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健全的水质信息预警系统列于预防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保障我国水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至关重要。着重研究基于yjava动态编译技术的水质预警信息系统构建方法,实现预警系统水质信息数据的实时录入、水质预警算法及预警模型边界条件的实时编写与动态编译,较好地满足复杂多变的水质环境预警信息系统功能要求,为构建功能完善的预警系统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相关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项目十一五立项必要性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急需系统规划的指导,城市水环境管理急需水系统与设施监控和预警作为技术支撑,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综合评估的需求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介绍支持向量机的原理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提出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的城市燃气短期负荷预测方法。探讨输入样本数据的选择和预处理方法、核函数和支持向量机参数的选择,结合某城市燃气日负荷数据进行燃气短期负荷预测。与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相比,支持向量回归模型预测方法用于小样本情况下的燃气短期负荷预测精度略高。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水环境修复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利于城市的水环境修复、保障水生态安全、结合生态景观共同营造出和谐的生态水利环境。简要介绍了海绵城市的背景及发展情况,分析了合肥市派河流域水环境现状,阐述了海绵城市理论视角下的生态修复模式,最后对海绵城市建设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水质预警系统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全面和实时掌握西江水源水质基本状况、变化趋势和规律,有效监控水源水质污染事故,强化水源水质监测和预警作用,以西江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为基础,在国内首次建成了具有三道防线(水源地取水口、鸦岗配水泵站和水厂入口)的水源水质预警系统,提高了对水源突发水质污染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对于保障广州市饮用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重点介绍了西江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水质指标选择、在线监测仪器配置、系统组成和基本特性,对城市水源水质预警系统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1年天津市实施了清水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巩固治理成果投资建设了水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分析了监测点及监测项目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该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水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建立,能够显著提高水质监控技术的自动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实时掌握主要区域重点河道水体断面、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排水管网的水质状况,预报、预警重大或区域性水质污染事故,区分不同行政管辖区域的水污染事故责任,核定COD、NH3-N等减排指标,从而提高涉水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监控技术,为水资源、水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对园内水系实施综合水质监测、监控与预警系统,通过在线监测和模拟预测运行状况,建立水质预警和应急处理预案,从而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园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森林公园水质监测、监控与预警系统的构建从公园景观水系的特点出发,在总结了国内外大量水质预警系统实践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填补了水质预警系统在城市景观水体层次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城市水环境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对各项水环境治理技术措施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以此改善城市流域水系水质,维护流域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探索出适合城市当前与未来发展的水环境治理方案。论文分析了当前流域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Vector Regression SVR)算法是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在函数回归方面的应用。根据北方某城市供水管网余氯的人工采样数据,建立了基于SVR的余氯预测模型,并与人工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有限样本情况下,SVR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推广能力,各监测点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80%~8.73%,并可获得全局最优解,达到了实用要求,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管网余氯小样本预测时,常常出现拟合精度高、预测效果较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网约车平台整体运营效率,增加网约车司机收入,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针对网约车服务需求进行逐日预测研究。首先,对司机订单数此类非集计类型数据进行聚合,获取各网约车平台订单量统计数据;其次,考虑不同网约车平台的运力差异,提出基于不同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R),并结合网格搜索法选取最优超参数,构造基于逐日网约车服务需求预测模型;最后,以厦门市网约车服务需求数据为例,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与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网约车平台,带不同核函数的SVR表现性能不同,整体上带径向基核函数(rbf)的SVR具备较好的预测性能,其平均相对误差约10%;针对不同的时序模型进行对比,其在逐日服务需求预测性能上表现存在差异,其中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整体趋势接近标签值,但在预测精度方面差与BP神经网络以及带核函数的SVR,整体上带核函数的SVR优于其他两类时序模型。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污染源头控制原则和废水再生回用的要求,针对纺织印染废水水质水量的特点,提出了废水处理清浊分流方案。结果显示,两套系统处理效果均较好,出水水质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Ⅰ级标准。回用水处理采用复合反应器+亚滤系统,出水水质满足《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71—2009)中的漂洗用回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水源突发性污染问题频发,严重威胁城市供水安全。江苏省建立了省、市、县一体化供水安全动态监控体系,以太湖流域为示范,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城市供水安全动态监控系统,建立预警预报机制,科学分析水质变化趋势,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提供有效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状基于二维图表的海绵城市管理平台存在难以直观展示、信息断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从海绵城市特点出发,详细剖析二维海绵城市管理平台的不足,结合BIM技术应用可行性分析,重点研究了BIM在海绵城市运维管理三维可视化实现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海绵BIM三维模型精准创建、设施维护改造与监控预警、水文涝情三维动态模拟展示等三方面。案例实践表明,BIM技术有助于实现海绵城市运维管理的三维可视化,显著提升海绵城市运维精细化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镇江虹桥港源头黑臭水体治理需求,开展了虹桥港服务范围系统性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了源头低影响开发(LID)改造、过程管网转输调蓄和末端灰绿蓝生态处理的系统性治理方案,并进行了相应工程设计。详述了工程运行工况模式、主要处理设施和构筑物的设计参数以及工艺特点。工程完成后河道源头黑臭消除,河道主要水质指标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片区实现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景观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15.
黄超  揭敏  席鹏  张佳波  张辉煌 《建筑施工》2020,42(5):844-847
为了方便漳州市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后期管理工作,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联用,采用BIM技术对城市全管网建立系统模型,方便城市雨污管网系统的设计和改造,运用物联网技术在线检测水环境情况,及时汇报各监测位点水质情况,调用BIM管网模型将污染点可视化地表现出来,及时定位并排除污染源。通过技术方案研究、工程措施与BIM+物联网水环境监测,城市黑臭水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的水环境治理流程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以北京某坡地小区为例,介绍了以雨水径流总量控制为核心目标,以水质保障、截污转输、集蓄利用等为综合目标,各分区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的规模优化设计方法与水质水量综合保障方案。该小区案例综合解决了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问题,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以为海绵小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河流水质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佳颖  徐卫东 《山西建筑》2010,36(36):360-361
对水质模型的几个发展阶段和几种主要的水质模型进行了概述.并对五种常用的水质预测理论做了分析比较,最后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质预警预报和水环境规划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托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智慧水务项目,首先介绍了平台系统架构设计情况及工作重难点,给出总体技术架构和网络拓扑结构。然后分析软件系统创新性、功能需求及模块设定内容。构建了水质扩散、水环境容量、洪水预测、雨污水管网等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及时准确地实施污染预警和应急调度,为项目运营提供智慧化的决策支持。开发Web端+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的多端联合应用平台,以信息化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竹皮河流域治理工作信息化水平。该平台软件系统设计及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智慧水务建设模式探索和复制、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市内涝时有发生,面对严峻的城市水问题,急需协调城市、建设与水环境的关系,恢复和增强城市水系统的抵御力和修复力,形成安全的可自我修复的城市水系统,"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文章从海绵城市内涵、低影响开发设施分类入手,探讨低影响开发设施在海绵建设工程中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其中,园林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项途径,做好园林绿地的设计工作,才能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应用。园林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项目,承载着海绵城市水系统的调节功能,把控海绵城市的运营。本文站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上,分析园林绿地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