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视频多描述编码方法,即基于平衡多小波图像变换的视频多描述编码。首先,把图像进行多小波变换,然后,按照图像多小波变换后子带图像分量的异同重组图像的多小波系数,相同分量的多小波系数就构成图像的一个描述。视频的每帧图像都如是处理,就得到视频的多描述编码。一个好的视频多描述编码方案应该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各个描述平均分担图像信息和各个描述能够互相差错掩埋。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推导发现,在目前几种常用的多小波中,只有平衡多小波能够满足视频多描述编码的两个条件。本文给出了各个描述之间进行差错掩埋的数学公式,并据此提出视频多描述编码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丢失四分之三数据的情况下,该算法依然能够以接近30dB的PSNR值和较好的视觉效果恢复原图像。  相似文献   

2.
图像信号的多描述编码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数据在不可靠信道传输时,可能会发生数据包丢失或出错的问题,因此在图像与视频信号传输中如何解决由此而产生的图像质量严重下降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多描述编码作为一种可选的解决方案已开始受到关注。由于多描述编码是将信号分解为多个独立的码流,并通过不同的信道进行传输,因而可在较高压缩效率下增强信号的稳健性。在对目前的图像多描述编码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多描述编码的历史和信息论背景;然后对图像多描述编码方法进行了分类,即分为基于量化、基于变换和基于空间扩展的多描述编码等几类,并对各种方法的数学模型以及适用情况等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图像多描述编码的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多描述编码的视频传输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描述编码的视频传输方案。该方案将一个视频源编码为多个码流(称为描述),各描述分别经过Reed-Solomon编码后,通过多个独立的信道传输。该方案不仅利用了信道编码的纠错能力,又利用了多描述编码的鲁棒性,模拟结果表明新方案在有噪信道上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李锌  尹宝才  杨猛  苏海斌 《计算机工程》2006,32(18):228-230
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多描述编码算法,给出了多描述分解的算法和规则,并结合运动补偿时间域滤波(MCTF)进行多描述间的编码,针对无线信道的特点提出了多描述间分层的概念,以适应无线信道传输。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空域分层多描述图像编码(spatial-layer multiple image coding, SL-MDIC)算法有效地利用了MCTF编码的特点,提高了中央信道的编码性能,同时对于收到单个描述或部分描述,解码的图像仍能获得较好的重构图像。  相似文献   

5.
6.
随着通信与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与无线信道传输视频内容成为可能,但在这些应用环境下,视频内容会因为丢包(网络)或信道失效(无线信道)而造成数据丢失。解决信道传输错误的问题可以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及信源信道联合编码3种途径进行改进。如今多描述编码已被证明是克服传输错误,尤其是丢包的一种有效的信源编码方法。为了使人们对多描述编码研究的现状有一概括了解,首先介绍了多描述编码的主要特征;然后分别从信源编码及信道编码的角度归纳了及现有解决丢包问题的主要方法;接下来深入讨论了多描述编码的应用与研究的新进展;最后指出了多描述编码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多描述编码的方法.该方法在编码端利用分块压缩感知技术对图像进行随机测量,将得到的测量结果矩阵按行平分形成多个描述;在解码端,利用所收到的若干描述重建出相应的图像,且收到的描述个数越多,重建图像的质量越好.直接对测量后的矩阵进行行分割,可以随意产生多个描述,同时也使得编码端的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本文方法的编码时间更短,图像的重构质量也明显优于其他多描述编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量化的差错网络下高效多描述图像编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小青  倪林 《计算机工程》2008,34(23):239-240
将多描述标量量化与SPIHT编码联合起来,得到无线差错网络环境下的高效多描述图像编码。对两描述的多描述标量量化进行多维索引扩展,并对由粗量化边索引所形成的多个描述进行SPIHT编码,得到多个可独立传输的多描述码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无线差错网络环境中的图像传输,能够在较大的信道差错率和严格的带宽限制下,获得较好的图像传输差错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将感兴趣区编码和多描述编码相结合,提出一种噪声信道下保护图像感兴趣区的多描述编码方法。该方法将图像分为感兴趣区和背景区,并采用多描述编码方法,将感兴趣区和背景区码流编码成多个描述。同时对感兴趣区和背景区描述码流采用不同的冗余树分配方案,以进一步增强图像感兴趣区的抗分组丢失能力。实验证明,该方法即使在信道拥塞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也能为图像的感兴趣区提供令人满意的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面向网络应用的可伸缩性视频编码方案是当前图像编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分层的可伸缩性编码、多描述视频编码、精细的可伸缩性视频编码和渐进精细的可伸缩性编码等几个方面对各种研究方案进行了探讨和比较.并对可伸缩性视频编码方案研究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图像的多描述编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像的多描述编码(MDC)是针对单描述编码(SDC)而言,其编码方法是将图像编码为多个位流(描述),并使每个描述都能恢复可接受质量的图像。其恢复图像的质量只依赖描述的个数,即如果解码器接收到的描述越多,则由这些描述共同形成的图像质量就越高。在图像通信应用中,在无信道编码的情况下,用MDC方法可适应传输条件恶劣的信道,尤其是无线信道和网络信道。为了能在传输信道恶劣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图像传输,在对MDC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以及近几年MDC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EZW编码的MDC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此法简单、有效,其不仅实现了压缩图像传输的健壮性,同时兼顾了压缩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层结构的多描述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适应不可靠网络传输对编码抗干扰能力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结构的多描述编码方案,该方案根据质量可分级的编码思想将小波系数分为两个描述,独立传输。其每个描述均包含基本层和增强层两部分信息。基本层由系数的关键信息组成,可拷贝到两个描述中同时传输,而增强层是系数的剩余信息,可拆分成两个部分通过不同描述传输。由于每个描述均包含可以恢复图像基本质量的关键信息,因此即使在丢失一个描述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较高的图像重建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正确的和有效的,其在保证较高编码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编码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图像在不可靠网络上传输的鲁棒性,提出基于小波域的两阶段图像多描述编码方案.第1阶段对原始图像经小波变换后的系数进行SPIHT编码,形成第1部分描述;第2阶段对SPIHT编码后的系数进行解码,与原始小波系数作差分,实现差值信号的四叉树抽样,通过SPIHT编码形成第2部分描述.将2部分描述复制并同步传送到两信道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冗余调节方便,编码后的数据流能适应各种网络传输状况.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多描述编码针对不可靠传输信道将信源信号分成多个码流进行传输,解码端通过收到描述中的冗余对丢失信息进行最大限度的恢复。感兴趣区域(ROI,RegionofInterest)编码是新图像编码标准JPEG2000中支持的一项关键技术。这里提出一种对图像在JPEG2000框架下对ROI区域的多描述编码方案,提高了信号传输的鲁棒性,仿真实验结果说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描述编码的漂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264的多描述编码方案。该方案先对原始图像空间域采样形成两个子图像,然后通过相关联的两路H.264编码器,生成包含相同运动信息的描述,并在解码端采用自适应三次线性插值法恢复补偿信息,达到抑制漂移误差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提高编码效率,同时获得较好的视频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