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西部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力开发西部地区的水能资源是开发重点之一,分析了西部水能资源的开发优势和意义,论述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科协 2 0 0 0年学术年会上 ,成升魁等人著文指出 ,资源是一个有机系统 ,它不仅包括自然资源系统 ,还包括人文资源系统 ,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区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依赖于资源 ,并且资源要素遵循“木桶定律”和“综合作用率”。资源是西部开发的物质基础。对于“西部资源丰富论”需要具体分析 ,否则易招致资源的破坏性开发 ,引发潜在的或加剧已有的生态环境问题 ,影响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自然环境要素的制约 ,加之不合理的资源利用 ,使西部地区面临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诸如荒漠化和沙尘暴、侵蚀、水资源短缺等。因此 ,在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3.
以发展的眼光开发西部水电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水电资源相对丰富,而丰富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以发展的眼光视角,研究和分析了西部水电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指出西部水电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兼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西部地区的概况与发展制约因素 1.概况 中国西部12省市区有十分丰富的能源资源,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约55749万千瓦,占全国的82%,可开发水电资源约27434万千瓦,占全国的72%,目前开发程度不到8%,远低于世界水电资源的平均开发程度(22%);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贾若祥 《中国能源》2007,29(6):5-11
水电资源作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今后开发的重点。西部地区是我国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而且分布相对集中,建库筑坝条件较好,适宜开发。在西部地区水电资源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破坏、大量移民、规划不完善等,致使水电资源所在地不能充分分享水电资源开发的成果。建立合理的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分配机制,使水电资源开发能够充分惠及水电资源所在地,不仅对于推进西部地区水电资源的顺利开发,而且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部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世宪 《中国能源》2003,25(8):21-23
为了合理利用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促进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综合分析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能源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立足西部,放眼全国,提出了西部地区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提出西部能源发展战略是全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战略,各能源部门协调发展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前言我国西部经济长期落后.东部地区经过80年代超常规的发展,东西部的差距更拉大了.回顾我国东部地区以及亚州四小龙(香港、台湾、南朝鲜、新加坡)如何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的经验,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亚州四小龙是60、70年代崛起的.它们当时是抓住了发达国家由于工资高涨,而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西部水利水电资源极为丰富的特征及社会各界对水利水电开发产生的误解,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分析了我国西部水资源开发现状,并与国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水电开发程度还比较低,而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普遍比较高,生态环境也越好。因此,片面强调原生态不仅不是什么生态文明,而是一种生态愚昧。西部经济发展的本身,必须解决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发挥西部某些地区的资源优势。我未来的发展必然要依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在西部大开发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在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以特许权方式建设中小型水电站的可行性,探讨了政府在此领域应采取的相应政策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用特许权方式在西部地区建设中小型水电站是西部大开发的有力支撑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光伏水泵系统在我国西部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太阳能光伏水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技术水平,并对西部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和水资源作了概述。分析了在西部地区推广光伏水泵系统的可行性。用光伏水泵系统解决西部无电地区农牧民的饮水和农业用水是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之一,而儿是一个以消费煤炭为主的国家。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已超过75%;而且这样的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部难以改变。黄土高原地区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70%,而这些资源的90%又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及内蒙古西部地区,并且区内拥有世界罕见的神府、东胜、雁同、河东有沁水等特大型煤  相似文献   

12.
科学利用地热资源为开发西部注入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士荣 《地热能》2001,(4):16-20
进行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的重大决策,对我国未来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具有极具重要的意义。能源是向西部进军的关键,水资源利用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基础。而地热资源的一筹莫展直接关系到这两个方面,既开发了“热能”,又利用了“水”。文章从发展的角主对西部地区地热发电、地热直接利用等对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地方经济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起的重大作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分析我国西部在水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水利建设总体规划 思路,包括水利规划总体部署及近期水利建设的重点 等。  相似文献   

14.
加快四川水电开发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  马光文 《中国能源》2002,19(2):14-16
本文首先分析了四川水电资源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四川水电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水电开发与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电力结构调整、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西电东送”的战略决策。由于我国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要加快开发水电,就必须加快西部水能资源开发;要加快西部水电开发,仅仅依靠西部的电力市场是不够的,必须实现“西电东送”。所以“西电东送”是我国加快开发水电的战略方针。我国“西电东送”已经起步,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主要问题是对“西电东送”战略意义的认识、“西电东送”的市场问题和“西电东送”的竞争力问题。一、“西电东送”是缓解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已指出:“能源…  相似文献   

16.
西部丰富的水电资源与西电东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虎 《中国能源》2003,25(9):41-44
我国水电资源非常丰富,且主要分布于西部,但这一地区的水电开发程度很低,结合“西电东送”工程,总结论述了我国西部各大水电基地的水能资源,以及在建及将建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指出开发西部水电将会使得东西双赢。  相似文献   

17.
李福龙  赵景柱 《中国能源》2011,33(5):17-20,28
本文分析了西部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阶段性特征,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和产业价值链模型阐述了产业集群发展的两种集聚形式。总结近年来区域发展的实践经验,研究提出开发市场、制订规划、构建园区、培育企业是西部能源富集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四个重要因素,完善产业体系、推进一体化建设布局、打造经济带则是促进西部能源富集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三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选择土壤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域,适当搬迁集中一部分农牧民,合理开发农田,科学圈养牧畜,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在远离电网的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解决生活,生产用电,满足医疗、教学、农田灌溉、广播通讯、供热、供气等需要,是西部地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内燃机配件》2012,(4):50-50,49
新疆一工程机械兵家必争之地 据了解,未来5年,新疆还将规划投资1311亿元发展水利事业。此外,矿藏资源的勘察开发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单位在2010年就追加了1.1亿元用于新疆矿产资源勘察,支持力度可见一斑。徐工、三一、中联等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已经早早开始布局,为开拓西部地区市场做了准备,新疆是开拓西部市场的第一步,相信未来整个西部地区将成为工程机械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重心。此外,据最新消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央企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产业援疆项目对接成果汇报会上了解到:去年在疆中央企业新开工项目共196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4580多亿元,年内已完成700亿元.项目主要涉及电力、煤化工等行业。2012年。新疆投资总额达7240多亿元的178个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20.
《可再生能源》2007,(2):90-90
到目前为止,我国太阳能光电系统的总安装峰值容量在10MW以上,多数用于交通信号、通信和阴极保护等方面,约占60%以上,其余用于我国西部阳光资源丰富的边远地区。实践证明,光伏技术在我国偏远无电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应用推广具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