结合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这3个群体在公园不同路面上的行进时间成本,分析了公园避雨设施对应3个群体的可达性与服务情况。结果表明:1)基于费用加权距离法,对公园不同路面赋予时间成本,从而分析避雨设施的可达性,此方法能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避雨设施的服务情况;2)福州沙滩公园的避雨设施可达性较好,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在0~30s内能到达避雨设施的区域分别占公园可行走面积的86.86%、84.27%和75.61%,占据了大部分服务区域;3)福州沙滩公园的避雨设施服务能力较好,可以同时承载1 584人进行避雨,接近公园最大游人容量的90%。城市公园避雨设施可达性研究是衡量公园绿地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期为公园建设者合理规划布局公园内部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孝感市槐荫公园、董永公园、后湖公园为例,从公园绿地率、空间结构、功能形式、园路及水体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孝感市公园绿地的特色和特征,为创建环境优美、体现城市特色的公园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是衡量城市绿地系统社会公平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小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以莱阳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运用GIS的空间可达性分析,对步行、骑行、及汽车出行等不同交通方式下公园绿地的空间服务范围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对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提高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在精细空间尺度下对人本视角思考不足的问题,从供需两方面同时改进模型,并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模型从供给方改进,增加了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内服务功能多样性指标,用以衡量公园吸引力;从需求方改进,引入Huff模型,考虑了人们对公园绿地主观选择概率。以成都市三环内为例,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及供需现状,结果显示:1)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西高东低”;2)可达性高的区域呈团状聚集分布;3)区域内供需关系不理想,“供给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区域总面积占比89.49%;4)供需较好的区域聚集在东坡街道及其周边。基于评价结果,对供需失衡区域进行分类,并针对性提出近期微更新、中远期规划及长期适配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任日斐  何嵩涛 《园林》2022,(7):136-145
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空间绩效评价对于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游憩服务能力—人口密度分布耦合协调模型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空间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总体成不均衡分布,局部高度聚集,主要分布于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等开发程度较好的区域,边缘地区少有公园绿地分布。(2)人口主要分布在小车河街道—泉湖街道、高新路街道—溪北街道一线,人口密度较高的街道(乡镇)聚集在南明区、云岩区。(3)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总体不足,其空间分布呈递减格局。云岩—南明聚集区服务能力最强,观山湖聚集区服务能力次之,外围服务能力最弱。(4)公园绿地总体游憩服务能力滞后,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与人口密度分布耦合度高、协调度低。耦合度、协调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无明显特征,协调度空间分布与游憩服务能力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险体系建设的发展,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下,应用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北京城市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化,并通过人口密度分布与公园绿地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对城市公园绿地的人口服务辐射能力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显示,整个北京规划市区内公园绿地的缓冲区覆盖范围总计为42196km^2,约占规划市区面积的38%,存在62646km^2的服务盲区。另外,规划市区东部、北部和西南最外围区域大多数办事处中所含的公园绿地缓冲区占其行政区面积的比例均低于10%。在分析基础上,还进行了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城市景区化"是城市发展旅游业提出的新理念,总体城市设计将对城市体型环境和空间特色进行引导。该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城市景区化"的核心内容。然后分析"城市景区化"的空间特征,其空间单元具有旅游吸引物、服务设施、旅游交通、旅游功能区等要素,具有体验化特征,其空间结构具有网络化特征。最后针对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空间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城市功能布局、旅游吸引物与服务设施布点、城市交通组织、城市文化传承、景观风貌特色等方面,说明"城市景区化"背景下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1978年以来的空间发展历程为例,以多年累积的矢量化数据为基础,通过墨菲指数的定量计算得到各个时期中心区的空间范围,并以空间矩阵分析、用地扇区分析和圈层构成分析技术详细剖析中心区的总体增长特征、分形演替特征及圈层演替特征,进一步研究各阶段用地构成、功能结构、空间形态等的不同特点,总结出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演替的圈核结构规律,把特大城市的多核中心区结构划分为主核圈层、阴影圈层、亚核圈层、辅助圈层以及交通输配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揭示特大城市中心区圈核结构模式空间增长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很难将结构整体与局部关键构件的性能用一种结构分析软件全面把握,联合使用目前成熟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软件PERFORM-3D和ABAQUS,可以利用各自特点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评价。以某超限高层结构为例,首先建立该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所需达到的抗震性能目标,在PERFORM-3D软件中对整体结构在不同水准下的性能目标直接进行定义,使用ABAQUS软件对关键构件的钢骨、钢筋等局部应力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对结构构件性能水准的整体判定和关键构件的局部分析,全面评价了该超限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确定其是否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果表明,两种软件的联合应用既可以反映结构的整体抗震承载力及抗侧刚度,又能够很好地把握结构关键构件的局部应力状态,可以更为全面且可靠地反映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系统回顾了历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特征,从功能体系、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区域协同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四个中心"谋保障、"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立结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塑形态、"一核两翼、四个跨界城市组团"促协同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The aging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considerable increase of heavy-traffic load on Germany’s motorways and trunk roads encourages the use of innovative, sound and reliable methods for the structural assessment on network level as well as on project level. Essential elements for this are data, which allow a reliable assessment. For a holistic approach to structural pavement assessment performance orientated measurements will be necessary. In combination with functional parameters as well as write-down models, strategically motivated decision making processes will be useful combined with technically motivated decision processes. For the application at the network level, the available methods for performance orientated measurements are still challenging, as they are based either on testing drill-cores or on nontraffic speed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 innovation steps have been made to bring traffic speed bearing capacity measurements and methods for evaluating pavement structures on the road.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actual assessment procedures in Germany as well as the ongoing work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methods and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成康 《山西建筑》2006,32(12):52-53
针对工程实际,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加固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等进行了阐述,以利于工程实践中结构加固方法的选择,从而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对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宜居城市建设有着较大的影响,如何对其进行合理配置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徐州市为例,运用空间点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城市6类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区公益性服务设施整体分布不均匀,各网点总体呈"东-西"方向分布,但西多东少,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各类型服务设施集聚程度有所差别,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的集聚程度最高为0.260,休闲游憩设施的集聚程度最低为0.801;6类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西部,城市内外围数量差距明显。最后提出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建议,为其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提供决策帮助。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土工构筑物和边坡工程的建设实践,主要针对近年来有关作用机理与数值模拟方法方面的研究 成果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主要包括土工构筑物工作性态和变形时空发展规律、破坏机制和数值模拟方法、土-结 构接触特性和多体接触分析、土质边坡(支挡结构)稳定分析和安全评价等。论文重点介绍了一些数值计算新方 法在土工计算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2020,27(10):37-42
城市扩张带来的生境破坏及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导致城市生态风险加剧。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成为解决这一矛盾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的主要途径。基于对现有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及其不足的梳理,提出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绩效提升为目标,基于融合功能与结构空间优先级的景观生态网络整体优化的概念与方法框架。该框架回应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对生态空间体系规划的新需求,并强调了4个核心策略:基于城市生态问题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诊断、整合生态资源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生态源识别、遵循生态系统服务交付过程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廊道提取与网络结构修正、兼顾网络功能与结构价值最大化的生态用地多情景开发,以探索适应城市扩张、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绩效的生态网络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朱炜钦  陈旭 《中外建筑》2010,(5):130-132
上海的公园绿地素有"海派园林"的美誉。文章通过对上海公园绿地发展的概述,以长宁区的凯桥绿地为例,对其场地条件与设计手法、风格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探讨了海派风格在上海公园绿地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与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