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蚕丝科学技术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伦 《丝绸》1995,(6):58-59
蚕丝科学技术漫谈白伦(苏州丝绸工学院)80年代末期以来,蚕丝业在我国成为一个更加引人注目的产业。这不仅是因为我国蚕丝业在国际蚕丝业中地位日益增强,也不仅是因为蚕丝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涌现;而且还因为蚕丝业在国内市场日趋国际化的大环境中,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和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政策背景下,结合江浙地区蚕丝业发展现状,就发展现代蚕丝业提出了构建相对集中的江浙地区蚕丝业优势产业带,实施江浙地区蚕丝业发展品牌战略,加大产业技术创新力度以及建立完善风险抵御机制4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主体结构研究法,解析了中国蚕丝业发生主体纷争和主体演变的主要原因,认为在由计划向市场转换过程中,产业链结构改变是诱发主体纷争的主因,主体结构中的非蚕业经济功效干涉了主体演变趋向,使蚕丝业主体承载出现尴尬状态。提出了以主体结构要素(即蚕农)的"主体性本质"属性还原主体结构本质,促成农村社会体系与蚕丝业体系有效分离,选择适合的主体结构构型,构建本质化环节主体,引导蚕丝业主体演变趋向,最终解决主体纷争和主体演变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对完善市场主导下中国蚕丝业的主体结构和发展理论具有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4.
蚕丝业作为一门古老的产业,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蚕丝业长盛不衰。然而,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后期,特别是近几年,传统蚕丝业却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重威胁。面对困境,我们需要反思。首先,当代蚕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它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实决定了它的高成本低产出,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极不相适应。第二,尽管蚕丝具有卓越的服用性能,但它也有一些弱点,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纤维性能多方面的要求,而棉、麻、毛等其它天然纤维及合成纤维则随着纺织科技的发展,后加工技术突飞猛进,各方面性能正逐…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蚕丝生产和贸易顾国达(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的南部,国土面积9.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350余万。韩国蚕丝业属于朝鲜半岛蚕丝业的一部分,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战后,韩国引进日本的技术和设备,蚕丝业在6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70年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蚕丝业的发祥地,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创造了丝绸之路的辉煌。蚕业生产的劳动密集性和茧丝开发的单一性,导致蚕桑丝绸业发展波折大,起伏不定。要促进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蚕丝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认识,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拓展国内市场;通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先进高效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产业结构,对桑、蚕、茧、丝及其副产物、废弃物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增加全行业经济效益,提高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市场将向全球开放。面对即将全球化的网印标牌市场,国人怎么办?我认为,网印标牌企业除了要在改制、练功、提高竞争能力上下功夫外,还要研究全球化市场,尽快掌握市场风险防范的本领。一、网印标牌市场风险浅析网印标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配套行业,其产品具有较大的依附性。随着国外网印标牌业的渗透,业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风险加大。投资和运作网印标牌企业必须要对其市场风险有足够的了解。根据目前的市场状况,其市场经营风险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风险。企业投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有市场,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巴西巴拉那州蚕丝业的工作访问,加强同巴西蚕丝业的技术合作,结合我国蚕丝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今后丝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稳定生丝价格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冠峰 《丝绸技术》1995,3(1):43-46
通过对巴西巴拉那州蚕丝业的工作访问,加强同巴西蚕丝业的技术合作,结合我国蚕丝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今后丝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稳定生丝价格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老挝是"一带一路"东南亚的内陆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适合发展蚕丝业,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和丝织历史与传统,传统文化推崇丝织产品.川圹省是老挝丝绸之乡,蚕丝业规模虽小,但以蚕业公司为龙头,组织和保障栽桑养蚕和丝织生产,对接国内外市场,形成了以有机丝和有机丝织品为优势、极具名族文化内涵的川圹丝绸特色,增强了蚕业抗风险能力.文中重点介绍了川圹有机丝与有机丝织品的生产特点和技术,探讨了以川圹为窗口的老挝栽桑养蚕和丝织生产的发展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专利信息     
王元荪 《江苏丝绸》2010,39(4):53-53
专利名称:一种超细蚕丝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蚕丝的生产方法。用药物“超细素”诱导四眠性蚕三眠化,生产出染色、折光、抗皱等性能优于四眠性蚕丝,单丝纤度为1旦尼尔(Denier)的优质超细蚕丝。本发明生产的优质超细蚕丝,纤度偏差小,洁净度高,成本低,用其织造成的新型制品,具有独特的光泽与风格,抗皱,染色性大幅度提高,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可提升传统蚕丝业,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李瑞 《丝绸》2002,(10):4-7
通过对蚕丝业规模和结构的实证调查,分析了造成结构性问题的要因及结构性过剩对蚕丝业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结构调整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泰国蚕丝业发展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瑞 《丝绸》2008,(3):1-3
通过对泰国蚕丝业的多次考察与研究,发现泰国蚕丝业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也存在着某些制约因素.文章介绍了泰国蚕丝业概况,从气候、政策、技术等角度,探讨了泰国蚕丝业的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泰国蚕丝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四川蚕丝业历史悠久,清末逐渐发达,仅次于浙江、广东等省。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蚕种不良、缫丝方法墨守成规和海外丝价低落等内外因素,四川蚕丝业一蹶不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江浙、广东等省相继沦陷,给予四川蚕丝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之四川省府的扶持与管制,促使四川蚕丝业快速发展。利用四川档案馆馆藏档案对四川蚕丝业在全国抗战前后的发展态势作全景式描述与论证,梳理了政府作为与表现,分析了四川丝业有限公司营业状况,总结了四川蚕丝业在全面抗战这一特殊时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越南有雄心成为主要的产丝国,期望生丝产量在五年之内将从今年的500吨上升到2000吨。早在1965年,越南政府就着手在北方各省恢复蚕丝工业。1975年以来,南方各省也开始恢复了蚕丝业。在1985年末,越南蚕丝企业联合体成立,它从属于农业和食品工业部,作为蚕丝开发和贸易的独家经营管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山西蚕丝业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分析了山西蚕丝业适度发展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扎实的群众基础、独突的产品质量以及国内外客户的青睐,是一项极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在优势行业。但目前较之周边省区的发展步子,仍有较大差距,尚需努力奋起直追。作者论述了山西蚕丝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呼吁业界同仁齐心合力,尽责尽力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吴静  胡颖梅 《丝绸》2022,(8):130-139
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四川蚕丝业几乎陷入绝境。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中国蚕丝业活动中心从东南转移到西南,国内对于生丝的需求骤然增加,四川蚕丝在全国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地方、中央政府相继出手治理四川蚕丝业,设置治理机构,构建管理制度,改进生产技术等。其治理固然对四川蚕丝业的复兴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国民政府战时生丝统制经济政策运用失当、蚕业生产技术进步迟缓、业内核心人才短缺、整体治理理念缺乏,使得四川蚕丝业的治理终未起到预期效果,导致抗战后期四川蚕丝业缺乏后劲,不进反退。  相似文献   

18.
顾国达  王昭荣 《丝绸》2005,(2):45-47,49
实证分析了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对蚕丝业的开发与资源掠夺问题。日本在侵占台湾期间对蚕丝业开发可分为1896—1911年的试验开发阶段,1912—1921年的奖励开发阶段和1922—1945年的放任阶段三个时期。其目的首先是为了安置移民,强化其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其次是为了掠夺台湾的蚕丝业资源,把台湾作为日本国内蚕种余缺调剂的生产基地和蚕茧原料基地。  相似文献   

19.
朱跃 《丝绸》2013,50(8):75-79
郑辟疆是中国现代蚕丝教育家、革新家,通过对郑辟疆同志生平的学习、实践活动及治校经历,了解了他对蚕丝教育和蚕丝业革新坚忍不拔的追求和实干、苦干的品质。并论述了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蚕丝人在中国蚕丝业振兴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高度赞扬了郑辟疆及其伙伴开办了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成为民国时期苏南蚕业技术发展的发动机和蚕业改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创了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女蚕"模式。  相似文献   

20.
1905年,四川省第一家缫丝厂——三台县裨农丝厂投产,标志着四川缫丝业由家庭手工业进入工业化生产的新时期。裨农丝厂创办人陈开浊,对四川蚕丝业发展,做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在裨农丝厂投产100周年之际,对陈先生在四川蚕丝业的贡献留数言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